孫娟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071-02
我校地處城鄉結合部,學生是周邊自然村孩子和外來工子弟,絕大部分學生家長是附近鞋廠、手袋廠工人,他們早出晚歸忙于生計,疏于教育孩子,就如家長會上某些家長所說的:我要養家糊口,我上班孩子還沒有起來,我下班孩子已經睡了,哪里知道他有沒有完成作業。有的家庭甚至因為怕孩子晚上跑出去不安全電腦不設密碼任由孩子玩。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缺失使得很多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缺乏自覺性主動性。語文測試成績兩極分化嚴重,統測平均分經常達不到理想水平,有一次統考低分率竟然高達16.4%!
為有效結合教與學,提高課堂有效性,2015年,我校語文科開展了“運用講學稿打造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講學稿”即把教師的講稿與學生的學稿進行“教學合一”的教學模式,它的教學實效已被以南京溧水的東廬中學為代表的諸多學校所證實,然而任何一種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模式都必須與學校實際相結合,只有立足于校本實踐,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有選擇地吸收和借鑒,不斷完善和補充,才能真正發揮其指導性作用。基于此,我們語文科組全體教師參考外校經驗,積極認真進行講學稿的編寫、修改、討論,結合學生實際運用講學稿上課,力求在教學方面取得新突破。經過不懈努力的摸索改進,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關于講學稿的編寫
經過半年多的學習,摸索,我們基本形成了一套編制使用講學稿的程序:輪流主備——集備修改——審核通過——上課——二次備課優化。
我們的講學稿編寫以年級備課組集體備課為主。備課組在進行每單元的講學稿編寫時,每個老師分別承擔一課講學稿的設計,初稿完成后由備課組老師集體討論修改后再定稿,最后交科組長審核過關,送復印室印制。每一份講學稿的設計,每一個題目的設置,每個問題的提出,備課組全體老師都會集體討論修改,由一人執筆初稿和最終定稿。這個備課過程既分工又合作,讓備課組所有的老師對本課內容及其重難點了然于胸,從而使他們授課時胸有成竹,詳略得當。我們把每個單元的定稿集結打包發送到科組郵箱,實現資源共享。
我們還規范了講學稿的格式,一課一份,由三部分組成:開頭部分、主體部分和結尾部分。開頭部分包括班級、學生姓名、組名、課文題目、具體備課組、主筆教師姓名、審核人姓名、使用時間等;主體部分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學法指導、學習過程、當堂檢測等;結尾部分包括課后反思等。要強調的是,學習目標的確定是否得當很重要,既要符合學生的學情實際,又要能突出本堂課的重點。
最重要的“學習過程”分以下三個板塊:預習案——探究案——檢測案。
預習案包括寫作背景、走進作者、文體知識、整體感知四個部分;前三個部分幫助學生進行預習,后一個部分學生進行自主預習,完成簡單的字詞注音解釋和課文大意的概括。
探究案根據課文內容和重難點分設若干個關于句段篇的探究題目,最多不會超過五個,學生把這幾個問題搞清楚了,對文章應當就很熟悉了。我們把講學稿上的內容變成一個個小問題,學生通過這一個個小問題的思考并逐一解決,增強了學習信心,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探究案設置問題時我們吸取了比較先進的經驗,一是注意知識問題化。都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學內容的結構特點,把知識點設計成具體的問題。二是注意問題層次化。問題設計一定要有層次,不能過于籠統。
檢測案是基于學生完成預習案和探究案后的水平檢測,目的是進一步鞏固課堂學習成果。
二、關于講學稿的使用
1.提前發給學生利用學案進行預習。上課前一天,教師將講學稿發給學生。學生根據講學稿內容認真進行課本預習。預習過程中要求勾畫出課本的知識點并寫上標注,梳理基礎知識脈絡,并將難以解決的問題在講學稿上做好標記。要求所有的學生必須自行解決預習案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做探究題。
任課老師于正式上課前收齊適度批閱,針對講學稿了解學清,進行補充完善。
2.課堂主要進行“合作探究”。學生先將探究案的題目的思路在組內進行交流、討論,形成組內共識。然后每個小組將本組的答案展示,師生共同點評,得出結論。
上完課后,老師和學生分別在“講學稿”的空白處寫課后反思和學后反思。
3.課后鞏固:課后鞏固分為當堂反饋練習和課后提升兩個部分。當堂反饋練習盡量在課堂上讓學生獨立完成,并及時評講。這樣一方面對學生進行及時訓練,達到“當堂達標”目的;另一方面,可讓教師獲得直接反饋信息,為課后教學、指導提供信息。課后提升部分題目在編寫時分為不同層次,教師可針對不同學生布置不同題目作為課后練習鞏固。
4.講學稿的整理:減少定期指導學生將講學稿進行編號、排序、整理、裝訂。
總體來說,課題研究將滿一年,參與研究的老師都能獨立編寫講學稿,課堂教學也基本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能讓學生不同程度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去,講學稿的編寫和使用效益正在逐步提高, 統測平均分各級提高了3-5分,低分率也大幅降低。我們將繼續努力,希望能有更多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