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芳 張立峰
【摘要】針對目前高職院校電廠熱能動力裝置專業(yè)“單元機組運行”課程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以職業(yè)崗位的工作過程為導向,典型的工作任務為載體,學生為主體的課程教學模式,具體從真實工作情境下的教學模式和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兩塊來說明,為高職院校“單元機組運行”的課程改革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關鍵詞】典型工作任務 教學模式 任務驅動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218-01
我院建校以來,單元機組運行課程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以知識為目標,教師為主體,學生缺乏能力訓練,很難建立起對操作指令的感性認識。教師在講解某個操作任務的執(zhí)行過程時,即費時費力,又容易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教學效果不理想[1]。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大量的學校做了精品課建設來推動進行課改的探究與實施[2],他們引入了仿真系統(tǒng),知識講解之后,再進行仿真訓練,雖然在以前的基礎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使得整門課程的學時多,學生的學習缺乏崗位支撐,行業(yè)標準意識、規(guī)范意識,而且培養(yǎng)的學生缺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缺乏主動性,還是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
針對這些問題,我院購置了大量的實訓設備及合適的仿真系統(tǒng),積極進行校企合作,在教學模式改革上取得了一些成績:
一、任務驅動模式
從來源于電廠單元機組運行崗位的工作任務中,提煉出典型工作任務,再進行處理,使其成為符合教育規(guī)律、學生認知規(guī)律,并蘊含行業(yè)標準、規(guī)范、理論知識等的學習任務,如表1中的任務。
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分組,教師以工作任務單的方式布置任務,學生按照任務單上的要求分組完成任務。實施過程如圖1所示:
下面以一個具體任務的實施過程為例,來說明任務驅動模式的實施過程,實施過程如圖2:
二、真實工作情境下的教學模式
學生分組,每組學生都有相應的崗位:單元長、鍋爐主操、鍋爐副操、汽輪機主操、汽輪機副操等,學生進入角色分工合作,教師作為值長,按企業(yè)的運行模式進行管理,讓學生有置身于企業(yè)的感受,學生每一次接到值長命令,就要按真實的工作情境執(zhí)行任務,所以要求學生填寫運行日志,在相應的操作票上簽字。這樣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yè)技能,而且也訓練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三、課程特色
依托仿真系統(tǒng)與深度企業(yè)合作,形成過程導向的教學模式,參照電廠運行班組建制組織學習團隊,使課程與崗位相融合。
參考文獻:
[1]王偉.仿真技術在《單元機組集控運行》職業(yè)教育中的應用[J].山東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第16卷第4期.54-57.
[2]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EB/OL].http://www.jingpinke.com/.
作者簡介:
武小芳(1987-),女,內蒙古鄂爾多斯人,鄂爾多斯職業(yè)學院,講師,任教研室副主任一職;研究方向:熱動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