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夢琪
互聯網金融下的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研究
鄒夢琪
摘要:最近幾年我國的互聯網金融發展勢頭大好,人們的生活也因為互聯網金融得到了很大的改變。本文分析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歷程以及發展現狀,總結了互聯網金融存在的主要問題,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問題提出幾點未來規劃。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發展狀況;監管;財務管理;未來規劃
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金融業、以及電子商務緊密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的融資模式。它是互聯網信息時代的一個必然產物。技術進步,廣闊的市場需求以及人們消費模式和支付模式的改變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互聯網金融的產生與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與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為互聯網金融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我國的傳統金融模式決定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享受到金融服務,但是大多數人又有這樣的需求,這種需求的潛在市場成為推動互聯網金融興起的一個條件之一。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各種在線消費模式逐漸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無法或缺的部分,傳統的消費模式和支付模式正在被取代,傳統的面對面的物質交換方式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
近十幾年間,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不僅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而且正在經歷快速發展。2013年以后越來越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各行業在互聯網金融行業取得的很多令人矚目成績。在這一年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進行了一場猶如洗腦式的改變。銀行、證券交易商、基金、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都開始積極謀變,以保證在互聯網金融時代也能保持自己的優勢地位不動搖。阿里巴巴、騰訊、京東、蘇寧等互聯網企業也力求利用自己本身的優勢在金融領域創建新的業務模式。
1.互聯網理財
互聯網理財主要是以互聯網基金、互聯網保險、證券銷售、跨境支付為主要業務。以余額寶為例,自2013年六月余額寶推出以來,其影響力波及了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各大互聯網巨頭也開始進入互聯網金融行業。截止到2014年10月24日,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余額寶的用戶數已增加至1.49億人,余額寶的規模更是達到5349億元。相比于2013年6月30日余額寶66億的規模,整整增加了81倍。蘇寧云商也2014年1月15日正式推了自己的余額理財產品:零錢寶。2014年1月15日晚間,騰訊和華夏基金公司也推出了基于騰訊公司開發的社交聊天工具“微信”的金融理財開放平臺:微信理財通。在保險領域,阿里巴巴的馬云、騰訊的馬化騰、中國平安的馬明哲,“三馬”聯手設立了眾安在線財產保險公司。眾安在線與國內現有的保險行業營銷模式不同,它主要通過互聯網進行銷售和理賠。在2014年,互聯網理財已尋找新的方向,除了基金理財以外,保險、房地產、旅游消費等也成為了互聯網理財的新方向。理財產品已通過互聯網尋找到了最新的銷售渠道,在未來,會有更多的理財產品通過互聯網被人們所接受。
2.第三方支付
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上,各個銀行的支付端口被集中到了一起,用戶不再需要在不同的銀行開設不同的賬戶來完成不同銀行間的付款業務,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目前我國已有250家機構取得了第三方支付業務許可證。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中發展較好的主要有阿里巴巴的支付寶,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和理財通,還有其他的一些第三方支付服務商。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 014年第三方支付交易量達到23萬億元,相比于2013年的17.2萬億元的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同比增長了33%。在現有的發展勢頭下,第三方支付行業將會進入穩定增長時期,預計在未來的幾年會保持35%左右的增長速度。并且隨著手機通訊和移動網絡的發展,移動支付給第三方支付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潛力,移動支付的快捷便利,已成為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結構中最大的亮點。
3.互聯網融資
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到來,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傳統金融時期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使得很多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的解決,并且個人貸款限制也越來越小。目前國內主要是P2P(Peer to Peer)網貸這種以網絡中介機構為平臺進行融資的模式。P2P貸款就是指有閑散資金并且有理財投資想法的個人,通過第三方中介為平臺,將資金以有償貸款的模式借貸給資金需求者。所以P2P模式是一種個人對個人的借貸模式,P2P信貸公司只是將用戶的閑散資金集中到了一起,本身并不提供資金。目前國內網絡借貸平臺已超過了兩千家,全國比較知名的主要有平安陸金所、人人貸、宜信等,平臺的模式各有不同,但是都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和條件。
互聯網金融的產生給傳統的公司財務模式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使得現有的財務模式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信息技術工具和財務技術緊密結合。傳統的財務模式是以人力資源為主,以實物為記載工具。但是,很多市場采取了新興的網絡支付終端之后,很多財務憑證都是通過網絡終端記載的,這使得創新出了很多電子記賬工具。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節約了財務管理的成本,也使得使用者能夠有效地對公司財務管理進行監督。
第二,新型財務管理和融資模式產生。互聯網金融的產生使得現有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使用者的需要,從而出現了一種以使用者為導向的財務管理模式。它加強了使用者和管理者之間的溝通,給使用者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溝通和監督途徑。同時,新興的融資模式也逐漸興起。例如,P2P、淘寶眾籌等,這對于公司財務來說,充分調動了消費者手中閑散的資金,為公司融資提供了一個新的渠道,促進了公司的發展。
第三,公司信息披露主動性和內部控制增強。互聯網金融使得企業的競爭日益劇烈,很多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資金來源,不得不更加注重信息披露制度,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由于網絡的普及性,使得企業披露的成本相應降低,企業會更加主動地要求披露企業信息。互聯網金融既減輕了財務管理需求者與財務管理工具媒介等對接的難度,又使更多的使用者與企業能夠自主地進行財務管理。
第四,促進了財務管理平臺化建設。傳統的財務管理和理財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它們不在是固定的場所融資,企業內部進行財務管理,而是建立起了廣泛的平臺化融資。這使得相應的平臺對象化成為了財務管理主體,將傳統金融主體像銀行、證券交易所等融合起來,使得新興融資主體功能一體化,創建出了面向金額和消費管理的新型財務管理平臺。
第五,大數據背景下的財務分析體系。互聯網應用于金融行業使得數據統計和數據分析更為便捷。目前很多新興財務平臺數據上都和大數據統計相掛鉤,互聯網金融企業可以以大數據發掘為依托,在原因評估小微企業信用及運行模式的基礎進行創新,為小微企業信貸融資提供便捷的途徑,逐漸形成良性的投資循環與業績回報,成為全社會新型融資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興起將導致一系列的公司財務管理問題。例如,企業內部控制、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風險投資和稅收跟進等問題。其實,就目前來說互聯網金融行業在我國的發展情況還是不成熟的,它的發展不僅影響了我國整體的行業運行機制,也影響到整個企業財務運行機制。企業轉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財務一體化,而且著重要求有經驗管理模式上的創新。所以在以財務管理的基礎下,我們要著重注意管理模式和運營的適時調整。因此,本文在以下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
1.構建信用合作體系
目前我國互聯網監管體系中缺乏一套完整的針對廣大客戶的信用監管體系。由于互聯網金融的復雜性,傳統金融分業管理的模式已無法滿足其監管需求。所以在未來,所有參與到互聯網金融中的主體,應該聯合起來針對所有的市場參與者和客戶建立起一套信用共享機制,所有的市場參與者和客戶的資信情況將會被錄入其中。客戶可以方便地了解互聯網金融企業或者一款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受信任程度,從而選擇到一個滿意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這樣可以降低網絡詐騙的發生率。同時互聯網金融企業也可以針對不同資信程度的客戶來提供不同的服務,在用戶獲得更滿意服務的同時也可以篩選出不良信用的客戶。建立有效的互聯網金融信用合作體系,就是對互聯網金融實行綜合監管,分業經營,統一管理,這是互聯網金融發展在未來必不可少的成長階段。
2.嚴格限定準入條件
要想加強互聯網金融的管理,必須加強互聯網金融的門檻準入管理。由于互聯網金融的準入門檻很低,互聯網金融給用戶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同時也帶來了很大的風險。到目前為止,除了在2011年第三方支付獲得交易牌照,我國對其他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準入并沒有頒發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限制。互聯網金融的精神在于創新,但是也不能放松監管,在未來開展互聯網金融一定要有準入管理,按照企業風險承擔的能力限制業務種類,嚴格加強對開展新業務市場準入的審查,嚴格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資質管理。有關于互聯網金融的準入門檻制度這一點不可能通過行業自律來實現,那么互聯網金融可以同證券行業一樣,建立一個互聯網金融協會,通過互聯網金融協會對互聯網企業進行檔案管理從而提高準入門檻。
3.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特殊性導致現有法律法規并不適用于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行業法律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所以應該盡快完善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的法律法規。互聯網金融主體要遵循金融法律法規,遵循會計標準、監管要求和操作規范,同時遵循禁止性規定,包括遠離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挪用客戶資金等;不得利用自身業以及技術優勢侵害客戶的合法權益,更不得利用自身優勢擅自動用客戶的財產或泄露客戶的信息,互聯網金融需要修訂出遵循以上原則的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明確各權利和義務,有效控制風險。政府及相關部門需要盡快制定出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規范性文件,并且相關互聯網金融行業要進行學習,互聯網金融投資者也應該增強相關的法律意識,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4.建立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
互聯網金融在產品推廣和業務發展的過程中,必須保障消費者資產的安全性,保證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以及存在的相關的風險都有一定的知情權,對產品和服務享有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以及消費者的相關信息被保密權。為了保護消費者的相關權益,可以成立互聯網金融消費者保護協會,在互聯網金融企業和用戶進行自律的基礎上,增加投訴和建議機制,這樣消費者可以表達觀點與意見,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時應該加強消費者的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對互聯網金融消費者進行教育,使其了解相關的業務流程和存在的風險,及時地規避風險。
參考文獻:
[1]胡郡.國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我國的啟示[J].現代商業,2014(24).
[2]范文仲.互聯網對金融的革命性影響[J].現代商業,2014 (24).
[4]王念,王海軍,趙麗昌.互聯網金融的概念、基礎與模式之辯[J]南方金融,2014(4).
[5]陳功.互聯網金融及其對傳統金融的影響[J].中國商貿,2014(14).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