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花
摘 要:創新教育是現代化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創新教育以培養人的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它著重研究和解決基礎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小學數學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開發智力、培養思維和創新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開發學生智力、培養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096-01
創新,其實質是創造性,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東西。陶行知先生曾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但是,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靠平時長期有意識地培養的。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主渠道,教師必須寓創新素質的培養于課堂教學之中,把課堂營造成創新人才成長的“沃土”。對此,本人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了以下探討。
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先天的惰性心理使得他們懶于動腦,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就要想法設法的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思維積極性。思維積極性的開發,最好的方法就是激起他們對于數學的求知欲。激發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就是讓他們徹底的明白數學的有用性和趣味性。再者,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采用多中手段,比如趣味性的引入手段。使得課堂教學一開始,學生就被牢牢的吸引,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呼之欲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曾試過問題引入法。教師可以出幾道相對簡單的加法算式,然后讓學生改成乘法。之后,教師寫出了,4+4+4+3,讓學生試著改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通過他們的思考、討論,不一會兒,就有同學走到黑板前,很快的寫出了3×5=4×4-1=15,通過這樣的互動過程,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還鍛煉了學生的自我參與能力。
二、調控好課堂氣氛,激發創新意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學環境與學生學習有著必然的聯系,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學習的思維處于最佳的狀態,而緊張的課堂氣氛難以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有在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下學生的學習熱情才會高漲,課堂參與的積極性高。因此,創設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是學生主動創新的前提。
1、創設和諧愉悅的課堂環境,使學生敢于創新。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就是為每一個學生創設形形色色的舞臺,營造一種師生之間和諧、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數學課堂氛圍,促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肯想、敢想的情感。對學生中具有獨特創新想法要特別呵護、啟發、引導,不輕易否定,切實保護學生“想”的積極性和自信心。這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提供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有機會創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當讓學生占有足夠的自學時間,享有廣闊的聯想空間。例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時,提出在長6米、寬4米的房間里鋪地毯,商店有寬1米、2米、4米三種型號讓學生自由選擇。有的說“買1米拿起來方便”;有的說“買4米的鋪起來美觀大方沒有接口”;還有的說“選擇2米,這樣又方便又省錢,床底下可以不用鋪”。課堂上學生質疑問難,創新意識的苞芽得到了保護,逐步形成會問、善問的思維品質。
三、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倡導“再創造”的數學教學理念,他反復強調: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讓學生進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數學知識自己去發現或者創造出來。因此,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數學教學的創新,體現在學生通過自主活動去學習數學、發現數學、創造數學。
基于這一理念,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一方面盡量給學生動手操作、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經歷自主探索知識,變學習過程為探索創新的過程。另一方面,教師又要引導學生與他人合作,分組開展討論,然后由各小組代表進行匯報。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在學生初步認識了1/2后,教師首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怎樣用正方形折出1/2來,再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互相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學生不僅折出了1/2,甚至有學生折出了1/4。這時教師應及時抓住學生這種智慧火花的閃現,加以引導,使學生對1/2甚至對1/4都有了清楚的認識。這樣,不僅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四、鼓勵學生積極求異,使學生敢于創新
求異是創新的靈魂,它要求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特別是要鼓勵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對新事物、新規律勇于發現的精神。
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通常是把圓轉化為近似的長方形,由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有的學生提出:“能不能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來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呢?”在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學生們經過分割、拼擺用圓的16等分塊,拼成了一具近似的三角形,從中也可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體會到創造的快樂,從而卓有成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主陣地,教師應重視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把握知識傳授與創造能力培養的結合點,通過適時適度地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為將來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打好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黃蓮花.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有效性[J].福建教育,2005
[2] 陳方林.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
[3] 姚根紅.淺談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中學教育,2004(05)
[4] 林軍芳.淺談新課改理念下小學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J].大眾文藝,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