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
摘 要:作業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學習項目,對于學生及時復習、鞏固已學知識,加深學生學習印象意義重大,同時對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制定科學的教學規劃也有重要的指導價值。特別是在小學時期,學生的心智發育不完善,學得快、忘得快,數學教學中就需要我們能夠認識到作業的重要性,科學的作業設計對于提升學生的數學技能、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意識意義重大。本文筆者就數學教學中作業的分類、作業設計應該遵循的原則、作業評改策略進行論述,談一下我對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的一點思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310-01
一、數學作業的分類策略簡析
傳統教學中的數學作業往往是學生的課下作業,學生除了要做好課堂學習之外,在課下也要花大量時間完成作業,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任務量較大,學習興趣較低。新時期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將作業進行細化,融合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之中,既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還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認知。
比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課前作業:在每節課的開始階段不急于直接引入知識,而是通過復習舊知識來引導學生預習新知識,初步解決課題,提出深入研究的問題。這一作業往往在上課的前5分鐘檢查落實。先是由個別學生把預習的本節知識展示給全班同學(不全面的,由其它同學補充) ,這樣一部分基本的簡單的知識,學生會自主學習完成,不需要教師再作講解。同時,展示的同學提出預習中的疑惑先由其它同學解答,同學之間交流,不能完成的,由教師解答。這樣的作業模式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明確學習任務,加深學生的學習認知。
另外教師也要重視學生的課堂作業設計:這部分作業為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隨堂練習、自行小結。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學生初步掌握本節簡單知識點的情況下,對重點知識加以強調,對難點知識進一步解析,特別是對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方法技巧進行點撥;組織部分隨堂鞏固練習,由學生自行反思歸納總結,暢談感想分享收獲交流經驗,讓學生通過思想碰撞產生火花,對其中有價值的部分加以強調提煉;必要時組織課堂小檢測。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進行知識的學習與鞏固,引導學生開展學習交流與探究,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此外也要關注課后作業設計:課后作業練習的主體內容發揮著鞏固知識,提煉方法,訓練技巧的關鍵作用。為了鞏固本節課的知識,應精心選課本或輔導書上的配套習題2-3個,在課后做,同時這幾個題要有層次性,甚至最后一個題有些綜合性,有點難度,是選做的,主要為學有余力的學生設計。同時,課后作業設計注意與下一節的課前作業設計的銜接,形成良性循環的閉合回路,還應注意到設計形式的多樣性:如在作業本上完成的、動手操作完成的、生活實踐完成的等等,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多樣化的數學學習經驗,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
二、數學作業布置應該遵循的原則
作業設計是為了能夠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但是在作業設計的時候我們也不能一味的采用“填鴨式”、“一刀切”的教學模式,而是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基礎來進行設計,以便作業能夠符合學生的知識基礎,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
1、目的性原則
比如通過作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于當天學習的知識進行及時的復習,通過作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于知識有一個重新的認識,通過作業,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而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等等。
2、基礎性原則
根據作業的設計目的,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我們注重作業設計的基礎性,因為作業面對的是全體學生,而初中時期的數學知識更需要學生打牢基礎,才能夠有效的進行以后的學習。這就需要我們注重作業設計的基礎性,通過作業的布置讓學生對于基礎知識進行良好的掌握,以便于他們日后的學習。
3、分層性原則
由于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不一,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作業設計的層次性,對于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作業策略。比如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則注重其基礎知識的鞏固,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就要鼓勵其拔高知識的學習,培養其探究意識以及自主學習能力。
4、廣泛性原則
一是挖掘教材資源,加強鞏固運用。如學習后的遷移式作業設計和設疑式作業設計。二是挖掘教輔資源,拓展作業空間。關鍵是要進行篩選、分析、綜合,屏棄全部“拿來主義”的陋習。三是挖掘社會資源,實現作業的生活化。綜合實踐作業的設計,往往來源于傳統節日、地方習俗、社區資源、家庭親情等,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引導學生將學習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加深他們的學習認知。
三、數學作業評改策略簡析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綜合認知能力有限,學習中對于自身的評價能力不足。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開展科學的教學評改,以便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認知不足、不斷進步。對于學生的作業,教師也要進行合理的講評,這樣才能讓學生對于自己的學習狀況有一個更好的認識,比如有些知識學生可能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但是通過作業,也會暴露出其存在的一些問題,通過教師的講評,學生就能夠更好的進行認識,從而不斷的實現學習的進步。作業的講評也需要講究一定的策略,筆者認為主要應該做好以下幾點工作,即要從初步擬定作業講評課課堂模式如下:獲取作業反饋信息→整理作業信息→重組作業信息→課堂講評→作業再設計。首先是要創設高效型的作業講評課,力求簡單題型不講或少講;典型錯例多講或詳講;錯誤率高的題目通過再演練,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其次是要創設趣味型的作業講評課堂,努力體現在游戲中感受快樂,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快樂,在多媒體中感受快樂。再次是要創設拓展型的作業講評課堂,運用同類題型進行拓展,設計作業進行鞏固訓練,有效擴大作業講評的面。通過科學的作業評價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知識盲區,不斷消滅知識盲區,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認知能力。
總之,作業設計中我們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不斷豐富學生的作業形式,引導他們快樂學習、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