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舟
[摘 要]對于我們面對的學生學習來說,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及養成是很重要的。在科技高度發展且教育十分受重視的時代,學生的學習有較大的壓力,學習上的有些習慣是被迫養成的。但是,在現如今的情況看來,在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這方面,我們似乎都沒有太多的注意力,對于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大多都是強制性要求,而不是一個引導時培養,這對于小學生而言是一種非常痛苦的學習經歷,這種被迫式教育會讓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一種害怕學習的情況,從而在面對小學語文課堂時提不起興趣,也讓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沒辦法養成一個良好自由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習慣;培養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們對教育事業越來越重視。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對于語文這么課程我們有極大的重視力度,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學生已經開始接觸一些簡單的語文知識,這時候我們就有必要針對小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培養,并根據實際情況,讓小學學生在高年級段的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培養起好的學習習慣,并在以后的學習中,沿用和提高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小學語文高年級學生學習習慣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不夠重視
通常教師會通過沒每周的某一天的固定一節課來進行聽寫或者是特定的一項學習,這樣的方式會讓小學高年級學生養成一個到了這一天的這一節課大家就自然而然的知道這節課是要聽寫或者是干什么,這樣的情況不是一個學習習慣的養成,而是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大腦固定記憶的一個形成,教師對于這一點也不在意,不管學生是一個大腦固定記憶的形成還是學習習慣的養成,對于教師而言,只要達到了同樣的效果,過程就很容易被忽略。因此學生在培養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只是一味跟隨隨教師教學步驟學習,很少能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學習規劃乃至于養成屬于自己獨有的學習習慣。
(二)小學高年級學生沒有學習習慣的培養的意識
小學高年級學生對語文有初步的了解,但是對于一個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他們沒有過多的概念,只是單純的聽從教師或者家長的安排,在學校以教師安排為主,教師說什么、教什么以及課后布置的作業都是教師來決定,學生只是負責聽、理解以及完成課后作業,在放學后,學生就會以父母為主,父母規定幾點前必須完成家庭作業、幾點前必須聯系多少個生字、幾點前必須學會多少個詞語……,這一系列的安排都是出于教師或者是家長,對于教師而言,每天布置課后作業是想讓學生養成一個課后復習的學習習慣,對于家長而言,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作業以及聯系是養成一個合理分配時間的學習習慣,但是這些都不是小學生的本意,在他們的觀念里,這些都是教師以及家長對他們的要求,他們絲毫不能自己培養自己的學習習慣,或者說他們根本理解不到學習習慣的培養,他們只是直觀的認為每天需要固定的完成任務就行了,小學生自己沒有這樣的一個意識,對于他們的學習習慣培養來說就是最基本的阻礙。
二、小學語文高年級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的重視力度
在我們現目前的教育情況來看,教師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而言,有一個簡單的意識,但是卻沒有太過于注重,采用一些了能夠讓學生大腦或者是身體記憶的方式來強制性養成這個習慣,但是這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言并沒有起到本質上的作用。想要提高教師的重視力度,要從兩方面進行,第一就是學校,學校在進行教師職工會議時,可以進行一場關于‘培養學習習慣這樣的會議,讓教師通過學校方面得到一個初步的重視;第二就是教師本身,就教師而言,在通過學校的重視后,教師必須要對此事進行分析,將原本的方式進行調整,將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過程引領到尋常課堂中,在非強制性的條件下,為學生養成一個自主的在語文課堂中的學習習慣。在課前利用四五分鐘預習,就可以促進學生養成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通過類似活動,結合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習慣這方面有足夠的重視,老師就可以體會到學習習慣的養成不一定都是強制性形成的,而是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根據自身的行為習慣和學習過程要養成。
(二)讓小學高年級學生有意識的培養學習習慣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這個年齡階段,能夠簡單直觀的理解教師的含義以及對身邊事物的一些理解,也就是說他們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所以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上,老師就應該起引導的作用,讓孩子們明白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是十分重要的,讓孩子們在自己接受的前提下,養成一個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例如,在一節課結束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簡單的問題讓大家思考,比如說,在下一節課教師教導的內容就是將疑問句改為陳述句這樣的知識點,在下課前,教師可以留下一個簡單的提問“老師這里有一個疑問句,‘難道我們中彩得到的汽車是違法的嗎?同學們可以課后簡單的思考一下,下節課上課我們在來揭曉答案”,并且可以給一個小小的提示“這是我們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哦,大家可以的找一找看看有沒有答案”通過這樣的一個簡單的課后布置,會讓求知欲旺盛的學生立馬翻閱到后面,然后通過快速的瀏覽沒找到答案,這樣的情況是在學生自愿的情況下,讓他們在求知欲驅使的狀態下,完成了課前的預習,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同時在不知不覺時就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這樣的方式才能正確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并且讓學生自己有一個學習習慣養成的意識。
三、結語
在當今的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孩子們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既需要有教師的引導也要求學生有自己的明確意識。首先要有教師對于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重視力度,然后再是學生本身學習習慣的養成意識,這兩點都是缺一不可的,小學學生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們養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他們以后的學習都是有益而無弊的。教師的正確方式的引導,學生們在課堂學習中有效的接受,能讓學習習慣在身邊無聲無息的滋長、養成。這樣才能正確并且有效的讓小學高年級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培養屬于自己的學習習慣,在今后的學習道路上更加順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明建. 囿于傳統的突圍:語文科課程早期現代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2]陸平. 語文教學參考書功能之考察[D].上海師范大學,2009.
[3]程曉紅. 以字理為基礎的小學高年級教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4.
[4]姜黎黎. 小學語文教學探析[D].揚州大學,2012.
[5]馬海霞. 基于小學語文高年級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策略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