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濤
[摘 要]在各個學校中,體育教育一直占領著重要的位置。大學體育教育作為學生所接觸的最后階段,應該被給予高度的重視。目前,在我國各個大學中,體育教育呈現出多種多樣的發展特征,雖然體育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許多不足,但是經過一系列的改革,當前大學的體育教育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讓更多的學生在體育教育中得到了成長。針對當前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必須進行進一步的改革,才能夠更大限度地提高我國大學體育教育的質量與水平。
[關鍵詞]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實踐研究
目前,在大學教育中,體育課程作為一門必修的公共課,在教學活動中地位較為重要,并且也承擔著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使命。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學的地位,為大學體育教學指明了改革與發展的方向,因此,大學體育教師應該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幫助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一、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重形式,輕實效
在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部分教師主要從“新”字上面下工夫,運用一些新的教學模式與方法,這種教學改革只注重對教學形式的改革,而忽視教學的實效性,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需求,導致體育教學改革效果一般。其次,重技能,輕能力。在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部分教師為追求體育運動技能傳授的完整性與系統性,對動作細節與規范要求較嚴,忽視了學生對基本體育運動技能的掌握,以及對自學能力、創新能力、交際能力和觀察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純粹的在進行體育訓練,教學效果比較單一。再次,重共性,輕個性,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學生之間個性差異較為明顯,一些健康的個性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展,也是新時代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但是,部分體育教師并沒有鼓勵和支持學生個性發展,只重視他們的共性發展,沒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教學的手段相對落后
大學在開展體育教學的時候,采取的手段和課堂教學方法也相對比較落后,這主要是因為許多大學教師并沒有重視體育教學在大學學生成長和發展中的作用。一般的教學方式就是按照大學體育大綱的要求,將一些傳統項目教給學生,比如50米跑、800米跑、跳遠等,而這些項目過于傳統,對于學生鍛煉也沒有長期的影響,因此這些項目以及教學手段的相對落后都不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也無法實現對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目標的塑造。
3.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目前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這主要是因為教學內容相對單一且缺乏趣味性和針對性。實際上跑、跳這些項目早就已經成為大多數人對體育課程的定義,但是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體育鍛煉和體育課的開展更應該圍繞趣味性展開,如果只是一味的讓學生進行跑、跳類運動,學生的興趣必然會受到影響,同時積極性也會受到嚴重的抑制。
二、大學體育教育的教學內容應多樣化
大學體育教學除要抓住知識點進行教學、完成主要教學任務外,還要考慮學生的特點,盡可能地使教學內容多樣化,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首先,應增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體育教學內容,如大學女生對形體較關注,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不應只重視籃球或排球教學,可適當開展韻律操、健美操或減肥操等教學,這些內容女生較青睞,在課后的鍛煉也會很積極認真;對男同學可介紹體育明顯的相關內容,因為大學男生大多喜愛體育運動,對體育明星的崇拜比較狂熱,可在大學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向學生加以介紹,但要注意引領,指出體育明星的成功光環來之不易,應進行艱苦的訓練,讓學生明白有付出才有回報,這對學生是一種思想上的教育,以實現大學體育教學的教育功能。其次,針對當前社會治安不太好的實際問題,教師可教學一些有關擒拿和格斗的簡單內容,以幫助學生尤其是女生應對意外情況,提高學生在突發事件中的自我保護能力。再次,教師可增加些急救知識,盡管急救知識與體育學習看起來關系不大,但在關鍵時候卻能救人,如教師可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傳授觸電、溺水和骨折等危險情況下的簡單急救方法,因為掌握這些方法可能在危急時刻挽救生命。
三、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
作為一個有主觀意識、有生命的獨立個體,大學生不僅具有較強的好奇心與比較敏捷的思維,而且具有比較旺盛的精力,如果一直讓其處于被動以及壓抑的狀態,那么就會極大地遏制其能動性與主動性,更是不能激發起創新意識。所以在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以及權力,要多關心學生,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創設出一個寬松、愉快與和諧的學習環境。除此以外,各大大學還要不斷的完善體育教學設施,加強對體育設備的資金投入,要為學生配備齊全的基本體育教學設施,例如室內體育館以及其相關設施,室外體育場以及其相關設施等等,特別是要注重電化教學設備的先進性以及完備性。
四、提高大學體育教學方法的實用性
要想提高大學體育教學實效性,不但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進,同時也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實用性。大學體育教學方法應側重從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以及教學根本目的出發,進行教學方法的實用性的改革和優化,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一是運用不同方法提升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大學體育教學不應再沿用中小學教學的模式,過度強調體育技能方面的培養,而更應充分考慮大學生的心理需要,可以通過采用組織競技比賽或游戲訓練等方式,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提升學生想要自主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并通過課堂學習和訓練促進學生運動習慣的養成。二是教師示范教學及個別指導要講究方法。體育教學會通過教師的示范向學生講解體育課程及體育技能的技巧,示范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做到細致傳達,運用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的方式向學生指導運動要領,技能實踐課要多給學生充足的練習時間,同時選擇學生示范時也應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對體育運動有膽怯心理的學生,教師要做好引導及實踐過程中的保護,給學生鼓勵,提高學生的信心。
五、優化體育課程設置,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
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符合了現代教育規律和學生的心理需求,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被激發出來,體育教學的實效性才能得到彰顯。筆者認為,大學體育教學的課程設置的改革具體可從三個方面人手。第一,應根據學生的體育技能水平和健康情況等來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并有目的地開設基礎課、必修課和選修課,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要求。同時,很多大學可以根據本校的場地情況、師資方面,考慮將健美操、瑜伽、小球類和游泳等比較受學生歡迎的運動以各種形式,納入教學內容。二是重視個體差異,學會以人為本。學生是個體的人,體育素質先天就有差異,教學時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應因材施教,給學生以人性的關懷。三是要開發、利用民間傳統體育項目。民間體育項目也是重要的體育教學內容,因為它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深遠的社會影響。開設這些課程項目既有利于繼承和發揚民族體育文化。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體育教學是大學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只有通過不斷的改革與創新才能保證大學體育教學內容、體育教學方式與體育教學觀念與大學生的發展相適應,進而能夠提高大學體育教學的水平,促進在校大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龐春紅,酈曉寧.泛在學習中的多維透視[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115.
[2]劉寒雁.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探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