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朝霞,吳佳聰,萬春花
(南通市婦幼保健院婦保科,江蘇 南通 226018)
?
團體心理輔導對孕婦應對方式及自我評價的影響
莫朝霞,吳佳聰,萬春花
(南通市婦幼保健院婦保科,江蘇 南通 226018)
[摘要]目的研究團體心理輔導對孕婦簡易應對方式及自我評價的影響作用。方法從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南通市婦幼保健院參加團體心理輔導的孕婦中隨機選擇98名進入觀察組,同期不進行任何心理干預的孕婦97名為對照組;分別在孕26~28周及孕32~34周進行簡易應對方式及主觀自我評估調查,并進行分析。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團體心理輔導后積極應對得分明顯上升(t=2.784,P=0.006);消極應對得分下降不明顯(t=0.958,P=0.339);在自然分娩、母乳喂養、建立良好親子關系、自我情緒管理方面的自我評價提高顯著,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8.128、4.458、2.807、6.622,P值分別為0.000、0.000、0.006、0.000)。結論團體心理輔導有助于孕婦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能夠提高其自然分娩、自我情緒管理等方面的信心。
[關鍵詞]團體心理輔導;孕婦;簡易應對方式;自我評價
妊娠期是婦女一生中特殊的生理時期,孕婦經歷一系列生理、心理上的應激后,容易產生不良情緒。母親孕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良對胎兒和母體健康不利,可引起多種妊娠并發癥,導致不良的妊娠結局。
應對方式是反映個體對各種應激事件相對穩定的應對行為和認識活動,積極應對方式可以緩沖各種壓力、應激對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1]。自我評價是個人對自己完成某方面工作能力的主觀評估,評估結果直接影響個人的行為。孕婦在妊娠過程中相信自己能處理好妊娠、分娩及產后的各種事情時,在圍產期會更積極、主動的處理各種問題。
團體心理咨詢是在團體情境中提供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形式,適用于背景、問題相似的人群。團體心理咨詢可以有效改善團體成員的應對方式,增加自我效能感,減少情緒問題[2]。目前多將團體心理輔導應用于大學生人群[3-4],以普通孕婦為主題的資料很少。本研究將其應用于孕婦群體的情緒管理,探索其對孕婦應對方式及自我評價的影響。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從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南通市婦幼保健院參加團體心理輔導的孕婦中隨機選擇100人進入觀察組,同期不進行任何心理干預的孕婦100名為對照組。因中途退出試驗及資料不完整剔除5人,最終觀察組98例,對照組97例。所有對象均為初產婦,單胎,無妊娠合并癥,無重大軀體疾病,無精神病史,無嚴重認知障礙,其本人同意參加此研究。
1.2方法
觀察組孕婦從妊娠26~28周開始,進行6次團體心理咨詢;對照組不進行任何心理干預。兩組孕婦均定期常規產檢,在妊娠26~28周及妊娠32~34周時進行簡易應對方式及自我評價的測評。由本課題中嚴格培訓的心理學專業人員現場集中進行測評,統一指導語講解,受試者獨立填寫,逐項檢查問卷,現場回收。
1.3測量工具
1.3.1一般項目調查表
自行設計的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編號、年齡、文化程度、身高、體重、職業、孕周、既往健康狀況、家族史、婚育史、妊娠期有毒有害物質接觸等項目。
1.3.2簡易應對方式問卷
采用Folkman和Lararus于1984年編制的簡易應對方式問卷,由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2個維度(分量表)組成,包括20個條目。積極應對維度由條目1~12組成,消極應對維度由條目13~20組成。問卷為自評量表,采用多級評分,結果為積極應對維度平均分和消極應對維度平均分。
1.3.3自我評價調查表
在預實驗中161例孕婦心理保健需求調查的基礎上,自行設計自我評價調查表。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數為0.953,分半信度為0.914,可以作為穩定可信的測量工具。量表共8個條目,每個條目予以1、2、3、4、5分,分值越高,自我評價越高。
1.4團體心理輔導
團體心理輔導每周1次,每次90分鐘,共6次,按照團體心理輔導方案進行具體操作,內容見表1。

表1 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方案(第1~6次)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描述采用均數±標準差,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情況比較
觀察組孕婦年齡平均(29.02±4.40)歲,孕次平均(1.31±0.62)次;對照組孕婦年齡平均(28.94±4.33)歲,孕次平均(1.38±0.64)次。兩組孕婦年齡、孕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0.131、0.724,P值分別為0.896、0.470)。
2.2孕婦團體心理輔導前后簡易應對方式比較
在孕26~28周入組時,觀察組與對照組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0.274,P=0.784;t=0.520,P=0.604),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中孕26~28周與孕32~34周的積極應對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770,P=0.000),消極應對得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107,P=0.271);對照組中孕26~28周與孕32~34周的積極應對得分和消極應對得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t=0.149,P=0.882;t=0.256,P=0.799)。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孕32~24周時積極應對得分明顯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784,P=0.006),消極應對方式得分雖有下降,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958,P=0.339)。見表2。

表2 團體心理輔導前后簡易應對方式得分比較結果±S)
注:1表示觀察組與對照組入組時簡易應對方式得分比較;2表示孕26~28周與孕32~34周觀察組、對照組的組內簡易應對方式得分變化比較;3表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次簡易應對方式得分差值比較。
2.3孕婦團體心理輔導前后自我評價比較
入組時,觀察組與對照組自我評價各條目得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觀察組98名孕婦經過團體心理輔導后,在自然分娩、母乳喂養、建立良好親子關系、自我情緒管理方面的自我評價均有顯著提高(均P<0.05),在成為合格媽媽、很好護理孩子、建立良好家庭關系、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方面的自我評價得分有上升,但差異均不明顯(均P>0.05);對照組孕婦自我評價各條目得分變化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團體心理輔導前后孕婦自我評價各條目得分變化±S)
注:4表示觀察組與對照組入組時自我評價各條目得分比較;5表示觀察組干預前后自我評價各條目得分比較;6表示對照組孕26~28周、孕32~34周自我評價各條目得分比較。
3討論
3.1團體心理咨詢的積極意義
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已經得到國內外循證研究的證實[5-7],它對提高積極情緒、自信心、滿足感、自我效能感、容納他人能力及生存質量方面有較好的作用,是減少負性情緒的有效形式,是一種有效提高負性情緒管理能力與壓力管理能力的方法 。在孕產婦的心理咨詢與治療中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8-9]。本研究根據孕婦的生理、心理特征,以情緒管理、妊娠、分娩及育兒為主題設計團體心理輔導方案,引導孕婦在放松的狀態下進行自我探索,以促進其積極應對圍孕期的各種壓力與應激,增加其對分娩、母乳喂養等方面的信心,為將來擁有良好的親子關系奠定了基礎。
3.2 團體心理輔導與應對方式
應對方式是指緩解心理壓力所采取的行為策略,可分為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女性在圍孕期這一特殊的時期會遇到各種應激事件,積極的應對方式有利于孕產婦處理妊娠期、分娩期、產褥期遇到的各種問題,增加正性情感,減少負性情感,不適當的應對方式或較少應用積極應對方式者,在面對環境的變化和應激時,容易發生不良情緒。本研究應用情緒管理團體心理輔導,組織每位孕婦分享自己在壓力狀態下的感受,探索負性情緒下的認知和轉換認知后的情緒,正確認識妊娠、分娩、育兒過程,以改善其應對方式,穩定其自身情緒。較多研究提出團體心理干預能提高對問題的分析解釋能力,改善應對方式[10-11]。本研究也顯示經過團體心理輔導后,孕婦積極應對方式顯著提高。
3.3 團體心理輔導與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影響個體行為的選擇與行為的堅持,影響努力程度和面對困難的態度。本研究孕婦團體心理輔導方案的設計,不僅包括情緒調節和管理,還通過孕婦養生保健操、母親角色演練、兒歌哼唱、圍孕期知識宣教等活動,幫助孕婦認識自己,肯定自己,提高自信,保持積極心態。本研究結果顯示,98名孕婦經過團體心理輔導后,自我評價各維度的評分均有提高,在自然分娩、母乳喂養、建立良好親子關系、自我情緒管理方面尤為顯著(均P<0.05)。
綜上所述,團體心理輔導引導團體內積極情緒的相互感染,促進人際情感交流,大規模地應用于孕婦情緒管理,將有助于孕婦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提高其自然分娩、母乳喂養等方面的自我評價,促進母嬰健康。
[參考文獻]
[1]張梅英,余政,姚建國.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與高血壓病患者合并焦慮、抑郁的關系[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53(11):33-35,38.
[2]Hong Z R, Lin H S, Wang H H,etal.The effects of functional group counseling on inspiring low-achieving students' self-worth and self-efficacy in Taiwan[J].Int J Psychol,2012,47(3):179-191.
[3]Kim E K, Baek S, Woo J S,etal.Group counseling for medical students with drop-out experiences[J].Korean J Med Educ,2013,25(1):23-28.
[4]Lee J S,Yoon J A,Do K J.Effectiveness of enneagram group counseling for self-identification and depression in nursing college students[J].J Korean Acad Nurs,2013,43(5):649-657.
[5]何浩宇,崔寒盡,唐海波.團體心理咨詢干預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7):1036-1039.
[6]Kim M A, Kim J, Kim E J.Effects of 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senior nursing students on coping strategies and self-efficacy[J].Nurse Educ Today,2015,35(3):456-460.
[7]Ward E C, Brown R L.A culturally adapted depression intervention for African American adults experiencing depression:Oh Happy Day[J].Am J Orthopsychiatry,2015,85(1):11-22.
[8]Kaaya S F, Blander J, Antelman G,et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an interactive group counseling intervention for HIV-positive women on prenatal depression and disclosure of HIV status[J].AIDS Care,2013,25(7):854-862.
[9]Lassi Z S, Imam A M, Dean S V,etal.Preconception care: screening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and promoting psychological health[J].Reprod Health,2014,11(Suppl 3):S5.
[10]王丕琳,朱強,薛翠翠,等.大型團體心理干預模式對乳腺癌患者應對方式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4,20(11):1074-1076.
[11]智曉旭,周立,李莉,等.以互助為核心的團體干預對肺癌患者醫學應對方式的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11):509-511.
[專業責任編輯:韓蓁]
[收稿日期]2015-11-23
[基金項目]江蘇省衛生廳預防醫學資助項目[Y2013028];南通市科技局資助項目[HS13965]
[作者簡介]莫朝霞(1979-),女,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婦女心理咨詢工作。
[通訊作者]萬春花,主任醫師。
doi:10.3969/j.issn.1673-5293.2016.04.011
[中圖分類號]R71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293(2016)04-0448-03
Effect of group counseling on coping style and self evaluation of pregnant women
MO Zhao-xia, WU Jia-cong, WAN Chun-hu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Department, Nantong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Jiangsu Nantong 226018,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group counseling on simple coping style and self evaluation of pregnant women. Methods Among pregnant women taking part in group counseling in Nantong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January to June in 2014, 98 cases randomly selected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nother 97 cases who did not take an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joined in control group. All of them received a survey on simple coping style and self evaluation at 26-28 and 32-34 weeks of pregnancy.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active-type coping scores after group counseling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2.784, P=0.000) but negative-type coping scores decreased not obviously (t=0.958,P=0.339)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ere remarkable increase in natural childbirth, breastfeeding, establishing goo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nd self emotional management,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t value was 8.128, 4.458, 2.807 and 6.622, respectively; P value was 0.000, 0.000, 0.006 and 0.00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Group counseling can help pregnant women to take active coping style and improve the confidence on natural childbirth and self emotional management.
[Key words]group counseling; pregnant women; simple coping style; self eval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