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波
摘 要: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背景下,中職語文教學也勢必要順應歷史的發展進行改革,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本人作為一個多年身居教學一線的中職語文老師,結合中職語文教學實踐,就如何將語文教學與專業有機結合開展中職語文教學談談自己的思考。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6-04-21
1.重視對學生通用能力的培養
現在的學生喜歡漫畫,喜歡所謂的火星文,而在正常的表達中,要么怕說,要么詞不達意,要么言之無物,寫作也是如此。所以,我們從課程設置、課堂教學形式、課堂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并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通過發行刊物、舉辦技能大賽,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特別是說與寫的通用能力的提高。
2.重視語文教學對學生的積極指引作用
雖然中職教育強調專業學習,但語文學習對學生的長期發展和對學生的人生理念、世界觀的形成還是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的。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重視文本的作用,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重視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3.結合專業需求,尋找合適的契合點,為學生的職業道路作鋪墊
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教學目標的確定上、教學方法的運用上,我們都試圖能在專業背景下來實踐。每學期先集體確定一些必講篇目,同時根據執教班級的專業培養目標,由任課老師自行確定適合本班的篇目,如工民建專業重方位、重結構,教師會多選擇一些說明文。同時,任課教師還要結合專業設置一些能夠培養或突出學生關鍵能力的目標。如學習《荷塘月色》一文,就要求房管專業的學生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繪景物。
但在教學改革過程中,也有不少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我們也在尋求解決的方法或是理論的指導。
(1)對中職語文教學的功用如何定位。長期以來,對中職語文到底是應發揮工具性的作用還是人文性的作用爭論不休。隨著市場的發展,企業對學生的道德素養、文化人格提出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學對此應該是發揮直接的或潛移默化的作用。
(2)對課堂有效性的界定。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該是指學生不僅積極地參加學習活動,同時也能從文本中學到知識,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一些中職學生學習基礎弱,語文學習興趣低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嘗試通過多種形式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但也擔心會不會出現看上去熱熱鬧鬧,結果裝到學生大腦里的東西少得可憐的局面。比如《荷花淀》講述了一群婦女在歷經了游擊隊與日軍的戰斗洗禮后迅速成長的故事。上課時,學生爭著發言,整個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可測驗時,不少學生得出的結論又過于膚淺。因此如何既能降低難度,又能形式生動,實現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的和諧統一,也是需要我們思考的。
(3)對職業能力的定位與細化。對職業能力的定位與細化是由綜合能力引領,還是由專業能力引領?是應該在職業教育中注入語文元素,還是在語文教學中注入職業元素?如果是前者,教師就應該考慮不同專業的專業培養目標、不同專業所需要的關鍵能力,并在語文教學中加以明確。如果是后者,那么在現行的教學模式下,可以通過導入訓練、實例訓練、拓展訓練、情境訓練等實現語文課向專業能力的滲透。語文課不是專業課,也不可能上成專業課。但中職語文的教學是為學生的職業鋪路的,如何找到語文教學與專業教育的契合點,如何把握這個度非常重要。
同時,教師長期受到的是重知識、輕能力的傳統教育,而在目前形勢下,對教學理念、教學目標的思索,教師能否跳出傳統語文教學的框架,從整個中職教學體系去全方位思考中職語文教學,將生硬的銜接方式轉化為巧妙的過渡方式。能否從職業能力的發展角度去實施語文教學是決定中職語文教學有所突破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們的理論水平、實踐經驗都有待提高。
從人文性而言,語文教學應該引導學生通過走進他人的生活、揣摩他人的人生體悟,從而思索、領悟自己的人生歷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培養健全的人格和美好的情操;從工具性的角度而言,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學會運用準確、規范的言語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并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強化其口語表達能力與書面交流能力。當然,整個中職語文的教學也處在一個大變革中,我們也在積極探索,不斷尋找適合中職語文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劉春艷.對中職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文教資料,2010,(4).
[2]卜彥丹.對中職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J].語文天地,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