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逸菲
摘 要:新課改推行至今,無論是其核心思想還是基本理念,都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再只是教師一個人的事情,學生才是當今課堂教學的主體。本文圍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為研究對象,從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教學內容的優化、學生教學活動參與性的提升三個方面來分析如何使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得到充分體現。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3-01
新課改基本教育理念是促進學生發展,從其深層意義上來講,不僅僅是指在學業上促進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同時還要促進學生各項素質的全面提升,使學生的特長以及個性得到發揮,進而長期保持一種持續、穩定的發展狀態。為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始終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一切教學行為都立足于促進學生發展,通過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設計,使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得到豐富,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創造出更加完善的學習條件。
1.以學生為本理念下課堂氛圍的營造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其本身就是一個較為好玩、好動的群體。如若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去考慮數學課程以及小學生群體的特殊性,而一味地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就容易使課堂氛圍變得沉悶、無趣,學生的注意力也會因此而分散到別的事物上,進而對課堂教學質量產生不好的影響。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良好課堂氛圍的營造無論是對學生、教師還是教學本身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為此,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必須在充分認識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特性出發,通過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來努力活躍數學課堂教學氛圍,在緊緊抓住學生學習注意力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如,在學習基本的加減法知識時,教師可以以學生日常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設定一些與學生貼近的題目來講解。這樣不僅能夠將抽象的數學公式、數字變得立體化,更能夠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真正從課堂教學中被動的傾聽變為主動的學習、組織、參與,在增強學生話語權的同時,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良好體現。
2.以學生為本理念下課堂教學內容的優化
以人為本理念下,針對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況以及學習能力,圍繞數學教材,對數學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優化,是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之所在。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在充分認識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將關注點放在學生身上,從促進學生的發展來考慮,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內容作出進一步的優化。具體而言,教師所選取的教學內容,應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并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聯想到舊的知識,以促使學生能夠在大腦當中形成較為完善的知識系統。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對以前學過的、與習題類似的知識點再次進行回顧,并對以往做過同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進行比對與聯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情況下完成該習題。這樣不僅充分展示了教師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內容優化理念,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使以往學習的知識點得到良好的鞏固,使學生對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更加清晰。
3.以學生為本理念下學生教學活動參與性的提升
學生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是反映課堂教學以學生程度為本的重要指標之一,為此,教師要想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一定的提升,就必須在以學生為本理念的引導下,通過對教學活動內容、形式等的設計,來提升學生的參與性。具體而言,教師在教學中對以學生為本理念的踐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第一,在對幾何圖形進行學習時,要求學生通過素材的收集,將其所熟悉的幾何圖形制作成模型,在課上向大家進行展示。第二,可以通過對常用數學知識的收集與整理,組織學生開展數學知識問答賽,對比賽中表現良好的學生進行獎勵。這樣不僅能使學生在活動的參與中得到鍛煉,也能使學生的數學學習主動性得到很好的培養,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在當今素質教育發展的影響下,整個社會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關注程度逐漸加深,并逐漸認識到以學生為本理念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性。為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我們必須端正教學態度,時刻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出發,通過對教學各環節的設計來使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費 琴.直觀 體驗 自主——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資源開發策略探討[J].新課程(上),2014,(10).
[2]宮德利.讓小學數學課堂有滋有味[J].新課程(上),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