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振香,崔樹強
(山東師范大學 地理與環境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
山東半島城市群綠色化水平研究
葛振香,崔樹強
(山東師范大學 地理與環境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摘要:為研究山東半島城市群綠色化水平,利用了山東省統計年鑒的相關數據,選取2009~2014年6年的指標平均值,制定了綠色化水平測度指標體系,運用熵值法處理指標體系,評估了其綠色化發展水平,對評價結果進行了聚類分析,進而提出了適合其自身綠色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綠色經濟;山東半島城市群;可持續發展
1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GDP呈現8 %、9 %的高速增長。然而在高速增長的背后,是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發展結構。2015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指出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將“ 綠色化”定性為“政治任務”。
以山東半島城市群為例,就半島產業結構來看,污染型重工業比重過高,2014年半島城市群工業三廢排放總量分別占山東工業三廢排放總量的51.3 %、44.8 %、44.2 %,多年平均水資源量 135.36×108m3,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人均占有量的 1/6[1]。近年來,山東半島城市群廢水排放量一直占據山東總廢水排放量的50 %左右,這對相對干旱的山東地區來說,更是雪上加霜。水污染問題已成為制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圖1)。

圖1 2009~2014年山東半島城市群廢水排放情況
2國內外綠色化研究現狀
201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表示,必須結合科技支撐、產業結構調整和政策引導來綜合布局,方能實現一場“綠色革命”,而工業綠色化是產業升級的重要切入口[2]。山東地理學會理事長任建蘭教授認為“綠色化”意味著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生態文明的理念和行為滲透到“新四化”建設中來,實現綠色增長、綠色財富和綠色福利,進而實現綠色發展或可持續發展[3]。毛漢英認為山東省的綠色發展是由經濟增長、社會進步、資源環境支持、可持續發展能力 4 個部、15 類、90 個指標組成的[4]。方紅運用壓力-狀態-響應模式,提出云南省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5]。李小建和喬家君研究了河南省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6]。李志霞從經濟發展、政策支持、資源環境3個方面提出了山東省綠色發展指標體系[7]。
美國的“綠色新政”,日本的“綠色發展戰略”總體規劃,德國的“綠色經濟”研究議程等表明,經濟的“綠色化”不是增長的負擔,而是增長的引擎,這已經成為世界的共識。國外研究更多的是注重綠色發展政策的實施,開發綠色發展福利,而對綠色化理論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態承載能力的指標,2000年,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聯合開發了環境可持續性指標,包括自然資源、過去與現在的污染程度、環境管理努力、對國際公共事務的環保貢獻、歷年來改善環境績效的社會能力5部分,21個指標和64個變量[7]。1992 年,加拿大經濟學家 Will liam E Rees 提出了生態足跡指標,1996年進一步完善,這一指標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的生態和承載力研究[8]。
3綠色化概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推進綠色化就是實現生產方式、生活消費方式、制度建設實施的綠色化;任建蘭教授認為“綠色化”代表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生態文明[3]。2015年,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司長何炳光分析,“綠色化”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內涵:第一,形式與內容的統一,直觀上的綠色和內涵上的綠色轉型、綠色發展是有機統一的;第二,動靜結合,“動”是指經濟綠色化是一個過程,“靜”是指人們最后享受綠水青山的結果[9]。綠色化就是要將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改善生態等綠色理念貫穿于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提高人們的綠色素質,指導居民綠色生活、綠色消費,指導企業清潔環保生產、依靠科技生產,指導政府綠色施政、綠色管理,從而推進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實現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良性循環發展,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4山東半島城市群綠色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4.1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內容
將山東省2009~2014年6年的數據資料進行匯總整理,考慮指標構建的整體性、系統性、可操作性和明確性原則[11],采取推動因素減去制約因素的方法計算八市綠色化綜合水平。根據上述分析思路,得到了以下指標體系。包括:2個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31個三級指標(表1)。
4.2熵值法的評價步驟
(4)計算指標的差異性系數:hj=1-ej;
運用SPSS軟件進行無量綱化處理,由以上計算步驟分別計算出山東半島城市群綠色化評價指標的熵值、差異性系數、權重及三級指標權重排名如表2。

表1 山東半島城市群綠色化評價指標體系
將每個三級指標的權重與八市的各指標真實數值相乘求和,也即公式(6),得到以下各市綜合評價值,如表3。
5山東半島城市群綠色化水平評價結果分析
根據三級指標權重和六年平均值計算山東半島城市群綠色化水平的綜合評價差異,可將其劃分為高中低3個級別進行劃分,如表4。
在表4中,將八市綠色化水平按綜合排名劃分為高、中、低3類。其中濰坊青島和威海為高綠色化水平地區,日照、濟南和東營為次一級中等綠色化水平,煙臺和淄博的綜合評分與其他六市差距較大,歸為低水平的綠色化。

表2 各指標的熵值、差異性系數和權重

表3 山東半島城市群綠色化水平綜合評分

表4 山東半島城市群綠色化水平綜合評價
濰坊南高北低,北部濱海地區瀕臨萊州灣,地勢低平,南部山脈阻隔了內陸地區污染的滲透,有利于與北部海洋氣流的交換;青島處濱海地區,重污染型產業相對較少,借助大洋洋流作用,極大的提高了自身的自凈能力;威海集中于海洋旅游業和傳統的漁業加工出口,盡管經濟發展相對較慢,但居住環境較好,2003年獲得全球人居領域最高獎項《聯合國人居獎》、2006年榮獲聯合國《最適合人類居住城市》獎,2009年被評選為國家森林城市[14]。
日照、濟南和東營為中等綠色化水平地區。日照和東營均屬沿海城市,環境自凈能力相對較強,但是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而濟南則相反,雖然濟南排污能力不及沿海城市,但是濟南作為省會城市,工業對經濟和稅收的貢獻率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因而綜合考慮政策、經濟和環境指標,得出三市的綠色化水平是處在中等水平上。
煙臺海洋產業仍以傳統的海產品加工為主,海洋經濟發展的層次不高,且近6年煙臺平均每年農藥施用量20946.8 t,是日照農藥施用量的近3倍;淄博經濟發展水平不突出,經濟總量在八市中排名第5,地處內陸,排污受限,“單位面積廢水排放量”、“單位面積二氧化硫排放量”、“單位面積煙粉塵排放量”6年來的平均值均為八市第一,因而綠色化水平為低級。
6山東半島城市群不同區域發展對策
6.1高等綠色化水平城市:完善綠色政策,實現全面綠色化
制定綠色政策,規范各行各業的發展行為。高水平組應以綠色化為目標,完善相應的綠色政策,實現產業的集約化發展,保持并提升綠色化的水平。針對工業綠色發展,政府部門已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包括制定工業三廢的排放限值、關閉污染較大的重化工企業、鼓勵社會輿論的監督等。
6.2中等綠色化水平城市:營造綠色氛圍,優化經濟結構
鼓勵全民參與營造綠色氛圍,鞏固綠色化的發展成果。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實現生活、消費方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為綠色化建設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同時,針對這一地區的綠色化發展特點,抓住工業污染的治理主線,繼續優化產業結構,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發展壯大第三產業,在沿海地區,要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開發海濱特色旅游,利用黃河資源,開發生態、濕地旅游項目。
6.3低等綠色化水平城市:政府部門主導,構建綠色體系
政府采取強制性措施,推進綠色體系建設。對傳統產業進行綠色化改造,對傳統高耗能、高污染產業進行關閉或轉型,發展新的綠色產業,如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綠色服務業,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同時,對企業和群眾進行綠色環保宣傳,逐漸使綠色生產成為社會人人接受的共識,引導全民綠色生活、綠色生產,構建綠色體系。
參考文獻:
[1]周一星,楊煥彩.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戰略研究[M].第1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4.
[2]殷瑞鈺.工業綠色化:產業升級的重要切入口[N].中國科學報,2015-07-14(7)
[3]任建蘭.區域可持續發展理論與方法[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
[4]毛漢英. 山東省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初步研究[J]. 地理研究,1996(4):16~23.
[5]方紅. 云南省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 調研世界,2002(2):44~48.
[6]喬家君,李小建.河南省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構建及應用實例[J].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44~48.
[7]李志霞.綠色發展評價及實證研究:以山東省為例[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8]Rees W E,Wackernagel M.Urban Ecological Footprints:Why Cities Cannot be Sustainable and Why They are a Key to Sustainability[J].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1996(16):223~248.
[9]寇江澤. 綠色化:生態文明重要抓手[N].人民日報,2015-05-08(14).
[10]王媛,程曦,殷培紅,等.影響中國碳排放績效的區域特征研究:基于熵值法的聚類分析[J].自然資源學報,2013(7):1106~1116.
[11]徐玢玢.基于熵值法的我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研究[D].沈陽:沈陽工業大學.2013:18
[12]韓勝娟. SPSS聚類分析中數據無量綱化方法比較[J]. 科技廣場,2008(3):229~231.
[13]趙 麗,朱永明,付梅臣,等.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在農村居民點集約利用評價中的比較[J].農業工程學報,2012,4(28):235~242.
[14]劉萬輝,李愛.山東省“藍色經濟區”背景下,膠東半島海洋經濟發展比較分析:以煙臺、青島、威海三地區為例[J].科技經濟市場,2014(10):35~37.
收稿日期:2016-05-03
作者簡介:葛振香(1987—),女,山東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碩士研究生。 通訊作者:崔樹強(1958—),男,教授,主要從事區域開發與規劃方向的研究工作。
中圖分類號:F2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12-0239-04
Research on Greening Development Level of Shandong Peninsula Urban Agglomeration
Ge Zhenxiang, Cui Shuqiang
(CollegeofGeographyandEnvironment,ShandongNormalUniversity,Ji’nan250014,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handong peninsula urban agglomeration’s greening level, this paper used the related data fromstatistical yearbook of Shandong Province tomake a selection of average indicatorsduring 2009-2014.We developed a green level measurement index systemusing entropy method to deal with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e its greening development level.Then we carried out cluster analysis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that weresuitable for its greening development.
Key words:green economy; Shandong peninsula urban agglomer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