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學 楊亞偉
共享金融下P2P網絡借貸風險和發展機遇
北京交通大學 楊亞偉
摘 要:共享金融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業態和一個金融資源供求雙方的直接交易系統,在推動共享經濟發展以及實現“普惠金融”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P2P網絡借貸作為互聯網金融的經典形式,加速了從傳統金融到共享金融的演變進程,但同時也伴隨著風險。本文站在出借人角度,將P2P網絡借貸風險分為平臺自身問題風險和借款人違約風險,選取2015年3月到2016年2月的數據樣本和案例,深入分析問題平臺的風險因素,找出共享金融背景下P2P網絡借貸平臺未來的發展機遇,為P2P網貸行業的發展提供理論基礎。
關鍵詞:共享金融 P2P網絡借貸 互聯網金融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支持經濟的發展,共享經濟的發展必然離不開共享金融的發展。當前經濟明顯存在資金錯配,要從根本上解決這種現狀,就需要將資源進行整合加以共享,就此意義來講共享金融的探索也必然應運而生。在我國金融資源面臨嚴重結構性失衡問題的時候,P2P網絡借貸行業乘著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的大船開始揚帆起航。P2P網絡借貸行業的興起,在滿足小微企業以及收入處于較低階層的資金需求、提升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引導民間借貸走向規范化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對實現金融資源共享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資金供求的錯配與不平衡為P2P網絡借貸的興起提供了客觀條件和現實需求,成為當下共享金融的經典模式,并服務于共享經濟模式壯大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然而近年來,隨著平臺數量爆發式的增長,平臺跑路、倒閉、欺詐等現象層出不窮,給出借人的資金安全問題帶來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截至2016年2月,問題平臺的發生率在近一年呈平穩增長態勢,P2P新增平臺達1804家,出現跑路、提現困難、停業等問題的平臺數量達931家,問題平臺的增量超過新增平臺的50%。近幾個月,問題平臺的類型增加一個經偵介入類型,這說明對P2P借貸平臺的監管更為嚴格,從之前的事后監管延伸到事前,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風險。但是,從近一年的統計數據來看,經偵介入的問題平臺不到20家,這也說明了事前監管的效果并不顯著。
通過對近一年發生的平臺跑路或倒閉的案例中可以總結出,P2P跑路或者倒閉平臺的特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純詐騙平臺。所謂純詐騙P2P平臺即純粹以詐騙為目的而開設的平臺,此類平臺開設虛假網站騙取投資人的資金,沒有真實的接單業務,甚至沒有實際的固定營業場所,存續的時間也非常短。以萬鈞財富為例,2015年5月上線,所推出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均高達20%以上,很多投資者都被極高的收益率所吸引。然而,在企業信息系統中查詢該企業的信息時,發現系統中就沒有該企業的注冊信息,該平臺當月即跑路。因此,可以看出這類純詐騙平臺主要有信息造假、上線時間短、承諾極高收益率等特征。
二是建立資金池的平臺。大部分的跑路平臺就是做了資金池,以通融易貸為例,為了激勵投資者線下充值,承諾一定的獎勵,風險意識薄弱的投資者往往禁不住誘惑,直接將資金打入平臺指定的賬戶,也為平臺節省了一筆向第三方資金存管支付的手續費。資金打入他們的私人賬戶以后形成資金池,再通過線上將資金出借,資金池還有剩余資金的時候,他們會將剩下的資金投資高風險產品,甚至挪用。2015年9月通融易貸因現金流困難,提現限制,最后難以維持經營,平臺跑路。
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平臺建立了第三方資金存管機制,但是,問題平臺的數量還是在不斷增加,主要是因為網絡支付作為第三方資金托管存在很大的缺陷,主要表現是第三方網絡支付并不會對平臺的標的進行追蹤審查,因此平臺就有可能會通過發布虛假借款信息,為自己進行融資,資金都進入了平臺建立的資金池。
三是龐氏騙局平臺。有些P2P平臺利用期限錯配資金來實現建立資金池的目的行為即為龐氏騙局。隨著騙局越來越大,涉及投資者越來越多,總會有投資者拿不到本息,當資金鏈斷裂,騙局破滅,最后期的投資者成為最大的受害者,本金受損甚至血本無歸。以2015年底發生的“e租寶”非法集資案為例,通過發布虛假的融資租賃項目,并利用極高收益率來吸引投資者,采用借舊還新的方式建立自己的資金池,非法吸收大量資金,據統計,實際吸收資金達500余億元。這就是一起典型的打著互聯網金融旗號的龐氏騙局。
2.1 信息完全下借款人違約風險分析
下面基于一定的假設前提,利用博弈論分析方法對P2P平臺的借款人違約風險進行理論分析。
第一,本文僅考慮以拍拍貸為代表的無抵押無擔保,完全充當中介平臺的運行模式;第二,借款人和出借人屬于理性人,即借款人在違約和不違約上選擇收益最大化;第三,出借人收益包括借款利息;借款人的借款成本包括利息成本;第四,雙方博弈是在擁有完全信息的條件下進行。
博弈分析過程如下。
模型建立:假設有一個正常經營的P2P平臺,出借人正在考慮是否將一筆資金A投資于該平臺,出借人出借一定時間的資金α所獲利息為r,借款人獲得該筆資金的收益是用該筆資金實現的價值V,成本是貸款利息r,借款人的違約損失為β。出借人有兩種策略:投和不投;借款人在根據出借人的行動可以有兩種策略:違約,即不按時還本付息;不違約,即按時還本付息。雙方博弈過程可如表1所示。

表1 雙方博弈
假設借款人違約概率為P,由以上博弈結果的支付矩陣可以看出:
出借人選擇投資的期望收益:π1=P*(-α-r)+(1-P)*r,即-Pα-2rP+r
出借人選擇不投資期望收益:π2=P*0-(1-P)*r,即rP-r
比較兩者大小可以看出,當π1>π2時,即P<2r/(α+3r)時,出借人會選擇將該筆資金投資于P2P平臺;當π1<π2時,即P>2r/(α+3r)時,出借人不會將該筆資金投資于P2P平臺,因此,出借人是否選擇投資該筆資金與借款人做出違約行為的概率有關。
我們考慮更接近實際的情況,即出借人先做出決策,借款人根據出借人的選擇而做出違約和不違約的策略。
根據上面的博弈雙方的支付矩陣可以看出,在出借人選擇投資于借貸平臺的情況下,當v+α+r-β>v-r,即β<α+2r時,借款人會選擇違約,因此此時的違約成本很小,借款人違約所獲得的收益比不違約的收益要大;相反,如果違約成本足夠大,使得借款人因違約所獲得的收益遠不及按時歸還本息所獲得的價值,那么借款人就會選擇遵守約定,按時還款。在出借人選擇不投資于該平臺的情況下,借款人的收益都是0,因此借款人可以選擇違約,也可以選擇不違約。顯然(0,0)和(0,-r)并不現實,一個P2P平臺若沒有出借人投入資金,而且借款人可以隨機選擇違約和守約,這樣的平臺并不能充當信息的中介去撮合借貸雙方的交易,也就沒有生存的意義了。綜上所述,可以得出結論,為了平臺能夠健康發展下去,需要提高借款人的違約成本,這樣才能達到帕累托最優,即出借人選擇投資,借款人選擇不違約。
2.2 信息不完全下借款人違約風險分析
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對投資者的資金安全造成威脅的主要風險來自借款人的道德風險。參與P2P借貸的雙方簽訂借貸資金的契約之后形成委托代理的關系,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出借人監督借款人行為的成本太高,很難跟蹤借款人所借款項的去向,一般也不參與借款人的日常經營活動,因此借款人為了獲得更高的收益,有可能會將所借款項投資具有較高風險的項目,很可能造成逾期貸款和壞賬,借款者的這種為了增大自身效用而做出不利于出借人的行為就是P2P網絡借貸中借款人的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的產生一方面是因為信息的不對稱給出借人做出自私行為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因為借款人發生道德風險所付出的成本低。因此,防范P2P借貸行業的道德風險一方面可以通過監管部門做出相關規定,提高平臺信息透明度,完善我國個人信用體系,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另一方面,平臺實行抵押貸款模式,增加借款人的違約成本,或者建立信用擔保機制,對借款人的信用進行審查,篩選出道德水平比較高,信用良好的客戶,降低發生道德風險的可能性。
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監管時代的到來,行業大洗牌不可避免。企業優勝劣汰,未來那些違背監管要求、經營不善、操作不規范的平臺必然會被淘汰,整個行業即會呈現“良幣驅逐劣幣”的趨向。2015年12月宜人貸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上市,拍拍貸先后獲得紅杉資本、光速安振、君聯資本的青睞,完成三輪融資。共享金融時代的到來,給那些經過監管篩選,發展優質并具備成長潛力的網貸公司會被越來越多的風險投資公司和私募基金注意,并與之合作,幫助發展前景樂觀的P2P網貸公司成功上市,更大規模地服務于普惠金融。
2015年9月, “互金系統”正式上線,該系統有助于整合各個互聯網金融平臺分散的借款人信息數據,構建共享信息平臺,加入互金系統的企業有權共享系統數據信息,對借款人的信用情況進行全面了解,有助于系統性地提升互金行業的整體風控能力。另外,P2P借貸平臺的加入還豐富了“互金系統”共享數據的種類,擴大了共享數據的覆蓋面。
參考文獻
[1]涂靜,童澤平.風險保障金、貸款逾期與P2P網貸平臺擠兌[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6(02).
[2]梁晨曦.基于風險控制的小微企業互聯網金融模式創新研究——以P2P網貸平臺為例[J].經濟師,2016(01).
[3]張日金.我國P2P網絡借貸風險控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5.
[4]趙大偉.共享金融視角下的P2P網絡借貸[J].南方金融,2015 (12).
[5]楊濤.新金融的崛起:從互聯網金融到共享金融[J].當代金融家,2015(10).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6(b)-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