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圓晴
摘 要:現代教育觀點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良好思維品質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思維能力;培養
中學數學教學,一方面要傳授數學知識,使學生具備數學基礎知識的素養;另一方面,要通過數學知識的傳授,培養學生能力,發展智力,這是數學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應引起高度重視,在諸多能力中,我們認為思維能力是核心。
一、打破傳統模式,構建思維型課堂
初中階段是學生情感意識建立的關鍵時期,而學生對于教師的良好感情則是課堂互動的基礎。教師在教課過程中應該避免“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因為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學生增加對教師的依賴感,降低了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在課堂上,教師應當加強與學生互動,適當地增加問題的提問。另外,教師在教學時應當結合實際,問題的設置要盡量貼近中學生的興趣愛好,打破原來枯燥的說教方式。只有學生和教師之間建立起了良好的情感交流平臺,學生才能對課堂感興趣,才能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
二、要善于調動學生內在的思維能力
培養興趣,促進思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每個學生自覺求知的內動力。教師要精心設計每節課,要使每節課形象、生動,有意創造動人的情境,設置誘人的懸念,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學們認識到數學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經常指導學生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自己所熟悉的實際問題。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讀一讀”不僅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還能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是比較受歡迎的題材。
適當分段,分散難點,創造條件讓學生樂于思維。如:列方程解應用題是學生普遍感到困難的內容之一,主要困難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數方法分析問題的思路,習慣用小學的算術解法,找不出等量關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數式》時有意識地為列方程的教學作一些準備工作,啟發同學從錯綜復雜的數量關系中去尋找已知與未知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畫草圖列表,配以一定數量的例題和習題,使同學們能逐步尋找出等量關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提高,指出同一題目由于思路不一樣,可列出不同的方程。這樣大部分同學都能較順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難題也會進行積極地分析思維。
三、在解題過程中鍛煉思維能力
1.加強審題能力
審題是解題的第一個步驟,而細看當今中學生的答題試卷便可發現,因為審題出錯的題目比比皆是,所以提高審題能力是解題的關鍵步驟。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意識,如可以讓學生在讀題時用筆標出關鍵條件,也可以讓學生小聲朗讀題目。這都有助于學生對于題目的理解。
2.設置思維型問題,給學生留下想象空間
無論是課堂例題的設置還是課后練習題的設置,都需要教師動腦筋,教師要用貼近學生生活的題目去吸引學生,并使之從中得到練習,加強對知識的鞏固。思維發散的題目對于學生各項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是很有益的。且這類題目一般形式新穎,學生對于它們的印象比較深刻,從而有利于學生對此類知識的吸收。例如,現有含鹽15%的鹽水200克,含鹽40%的鹽水150克,另有足夠的鹽和水,要配置成含鹽20%的鹽水300克。
(1)如果要求是使用現有的鹽水,但盡可能地少使用鹽和水,應該怎樣設計配置方案?
(2)你還有其他的配置方案嗎?這一類的題目就是一種思維發散的題目,第一問更多地給予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能使他們利用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展開想象,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最終求得合理的配置方案。而第二問則在第一題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學生可以相互展開討論,培養自己的求異意識。這樣,在整個解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鍛煉。
3.培養對錯題的反思意識
對于錯題的整理與反思是糾正錯誤、加深印象和提高成績最有效的辦法。而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對于這方面的內容做得還不夠好。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對錯題反思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的學習習慣做硬性的要求,使學生在不斷地總結與反思的過程中去發散思維,得到新的啟示。
學生可能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如在做一道題時,反復思考都得不到答案,但是一經別人的提點或者一看答案解析,就立馬想到了做法,實際上這還是因為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掌握不牢固。因此,學生要培養錯題反思、整理的意識,在了解標準答案的同時還要對自己不熟悉的知識進行著重的記憶,在造成解題障礙的環節上多下工夫。另外,學生在整理錯題的過程中往往能收獲新的解題方式,或者能對題目有更深的理解,這些都是思維鍛煉的方式。
四、關注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培養思維能力
1.數學思維品質是衡量學生思維能力優劣的標志之一。在教學一個年級或一個班級中有的學生很聰明,而有的學生卻不那么聰明,除了先天因素外,更主要是后天培養造成的。聰明的學生,他們善于聯想、歸納、推理、概括、探究,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質屬性,善于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他們的數學思維品質超群,是他們數學學習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不那么聰明的學生,其實并不是他們比別人笨,關鍵是他們沒有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作為學習數學的支撐點,因而對學習數學比較吃力;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關注對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的培養。
2.在數學思維品質的培養過程中,能促進教師教學技藝的提高。教師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必然要努力學習數學教育學、心理學等知識,還要努力學習數學專業知識,只有把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知識與數學專業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在實際教學中,大膽地改革教學模式,調動學生自主參與意識,變教師講為師生共同的雙邊活動,尤其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主動探索,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者變成現在的主動參與者。教學中展現數學與理論及其他科學的聯系,突出數學化的過程,有助于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總結能力,歸納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感及教師教學技藝。
3.現代教育理念關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就不能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解決問題更沒有創新性,不能更好地配合好教師的課堂教學。而教師要重視培養好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就必然要研究好把每一節數學課上得活潑一點,生動一點,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更有利于開發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有了這個過程,在數學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距離近了,更容易與學生溝通,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培養學生良好數學思維品質的教學過程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適應和發展了現代教育理論。
總之,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應當將知識準確地傳達給學生;另一方面,也應當注重學生對于學習方法方式的培養和思維能力的鍛煉。數學的學習是一個有趣靈活的過程。在數學課堂中,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的可能性將更大。因此,教師一定要抓住初中生這一時期的特點,構建思維型和情感型課堂,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得到能力的提升,最終達到新課程改革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