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寶,郭寶科,李 娟,胡迎祝,周 東
?
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學體育政策演進脈絡研究
陳寶,郭寶科,李娟,胡迎祝,周東
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430079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研究、邏輯分析研究等方法,梳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學體育政策演進脈絡,在厘清大學體育政策相關概念的基礎上,將我國大學體育政策分為了創建與低速發展時期、恢復與中速發展時期以及繁榮與快速發展時期三個主要的發展時期。基于此,為我國今后大學體育政策的發展提供了經驗以及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大學體育;政策;研究;脈絡;新中國
前言
大學體育政策作為我國高校體育工作改革與發展的一項重要制度保障,對我國高等學校體育工作改革和發展起著重要的調節的作用。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一直高度關注高等學校體育的發展,高校體育事業也因此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但高等學校體育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日益明顯,根據2015年11月份最新發布的《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結果顯示,大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下降趨勢,視力不良檢出率仍然居高不下,繼續呈現低齡化傾向,各年齡段學生肥胖檢出率持續上升[1]。
為此,《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2〕53號)等國字號文件以及中央有關主管部門一系列有關大學體育政策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大學生體質下滑的局面,但未從根本上改變高等學校體育發展的“尷尬”的現實處境?;诖?,通過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學體育政策的梳理和研究,以期為今后大學體育政策的制定和優化提供經驗和理論支撐。
1大學體育政策相關概念
從邏輯學角度來說,大學體育政策作為政策的種概念,理解大學體育政策就必須了解政策的內涵。“政策”一詞在19世紀末期,伴隨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由日本傳入中國。日本在明治維新運動時期,從西方國家引進了policy一詞,并且采用與語義相近的漢字“政”與“策”加以連用,將其譯為“政策”[2]。H. Hugh Heclo將政策釋義為:“一項政策可以看成是一系列行動或不行動,而不是具體的決定或行動”[3]。M. Valliant Higginson 解釋為“政策是旨在付諸行動的一種指針”[4]。 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 釋義為“由政府、政黨、企業或其他組織認可的一系列行動或計劃”[5]。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對policy的釋義為“政府、政黨、統治者和政治家等采取或追求的一系列行動;所采取的任何有價值的行動系列”[6]。
長期以來,“高等體育”、“大學體育”、“高等學校體育”、“普通高校體育”等雖然字面表達上有所不同,但是在實際所指稱的對象而言差別不大,學術界經常交叉混用,本研究把以上這些基本表示同一事物和表達同一概念的詞項統稱為“大學體育”[7]。目前,通過查閱相關書籍、中國知網的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的文獻檢索,大學體育政策的研究大多停留在關于大學體育某一個政策的研究,而從總體上把握進行的研究甚少,因此,對于大學體育政策的概念目前還沒有統一的界定,本研究所指大學體育政策是國家在一定的歷史時期,針對大學教育領域內的體育問題,制定的一系列的法規、命令、措施辦法,以及計劃和具體的行動方案。
2新中國大學體育政策演進歷程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大學體育的發展,不斷完善大學體育相關政策,本研究通過查閱國家政府官方網站,體育政策的文件匯編,數據庫,體育年鑒等文獻資料,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大學體育政策以及涉及大學體育相關內容的法律、法規、條例、規劃、決定、辦法、意見、規定、公告、通知、章程、批轉、方案、標準進行了統一的梳理,共獲得112件涉及大學體育內容的相關政策文件,如圖1所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年均頒布有關大學體育的相關政策文件1.7件。從宏觀上看,新中國大學體育政策頒布數量的呈現波浪起伏,逐漸上升的發展態勢,出現了3個大學體育政策主要發展的階段。

圖1 新中國大學體育政策數量年度變化示意圖(1949~2015)
2.1第一階段:創建與低速發展時期(1951~1961)
建國初期,我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期間,各項事業百廢待興,中央提出建設“新體育”以適應我國社會的轉型,希望通過體育運動來增強國民體質,鞏固國防和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但青年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很差,許多學生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完成學業或不能就業。青少年學生的健康問題成為我國體育發展的一個核心問題,針對青少年健康問題毛澤東為此做出“健康第一,學習第二”的重要指示[4]。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關于改善各級學校學生健康狀況的決定》,并指出:增進學生身體健康,乃是保證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并培養出有健康體魄的現代青年的重大任務之一。但學生的身體健康不良狀況依舊嚴重,備受社會的普遍關注,資料表明:1952年5月,北京大學316名學生中患有肺病的占10%;長春郵電學校動力班46人中40人患有神經衰弱,占86.9%;東北師范大學因病休學人數占全校人數8.1%[8]。
針對上述情況,1952年,教育部和國家體委聯合頒布《學校體育工作暫行規定》,明確我國學校體育的目標:“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增強體質,并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的教育,使他們能夠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從事社會主義建設和保衛祖國。”1952年,教育部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計劃》中規定: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學二年級,均開設體育必修課,每周兩學時,以保證學校體育目標的實現。1954年2月公布《準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暫行條例,提出:“在全國中等以上學校中準備、有計劃地推行‘準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簡稱《勞衛制》),并選擇其中條件較好的學校重點試行勞衛制?!盵9]
由于建國初期我國還沒有將大學體育單獨列出,而是將大學體育和中、小學體育籠統地稱為學校體育,學校體育政策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包含或涉及大學體育的相關內容。1956年2月,高等教育部聯合國家體委、衛生部和團中央下發了《關于加強領導,進一步開展高等學校體育運動的聯合指示》(以下簡稱《聯合指示》),這也是我國第一個專門針對大學體育提出的方針政策?!堵摵现甘尽穼Υ髮W體育工作問題、學校體育師資的培養和提高問題、衛生監督問題、場地設備問題等作了具體的規定要求。同年,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部也先后頒布實施了《師范學校體育教學大綱》(草案)和《高等學校普通體育課教學大綱》。1957年5月,高等教育部下發《關于高等院校一、二年級學生體育課不能改為選修課程的通知》,指出:“高等院校一、二年級學生的體育課是必修課程,各校應根據本校條件,積極加強體育課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盵10]大學體育政策4部文件的相繼頒布,為我國大學體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為今后大學體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受到1958年“大躍進”、1960年初“反右傾”以及三年自然災害的影響,大學體育因此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部分高校體育課減半甚至停上。1960年底,在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的調整下,我國大學體育工作逐漸恢復。1960年教育部制定《高等學校體育工作暫行規定》,頒發《高等學校普通體育課教材綱要》,編寫出版《高等學校普通體育課教學參考書》,使大學體育教學的內容和要求得到統一,從而將大學體育的重點放在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上,促進大學體育的發展[11]。1961年,教育部頒發《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簡稱高教60條),對大學體育發展提出了規范性要求,對大學生提出健全體魄的總體要求[12]。在大學體育政策創建與低速發展時期的11年間,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共頒布大學體育政策15件,年均頒布1.4件。在此期間,我國大學體育政策“從無到有”, 同時也拉開了我國大學體育發展的序幕。
2.2第二階段:恢復與中速發展時期(1978~1993)
“文化大革命”(以下簡稱“文革”)期間,大學體育事業遭受嚴重破壞,一度蕩然無存。在“復課鬧革命”思潮影響下,將體育課更名為“軍體課”,同時要求大學生分期分批進行軍政訓練,大學體育進入扭曲的發展時期。1978年,我國拉開改革開放的序幕,隨著高考制度的恢復,高校的教育秩序得以迅速的恢復,大學體育也迎來新的發展“春天”。但是,大學體育政策被推翻,體育教師被摧殘,教學秩序被破壞,體育場地、器材、設備被損壞,學生體質普遍下降等“文革”后果尚還存在。資料顯示:北京市西城區對3053名中、小學學生進行體格檢查,不合格率占88.14%。廣東省1977年高考、中專招生初選合格的48580名考生中,因疾病受限專業錄取的人數達13924人,占28.66%。河北省石家莊市1978年高考初選合格的學生中,因身體各種原因受限專業和未被錄取的占34%。高校新生進行體格復查,還有不合格的;入學以后,很多人體質還有下降[13]。
在這樣的背景下,1979年5月,國家教委、國家體委聯合在江蘇揚州召開我國學校教育的一次重要會議——揚州會議。揚州會議結束后,國家教委、國家體委聯合根據《全國重點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試行草案)的精神,頒布實施《高等學校體育工作暫行規定》(試行草案)(以下簡稱《暫行規定》),要求高校一、二年級學生除每周有兩學時體育課除外,每天要做好早操和課間操,每周還要參加兩課時以上的課外體育活動。對未開設體育課的三年級以上學生,則要求有領導地組織鍛煉小組或運動隊,保證平均每天有1小時以上的體育鍛煉時間?!稌盒幸幎ā吠瑫r也指出了我國高等學校體育的工作的基本任務、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評定方法,明確了高等學校體育的教學與科研、課外體育活動、后勤工作、體育教師以及組織領導等。與此同時,教育部頒布實施新編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學大綱》。1980年2月,國家體委下發了《關于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經驗交流會議精神抓好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意見》,要求落實揚州會議的具體要求。1983年5月,國家體委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學校體育工作總的奮斗目標、階段性要求,以及達到目標的14條具體措施[14]。1990年1月,新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頒布實施。同年2月,國家教委、國家體委頒布實施《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明確了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原則、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與競賽、體育教師、場地、器材、設備和經費、組織機構與管理以及如何獎勵與懲罰等方面的內容[15]。1990年10月,國家教委印發《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及《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實施辦法》。《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視力狀況以及體育課、課外體育鍛煉等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育成績,對促進大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提供了理論的支撐。1992年國家教委頒布實施《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指導綱要》),《指導綱要》就大學體育課程的性質、任務、內容選擇、評價、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對于進一步規范我國大學體育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6]。在大學體育政策恢復與中速發展的16年間,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共頒布大學體育政策33件,年均頒布2.1件。在此期間,我國大學體育發展從“文革”中逐漸走出,大學體育政策逐漸得到恢復,并一直處于中速波浪起伏的發展,同時也為我國大學體育政策的繁榮和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2.3第三階段:繁榮與快速發展時期(2000~2015)
21世紀以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與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的持續下滑形成巨大反差,這一現象引起了家庭、學校、社會和政府的高度關注。2000年12月,國家體育總局在《2001—2010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中指出:要以青少年體育為重點,把提高國民身體素質擺到突出位置。大學體育因此也順風而上,得到快速的發展。
2002年8月,教育部在總結了大學體育課程和教學的經驗之后,在1992年《指導綱要》的基礎上,頒布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對大學體育的指導思想、課程性質、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課程結構、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等方面進行了修訂和更新。2005年4月,教育部頒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在總結了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同時,提出了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領導和管理,體育課程改革、學生課外體育活動、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設、體育經費、場館設施、國際交流與合作以及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術水平等方面的意見。2006年12月,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健康素質的意見》,同時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2007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的頒布,更是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大學體育的發展。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以及2009年國務院《全民健身條例》的頒布,使“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全國各高校為此也開展了一系列的大學體育活動。 2012年10月,《國務院關于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2]53號),進一步完善高等學校體育的評價體系,全面推動了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2013年5月教育部就《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并于2014年6月正式頒布《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以下簡稱《基本標準》),《基本標準》是對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評估、檢查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依據,凡是達不到《基本標準》要求、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三年下降的學校,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不得評為合格等級,各省(區、市)不得批準其為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學校[17]。同時,對我國高等學校體育的統籌規劃、體育課程設置與實施、課外體育活動與競賽、學生體質監測與評價、基礎能力建設與保障方面做了明確的要求。2015年6月,為了深入了解《基本標準》的落實實施情況,教育部辦公廳就《基本標準》實施情況進行了專項調研。在大學體育政策繁榮與快速發展的16年間,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共頒布大學體育政策54件,年均頒布3.4件,相較前2個階段,我國大學體育政策快速發展,并逐步走向繁榮。
3結語
隨著我國大學生體質的逐年下滑,高校體育工作越來越受到國家、社會以及家庭的廣泛關注。大學體育政策作為高校體育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對于大學體育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學體育政策的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前進,通過對政策文本的梳理可以明顯看出:我國大學體育政策主要經歷了創建與低速發展時期、恢復與中速發展時期以及繁榮與快速發展時期三個主要的發展時期。基于此,通過對大學體育政策演進過程的脈絡的把握,為今后我國大學體育政策的制定與不斷優化提供思路,為大學體育政策發展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國家體育總局.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EB/OL]. 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422/7331093.html.
[2]蘭秉潔,刁田丁.政策學[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4:2.
[3]H. Hugh Heclo. Review article: Policy analysis[J].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1972, 2(1):85.
[4]M. Valliant Higginson. Management Policies I: Their Development as Cor-porate Guides[J].Research Study 76(New York: The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1966).
[5]MACMILLAN P L M.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M]. Beijing: Macmillan Publishers (China)Ltd , 2001 :1090-1091.
[6]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The Seventh Edition)[M]. Oxford: OXD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1165-1166.
[7]彭慶文.廣義大學體育導論[M].四川: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33.
[8]傅硯農,曹守和,趙玉梅,等.中國體育思想史[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7.
[9]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關于公布“準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暫行條例、暫行項目標準、預備級暫行條例的通告[J]. 山西政報,1954,09:45-55.
[10]國家教委體育衛生司.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文件選編[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8.
[11]李冬梅.論中國現代普通高校體育制度的變遷[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62,63.
[12]傅硯農.中國體育通史(第五卷)[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8:198,199.
[13]國家體委政策研究室.體育運動文件選編(1949-198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12,413.
[14]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現行體育法規匯編(1949-1988)[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82-85.
[15]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學校體育工作重要法規文件選編(2008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3-18.
[16]尹小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政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36.
[1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1406/t20140612_171180.html.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5YJC890007)
第一作者簡介:陳寶(1992-),男,安徽廬江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政策學、學校體育學。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256(2016)07-0001-3
doi: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7.001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University Sports Policy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en Bao, Guo Baoke, Li Juan, Hu Yingzhu, Zhou Dong
Abstract: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udy, logical analysis and so 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volution of university sports policy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After clarifying concepts on university sports policy, it divides the evolution of the policy into three periods: foundation and slow development, recovery and medium-speed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and rapi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it provides the experience and lays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ports polic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ollege sports; policy; research; context; new China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 Hubei,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