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亞軍++李葉飛
摘 要: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采用人工場源,具有信號強、信噪比高、快速高效等優點。近幾十年來,已經廣泛的應用到了固體礦產勘查、煤田地質勘查、地下水以及工程和環境勘查等多個領域。
關鍵詞:CSAMT;原理;優點;應用
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CSAMT法得到實際應用,一些公司相繼生產用于CSAMT法測量的儀器和應用解釋軟件。到往后,該方法的理論和儀器得到很大發展,應用領域也得到了擴展,從而成為受人重視的一種地球物理方法。
一、方法原理及優點
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簡稱CSAMT法)是以有限長接地電偶極子為場源,在距偶極中心一定距離處同時觀測電、磁場參數的一種電磁測深方法。本次采用赤道偶極裝置進行標量測量,同時觀測與場源平行的電場水平分量Ex和與場源正交的磁場水平分量Hy(圖3-1所示);然后利用電場振幅Ex和磁場振幅Hy計算阻抗電阻率ρs;觀測電場相位Ep和磁場相位Hp,用以計算阻抗相位φ。用阻抗電阻率和阻抗相位聯合反演計算可控源反演電阻率參數,最后利用可控源反演電阻率進行地質解釋。
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測深法標量測量方式是用電偶極源供電,觀測點位于電偶源中垂線兩側各30度角組成的扇形區域內。當接收點距發射偶極源足夠遠時(R>3δ),測點處電磁場可近似于平面波,由于電磁波在地下傳播時,其能量隨傳播距離的增加逐漸被吸收,當電磁波振幅減小到地表振幅的1/e時,其傳播的距離稱為趨膚深度(δ),即電磁法理論勘探深度。實際工作中,探測深度(d)和趨膚深度存在一定差距,這是因為探測深度是指某種測深方法的體積平均探測深度,其經驗公式為:
由此可見探測深度與頻率成反比,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發射頻率來達到測深的目的。
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采用人工場源,具有信號強、信噪比高、快速高效等優點。
二、數據處理
數據處理和成圖解釋軟件采用ZONG公司的SCS2D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反演系統,每條測線均進行了電阻率二維反演,并繪制了電阻率二維反演斷面圖。
三、實例應用(見圖1)
工作區位于桂北,測線上有大斷裂通過,構造線作北東—南西走向。早在3億8千多萬年前的古生代中泥盆世,該大斷裂即開始發育,形成海底斷裂谷地,即所謂的海溝,沉積一套數百米厚的深水相碎屑巖夾菱鐵礦與泥巖、硅質巖及碳質泥巖。這套地層與其東邊桂林市區同期異相的碳酸鹽巖地層截然不同,后者屬淺水臺地相沉積。
據考證,華南地區在距今2.27億年前中生代三疊紀晚期曾經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地殼運動(印支運動),使華南地區的海相地層產生了劇烈的褶皺和斷裂。工區的褶皺、斷裂即系此次地殼運動的產物,從此地殼抬升,海水退出成為今日的陸地。
新生代古近紀(距今6500萬年)以來,地殼受到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相互碰撞的影響,生成部分北西向走滑斷層。
如圖1,結合已有地質資料和巖性有以下物探推測:
根據電阻率等值線的連續性,推測550點處有FW1逆斷層通過,斷層傾向北西,傾角約為60°-70°;推測800點出有FW3逆斷層通過,斷層傾向北西,傾角約為60°-70°;推測1100點處有FW4正斷層通過,斷層傾向北西,傾角較大,傾角約為60°;1500處有FW5正斷層通過,斷層傾向北西,傾角約為70°。
將B線淺部800-1100段低阻層定為下石炭統鹿寨組上段(C1lz2)地層,其下覆地層分別為下石炭統鹿寨組下段(C1lz1)地層、上泥盆統五指山組(D3w)地層、上泥盆統榴江組(D3l )地層、中泥盆統羅富組(D2l )地層、中泥盆統信都組(D2 x)地層。
四、結語
后在B線進行了淺鉆驗證,證實了該地區斷裂發育,且含水量非常好,目前正準備下一步溫泉開發。從本次工作取得的成果來看,CSAMT在溫泉勘查及勘查深部構造有一定的效果,這將對以后進行解決類似的地質情況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石昆法,可控源音頻大地電磁法理論與應用.
[2]石張青杉,穆建強,CSAMT 與地熱勘查,地質找礦論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