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媛
摘要:電視的收視率受到互聯網媒體節目的強大沖擊,為了提高電視的收視率,要提升電視節目的選題質量和節目的精致度,這就要電視編導專業的學生具有良好的審美意識。本文首先分析了電視編導的審美意識對電視編導工作的主要影響,然后細致討論了電視編導專業學生審美意識培養的對策。旨在為高校電視編導專業的教學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電視編導;審美意識;審美培養
隨著網絡媒體的盛行和地方電視臺的建設和發展,電視編導專業的學生數量不斷增多。電視編導崗位需求數量能夠滿足電視編導學生數量,同時多家媒體單位的競爭也對電視編導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電視編導專業學生的審美意識對其編導出的作品的受眾性有直接影響。大眾并非都有一雙創造出美的手,但是其都有一雙發現美和比較美的眼睛。如果電視作品的審美沒有競爭力,那么電視節目的收視率會受到影響。2016年兩會中著力強調了創新對各個行業發展的決定性作用,電視編導專業的教學工作中需要創造性地增加對學生審美意識培養的力度。
一、電視編導審美意識對電視編導工作的影響
(一)對電視節目的主題進行審美選擇
在數量眾多的電視節目中如何做到吸引更多的觀眾,贏得更高的收視率,電視節目制作前主體的確定是十分重要的。電視編導一般具有較強的節目制作專業知識,同時也具有較強的電視審美意識,會用一種獨特的眼光發現在平常現象之下所蘊含豐富的美學因素,這對電視節目主體的確定、電視節目制作方案的確定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對電視節目內容的審美評價
電視編導對于電視節目內容的確定是根據自我的審美意識,在頭腦中形成了相對規范和嚴格的審美評價體系,使制作出來的節目內容上更加豐富,形式更加新穎,更為全面和真實的展現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藝術美。
(三)對電視節目形式的審美標準
電視節目的形式是最能夠體現出電視編導審美意識的部分,同樣也是電視節目最為明顯的美學表現。電視編導在后期的制作節目時,運用電視節目中的各種藝術手段和剪輯的特點,豐富電視節目的藝術表達形式,使電視節目的形式更好的服務和表達每一期電視節目所指定的主體,提高電視節目在表現上的藝術感染力。
二、電視編導專業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策略
(一)豐富電視編導的知識結構
在理論上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視野,所謂觀千劍而后識器,知識結構的拓寬和視野的擴大有利于在電視編導過程中進行創新性的工作。電視編導專業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進行,大體上可以分為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兩種。顯性教育方面,主要可以將美術和音樂以及體育等藝術課定為電視編導專業學生的必須課,這樣可以增加學生與藝術的接觸量,從而對藝術的表現形式和藝術中的美學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此外,由于電視編導專業學生的藝術課主要是為了電視編導作品的審美質量服務的,學校要與藝術類教師進行深度溝通,從而讓其藝術課堂上的知識可以對該專業的學生有確切的指導作用。這樣可以讓本學校的學生在就業的時候有高度的競爭力,同時也彰顯出了自己的專業特色。隱形教育方面,主要可以通過校園文化建設作為載體來展開。從教學樓的裝修風格到校園景觀花草的設計,從學校長廊的畫廊作品展示到大學生活動中心的鋼琴角落,都要洋溢著藝術的氣息,環境對人的意識形態有重要的影響。意識的對客觀現實的反映,當校園中有濃厚的藝術氣息,學生自然受到熏陶,從而培養出藝術氣息。古書有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校園文化就是一本無形的可以呼吸的美學書籍。
(二)增加電視編導的工作經驗
第一,增加電視編導專業學生的間接經驗。要對編輯進行審美意識的培訓,可以通過出國留學和到上級相關新聞編輯部門進行學習,從而能夠讓編輯了解到同行業先進工作者的審美工作的切入角度,進而有利于其實際的電視編導工作中能夠有所借鑒。第二,增加電視編導專業學生的直接經驗。學生要走出教室,走進民間進行調查和研究。受眾率較高的傳媒方式能夠有廣闊的市場,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內容受大眾歡迎,他的表現形式喜聞樂見,這些傳媒工作者很多就來自民間。為了讓學生能夠在電視編導的過程中積攢豐富的經驗,需要教師對其經驗進行分析和指導。電視編導專業可以定期組織工作經驗交流會,在會上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教師對學生的審美意識收獲進行延伸和拓展,從而深化學生的審美能力。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審美意識與電視編導之間關系的課題研究,以論文撰寫的形式來進行,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對文獻的總結和對實踐的總結雙方面來反思審美意識和工作的聯系。
(三)構建審美取向的作品評價體系
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還是具有不同程度的被動性的特征,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要將審美意識納入到其作品的評價體系當中。這樣有利于學生為了獲得較高的學分而努力豐富自己的審美能力,從而提高電視編導的水平,進而有利于其職業的發展。此外,構建審美取向的作品評價體系,可以讓學生對照評價標準對自己的作品的審美意識水平有客觀的了解,從而有利于其不斷提升自己的審美情趣。為了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該教學評價體系不能流于形式,僅僅給學生一個分數,要給學生具體的評價。既要說出其作品好在哪里,又要之處其作品可提升的空間,還要為其作品主題相關的審美因素進行補充。只有這樣具體的審美評價,才能夠對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進行強化。
三、結語
綜上所述,電視編導的審美意識對電視節目的選題和內容以及形式的表現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互聯網新媒體環境中,電視不再是大眾獲得信息的唯一渠道,只有提高電視節目的質量才能贏得較高的收視率。因此,電視編導專業教研工作者要通過校本課程來豐富電視編導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從而有利于其在進行不同主題的節目編導時應用與之相適應的美學元素,進而提升電視節目的質量。此外,要增加電視編導專業學生的工作經驗,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在實踐中可以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激發自己的創作潛能。在學生學習評價體系方面,要在傳統的學習評價基礎上,增加對學生作品審美取向的評價,從而讓電視新聞人不僅重視新聞的“新”字,還要表現出新聞的“美”。總之,互聯網環境下電視編導專業加強對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朱可江.媒體傳播對大眾審美意識的影響[J].中國地市報人, 2016(04) .
[2]于凱.從接受心理看電視編導的審美意識[J].新聞傳播, 2016(04) .
[3]吳芳.試論電視圖像編輯的自主審美意識[J].新聞研究導刊, 201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