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課堂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的優勢和遇到的問題,并結合教學實踐,從案例教學的組成環節入手,闡述了案例教學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即精心挑選案例、創設問題情境、課堂討論、交流結果、教師講解、自我總結。
關鍵詞:案例教學;實踐;探索
案例教學能使學生真實地感受組織管理實踐,從能力培養的角度來說,案例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操作意識和實際管理能力。案例教學是一種提升學生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新型教學方法。案例就是用做某種研究的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具體事例。案例也稱為個案、事例、個例或者實例,它是一份詳細的文字材料,取自現實生活,往往描寫這些組織機構遇到的真實問題,有產品營銷的,有企業戰略規劃的,涉及面比較廣。每個教學案例均會給學生一定的信息,留下一連串的疑問,這些疑問沒有標準答案可供參考,往往需要學生去作深入、細致的思考與探索,學生作為主體被置身于“案例”情境中,通過對案例中的問題進行思考、討論,提出具體措施。案例教學訓練的是決策的藝術,意在鍛煉學生在不圓滿的條件下作出決策的能力。它重視的不是得出正確答案,而是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一、課堂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教師素質、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課堂案例教學方法的運用既要求教師除了必須具備淵博的理論知識之外,還要求教師具備一定豐富的教學技能與實踐經驗。這就要求教師時時更新教學內容,不斷補充新教案,又要求教師高度重視社會生活實踐,對現實生活中的企業所存在的問題時時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不斷地求索、發現適宜課堂教學的案例。另外,案例教學法可以充分調動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二)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注重理論聯系實踐的思考、探析和研討,更加重視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廣度、深度的進一步挖掘,該教學模式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案例教學法主要通過設計一個符合實踐的情景,讓學生置身于案例所處情景之中,能過對企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探索,可以大大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有利于增加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在傳統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主體,學生處于被動接授的位置,然而,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課堂主體,教師在整個案例教學過程中始終扮演著“導演”的角色,為此,教師在選擇符合教學需要的“劇本”,在課堂討論進程中,教師還必須根據課堂情況,審時度勢,因勢利導,讓每一個參與進來的學生都能夠真正獲得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的機會。因此,在加強師生之間互動交流,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開發學生潛能等方面,案例教學法所具有的優勢與特色是傳統教學模式難以比擬的。
二、案例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案
對于學生而言,實施案例教學的目的是幫助他們學會如何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單純地通過案例方式講授相關概念與基本理論。因此,在實施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教學目標為出發點,重點講解實例應用背景,同時,在案例教學過程的各個實施環節,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積極幫助學生參與到案例討論中來,提升案例教學的教學效果。下面以筆者在《經濟法》課上進行的一次案例教學來談談如何才能更好地運用案例教學。
(一)精心挑選案例。教師在課下從眾多的案例中精心篩選一些適合本班學生討論并且與學生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的例子,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這是激起學生興趣的第一步。當時筆者提供的是“百事可樂無形資產案”。第二步,熟悉案例情景。案例教學是一種互動式的教學過程,在課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閱讀資料以及相關的背景資料。這就要求教師至少提前一天把案例材料發到學生宇中,并要求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寫出討論提綱。
(二)課堂討論。要求學生根據設計的問題展開討論,這是案例教學的關鍵,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高潮。在這一環節教師一定要積極引導和組織。當學生之間發生爭論時,教師不要充當仲裁者,這會終止爭論,從而達不到互相啟發、集思廣益的目的。
(三)交流結果。要求學生以討論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發言,彼此交流看法。通過這個環節,可使思考過的學生進行一次有意義的思想交匯,從而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創造思維。
(四)教師講解。在進行完上述步驟之后,學生必定會產生一連串的疑問,這就需要教師分別對各類觀點進行總結,做出詳細講解,從而可以起到答疑解惑、對知識點加深理解的效用。
(五)發布成果。要求學生根據課堂討論的結果以及教師的講解,寫出1000字以上的課堂論文,用書面的方式來談談自己的觀點。通過這一步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升華,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六)綜合評價。教師要對整個課堂討論、學習過程進行有效評價,這既包括教師對學生總體討論情況的總結、評價,也可以擴展到對課堂討論過程的評價。
三、運用案例教學法時需要處理好的幾個關鍵問題
(一)處理好與其他教學法的關系。案例教學方式之所以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得以廣泛運用,并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主要是由教學內容與教學具體目標所決定的。然而,這并不是意味著案例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唯一的教學方法,若要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與其他教學手段相輔相成共同發揮作用。在基本專業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概念的傳授而言,能將這些知識點講得清楚、透徹、明了,傳統的講授方法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在學生具備一定基礎的理論知識之后,教師才可能從容地將案例教學模式得以充分、高效地運用,并最終實現提升專業技能這一最終教學目標。
(二)編寫教學案例。案例教學主要依賴的是案例材料,為此,編寫一套與課堂教學內容、學習進度相適宜,與理論教材相配套的教學案例是能否實施好案例教學的關鍵所在。目前,教師可依照《理論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自行挑選、編寫或收集相關案例材料,從內容上來說,教學案例的選擇應注意理論性、多樣性、全面性、代目的性、時效性等要求。
(三)教師角色轉換。教師要從知識講授者向引導者、學習興趣激發者等身份轉變,從知識提供者向知識學習伙伴,從傳授知識的媒介向為學生各類創造思維與能力的激發者、培養者等身份轉變;另外,教師的授課方法也必須由傳統的聽覺法向動覺法,從語言傳遞為主的講授方法向以示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為主的模式轉變。
(四)應當注重學生參與。教師應當以當面鼓勵、積極引導為主,并有針對性地幫其分析并解決在案例討論中所遇到的具體難題,進一步提升這部分學生對實例的分析、判斷等能力。
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法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仍處于探索、實踐階段,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如何高效地運用這一方法、發揮該模式的最大優勢仍然需要廣大教育者共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白曉君.案例教學在組織行為學課程中的應用[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2(1):15-17.
[2]孫寧,彭萍.淺談案例教學法[J].教書育人,2011(18):24-26.
[3]崔樹銀.參與式案例教學在公共管理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科學,2010(4):167-169.
作者簡介:尹濤(1973—),男,河南駐馬店人,副教授,主要從事電子商務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