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鴻志
摘要:中專政治教學是一門藝術。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科學的鑰匙。沒有問題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欲,沒有問題,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那么學習就只能是表層和形式的。在中專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對于激發學生學習政治課程的興趣,增強政治課堂教學效果,有重要促進作用。本文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中專政治;問題意識;培養
一、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一些學生重專業課,輕政治課,認為政治課不是專業課,有沒有實用價值,那是國家大事,學好專業課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平時學習態度不積極主動,期末考試臨陣抱佛腳,敷衍了事。
二是這類課程原理性強,政論性的內容多,比較抽象,再加上學生人學前這方面的基礎薄弱,學起來有一定難度,學生普遍存在畏難情緒。
以上問題如不解決好,都會對教學產生不良影響,因政治課是學生所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好其它專業課的基礎,是關系到學校培養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道德觀,做合格接班人的大事,因此筆者從激發學生問題意識的角度出發,充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而推動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二、中專政治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
(一)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問題意識
所謂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是創造的動力,是成功的先導。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興趣是一種內在動力,它促使學生萌發出強烈的求知欲,從內心產生一種自我追求,自覺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著認知的目標前進。有了興趣,才能不斷探索,不斷鉆研。教學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實施教學時,應十分重視調動學生的興趣,用興趣的磁鐵吸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造。在政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教學中最常見的教學方法。學生若具有了問題意識,就會主動地發現和提出問題,并且具有解決問題的強烈動機,然后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這就要求教師要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努力增強教學過程的生動性、趣味性和價值性,以此來促進學生思考?,F今的學生對了解和分析國際國內重大時事政治及社會熱點、焦點問題有著濃厚興趣,在政治課教學中,要選用一些典型的、能激發學生共鳴的時政熱點,配合課文講解,引發他們表達觀點的好奇心和興趣,從而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鉆研動力。
(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實則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途徑。當學生能夠針對課文而相應地提出問題時,這就表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已經理解與掌握了,然而,教師的發問往往更多地出自學生的外部,所以,學生自己的提問往往要優越于教師。于是這便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相關規律,激勵學生勇敢發問。第一,應該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好勝心。教師可以組織個人和小組間的一些質疑比賽。在這一過程中不但應該考慮提出問題的水平,還應該考慮問題的數量及發問的人數。此外,教師還要教育學生樹立起群眾觀點和團體觀念,不僅關注團體的作用和個人對團隊的責任感,還應該體驗到現實的團隊精神。第二,樹立其自信心。部分學生之所以不發問,往往是因為害怕自己提出的問題水平不高或者怕表達不當被人嘲笑,這是學生對自尊的一種曲解。為此,政治教師不應該指責學生,而應該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并且加以耐心的引導與鼓勵,長此以往,學生提出的問題的水平與數量定會逐步提升。第三,激發學生的進取之心。很多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因為“自滿”或者“'懶惰”,會變得不屑于參與課堂提問,這在一定程度上讓課堂教學中問題的提出水平受到影響,但這部分學生非常容易在志得意滿中喪失奮斗的動力而變得落伍。對于該部分學生,應該提出更高要求:嚴格檢查預習的質量,引導其主動質疑問難,倡導互幫和互學等多種途徑,不斷鞭策成績好些的學生勤學好問。
(三)注重積累,打好堅實基礎
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必須有適當的基礎知識,才有可能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思考,提出質疑,才有可能對新知識產生好奇,渴望。在政治課教學中,不但要使學生掌握課本上的知識,還要讓學生懂得更多與此相關的各種知識,達到開拓眼界、增長見識、豐富想象的目的。為此,政治教師不但要提高個人的業務水平,還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當然,還要善于引導和推薦學生廣泛閱讀健康、科學的課外讀物。只有采得百花才能釀成甜蜜,知識豐富了就能登高望遠,開闊視野,使思維更活躍。隨著學生能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問題就會出現在腦海中,促使他們去主動思考、解疑、反思。
(四)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發現,當教師將學生作為能動的、獨立的、自主的人來看待,凸顯出學生的主體性,激勵學生發揮其能動性、獨立性及創造性時,方能發現與挖掘他們潛藏的創造性品格。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實現四個轉變(學習應該從“帶著去問題學”轉為“學出問題來”,學習目標應該從“教師定向”轉為“學生定向”,學習方法應從“教師的講解”轉為“自我的感悟”,教學的開展應該從“封閉式”轉為“開放式”),以明確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
此外,在尊重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同時,應該注意度的把握,避免學生自我膨脹與狂妄自大,應該在保持教師有效引導下,發揮學生的主體和主動作用。學生好比是帆船,而教師則是船上的舵手。政治教學活動就是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的一個過程,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其目的是使他們參與到實踐活動中,讓他們變成能動性之主體。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遠比教師的單向灌輸及將答案雙手奉上的效果來得明顯。
總之,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是為了處理好舊問題,生成新問題。而教師的任務就是借助教學,使學生保持探究未知未來的激情與欲望??傊谥袑U谓虒W中,要善于借助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夠帶著舊疑問走進課堂,帶著新疑問走出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