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惠美
摘 要: 口頭實踐課程對于培養和提高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職業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學實踐證明:較受學生歡迎的口頭實踐課程可以分三步走,即學習模仿階段,興趣激發階段,職場口才訓練階段。
關鍵詞: 口頭實踐 高職 語文 教學探討
舉行一定的口語實訓課,有助于高職語文教學適應新形勢下以就業為導向、發展和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的職業教育觀。筆者結合高職學生現狀,針對高職學生特點,總結了本校語文老師的經驗,探索出較為受學生歡迎的口頭實踐教學三步走,即學習模仿階段,興趣激發階段,職場口才訓練階段。
一、學習模仿階段——在“模仿”中成長
(一)模仿央視“新年新詩會”舉行一次詩歌朗誦會。
“社會角色和行為的掌握是由于模仿他人的角色言行而獲得的,因而模仿在人們的個體社會化中起著重要作用”[1]。模仿是自我發展中的技能學習的開端,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口語實踐中,我們首先安排了模仿央視新年新詩會的詩歌朗誦會。
詩歌以其凝練的語言、豐富的意象和充沛的情感,吸引著人們通過朗誦展現它的音韻美、建筑美和繪畫美。朗誦者通過自己的聲音、表情、感情可以傳達出詩歌的思想內容,引發聽眾的共鳴。“朗誦是一門表演規模極小但發揮空間極大的藝術”[2]。此次實踐課要實現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教學目的:
認知目標:感受不同詩歌的內容,擴大知識面。
技能目標:通過模仿央視新年新詩會,鍛煉學生的朗誦能力。
情感目標: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收獲成就感。
活動設計:
1.學生兩人一組,上臺朗誦自己最有感覺的一首或兩首詩。時間控制在4—5分鐘。
2.全班一起選出兩位主持人。要求:普通話最不好,上課最少發言。
3.全班同學提前一周把選好的詩歌的題目和作者發給主持人。少言寡語的兩名同學負責寫主持語,并主持。
4.第一組的同學朗誦完后,老師負責點評。之后的每組則由前一組的同學派代表進行點評,分別指出朗誦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老師再進行補充。
此實踐課目的之一首先是讓學生體味中華詩歌文化的燦爛輝煌,提高審美情趣。其次是鍛煉學生在人前說話的膽量。很多學生是第一次上臺,他們的腳在打顫,他們的語速不是那么適中,但他們畢竟勇敢地站在了臺上,第一次收獲了贊賞。
(二)舉行“我的最人生”故事會。
語文的教學內容有多種解讀方式。如何讓這些對高考心有余悸的高職生不再害怕語文,如何激發他們對大學語文的興趣,是擺在高職大學語文老師面前的兩個問題。為了讓高職生感受到語文的無處不在,我們設計了一次“道出我人生”的故事會。
教學目的:
認知目標:感受不同人的故事的內容。
技能目標:通過上臺分享人生“最”的一件事,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關心他人的習慣,讓學生感受班級的愛與溫暖。
活動設計:
1.老師示范:講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2.學生輪流上臺分享自己人生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要求:
①內容真實:內容為自己人生中最(開心,自豪,傷心,得意……)的一件事。
②話題統一。
③語言恰當,語速適中。
④時間控制在4-5分鐘。
本次實踐課上,我們聽到了很多同學從來沒有提及的過去。在那節語文課上,每個同學的故事都講得很精彩。
很多學生后來都寫道:“這次課拉近了同學之間的距離,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對方。”“這次故事會喚醒了我們風塵已久的心靈。毫無疑問,那是我最觸動我心靈的一節語文課,讓我對大學語文的內涵有了新的感想。”“當同學輕松自在地回憶自己過去尷尬的趣事,原來難忘的記憶也是也是語文的深意;當我自己站在演講臺上談笑風生,放松的自我原來也是語文帶給我的快意。”
學生上臺講述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事,可以讓他們感覺到語文課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段快樂之旅。相比第一次的詩歌朗誦,學生總體進步很大,不再像第一次上臺那樣扭扭捏捏,有一批學生已經能夠在同學面前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
二、興趣激發階段——在“愉悅”中提升
“語文教學應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書本走向生活。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在多彩的生活中,在濃郁的趣味活動中活絡思維,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3]。
(一)趣味語文
寓教于樂是適合高職教學的一種有效方法。高職生基礎較為薄弱,將趣味和教學相結合更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的:
認知目標:學習通過動作、神態把成語的意思表現出來。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傾聽別人語言的習慣。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感受語文學習的快樂。
活動設計:本次課內容安排為做動作猜成語和文學素質競賽兩個環節。
1.做動作猜成語:請一位同學上講臺,用語言或動作進行提示,其他同學在下面猜成語。要求:提示的話中不能出現成語中的任何一個字。
2.文學素質競賽:從《一戰到底》和《中華好詩詞》題庫中選取題目。全班分為四組。第一輪“百家爭鳴”:每個同學有一次機會,回答錯誤不計分。第二輪則是搶答環節,誰最先舉手就誰先回答問題。兩輪累計最高分便是冠軍隊。
本次實踐課旨在展示學生的表演能力,測試學生的文學綜合素質,在快樂中學文學常識。在第一環節中,上臺表演的同學一個動作還沒做完,臺下同學就猜出了答案。學生靈活運用了平時學到的知識,活躍了課堂氣氛。第二環節生動活潑的表現形式,集知識性和娛樂性于一體,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生既檢閱了自己的所學,又重溫了傳統文化。
(二)讀書報告會
在大學語文課中,我們一直重視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書的后面列舉了人生必看的50本書,老師分別舉行了不同形式的讀書報告會。筆者所在的班級開展了一次“走進小說天地”的讀書報告會。
教學目的:
認知目標:感受不同作品的內容,擴大知識面。
技能目標:通過上臺介紹書籍,分享感受,鍛煉學生的膽量和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良好習慣。
活動設計:
1.請學生回憶自己讀過的小說中深深吸引過自己的生動故事情節。(第一組)
2.故事人物大家猜。全班分為四個小組,每組出幾個題目,按小組進行搶答。或者是給出肖像或漫畫,讓大家猜;或者是根據人物的性格特點、外貌特征、語言道白,讓學生上臺表演,演出人物的動作行為再讓大家猜;或者是請學生用自己的想象和獨特的語言再現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全部)
3.讀小說心得報告。請學生復述小說的故事情節,并談談自己讀了小說之后的感想、收獲。(第二組)
4.第三組同學負責提問。老師補充提問及點評。
本次實踐課學生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特別是第二環節“故事人物大家猜”,既擴大了師生的閱讀視野,又放松了神經緊張,激發了閱讀興趣。本次實踐課給師生帶來了歡聲笑語,強化了教學效果。
(三)話劇表演
話劇表演可以讓課文中各種情節情境呈現在課堂上,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人物形象的感知,又能展示學生的表演技藝天賦,讓學生在學習中收獲快樂。
作為高考的失利者,高職學生對語文的第一感覺是害怕。如何轉變學生對語文的印象,如何讓他們學得輕松、快樂,這是高職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高職語文教學中,適量的話劇表演可以把課本的死的知識轉變為活的應用性知識。
《馮諼客孟嘗君》作為一篇文言文,是生僻難懂的。在教學過程中,話劇表演的形式直接“秒殺”了傳統的翻譯教學形式,人物形象、情節發展更具立體感。學生課前認真預習課文,在充分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把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并參考網上的資料,寫成了現代版的話劇,人物、時間、場景、道具、獨白、旁白寫得像模像樣,表演惟妙惟肖。
當趣味充滿課堂,當歡聲笑語打破往日的沉悶,當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當情感的血液注入快樂的源泉,當抽象的知識便化成了一汪清泉,知識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得到了提升。
三、職場口才訓練階段——在“自信”中蛻變
誠如美國交際學大師卡耐基所說:“一個人成功15%取決專業知識,而85%則取決于人際關系及有效說話等軟本領。”[4]語言溝通能力是一種基本的職業能力。大學生求職面試離不開語言,上班后相互協作更離不開溝通、離不開語言。我們秉承高職語文教學順應工作需要的理念,在口頭實踐項目的最后階段進行了“兩位一體”的訓練方式。
(一)自我介紹
面試離不開自我介紹。自我介紹是每個即將走向工作崗位的應聘者必須通過的一道關卡。它要求應聘者在兩分鐘的時間內把自己成功地推銷出去。為了增強學生的求職競爭力,我們開展了一次“面試自我介紹”口頭實踐活動。
教學目的:
認知目標:了解面試時自我介紹的內容和方法。
技能目標:學會用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介紹自己,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幫助克服學生羞澀、緊張的心理,增強學生自我推薦的意識,樹立自信心。
活動設計:
1.全班分為幾個小組,各小組搜集較好的自我介紹。進行交流后,寫出自己獨一無二的自我介紹。
2.模仿《今天我面試》節目,做1分鐘的自我介紹。要求:
①完整、簡潔、扼要;
②彰顯個性,體現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
③語言準確,實事求是,表達流暢。
采用模擬面試方式,由老師和學生輪流當評委,對面試者進行提問,并當場給出分數。(第一環節)
在這個人才濟濟的社會,如果不懂得推銷自己,如果沒有表現自我的膽識,則很難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自我介紹的訓練,讓學生感受了語文在工作、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這種實踐訓練把課本的死的知識轉變為活的應用性知識,促進了高職語文教學與職業能力掛鉤,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未來職業崗位能力的需求。
(二)面試對答技巧
面試有80%的時間是由面試官提問,應聘者回答問題。應聘者如何漂亮回答面試官的問題,關系到能否讓面試官覺得他的素質是可以的,專業是一流的,有無限發展的前景和預期。這個能力在面試過程中決定了面試結果。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感受面試的氛圍。
技能目標: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增強學生的面試技巧。
情感目標:幫助學生克服緊張的心理,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活動設計:
采用模擬面試方式,由老師和學生輪流當評委,對面試者進行提問,并當場給出分數。(第二環節)
在這個實踐活動中,我們采取分組形式完成不同內容。兩個環節分別占50分。
第一環節:自我介紹
1.自我介紹陳述完整全面,內容真實,不夸張。(10分)
2.陳述過程設計合理,重點突出,思路清晰,語言暢達,有感染力。(10分)
3.講普通話,聲音洪亮,口齒清晰,語速語調適中,衣著整潔,精神飽滿。(10分)
4.按時完成主題陳述。(10分)
5.特長特點鮮明。(10分)
第二環節:面試對答
1.能正確理解評委提問,做出有針對性的回答,回答內容準確精練,重點突出。(25分)
2.答題過程流暢、無明顯停頓,語句通順,措辭恰當,語言精練。(25分)
模擬面試環節進行實訓,能夠真實再現面試的情境,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分組協作訓練了學生分工、協作的能力,增進了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養。
四、結語
人,要在贊揚聲中,要給予他肯定,他才能不負眾望,重沐而生。要想讓高職學生變得更加“自信”,更加“敢于”,語文實踐課必不可少。成長需要肯定,需要贊揚。我們要多給高職語文加一點“調味品”,給學生創造一些鍛煉的機會,讓他們贏得掌聲,自信回頭。高職語文課要為學生創作機會,不斷增強學生的語言智能,提高學生的職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美]喬治·赫伯特·米德著,霍桂桓譯.心靈、自我和社會[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87.
[2]孫富中.專題研究與舞臺表演:高中戲劇選修課教學的雙翼[J].《語文建設》,2007:38.
[3]邱聰雄.趣味語文教學之我見[J].小學教學參考,2014,6.
[4][美]卡耐基著;岳玉慶,姜雪梅譯.人性的弱點[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09:I.
本論文為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校級課題《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