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龍+杜先存
摘 要: 為了提高云南邊疆民族地區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對部分云南邊疆民族地區的教師進行了調查和課堂觀察,發現如下問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教學目標的設計不夠合理、數學思想與方法沒有得到很好的滲透,以及教學手段單一,教學資源利用不夠等。由此提出建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準確定位課堂教學目標、有效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深入挖掘當地生活中的數學教學資源和努力提升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素養。
關鍵詞: 邊疆民族地區 小學數學 問題 對策
云南處于我國與國外接壤的西南邊疆地區,是少數民族聚集很多的省份,自然環境惡劣,相比于中、東部地區的經濟和教育,有著很大的差距。尤其在邊疆民族地區,由于人們自幼講少數民族語言,學生對漢語、知識的領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比較差,從而導致教育存在很大困境。為了解云南邊疆民族地區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研究以到紅河學院參與教師培訓的云南邊疆民族的13名教師為研究對象,對他們進行了調查(包括對5名紅河州邊疆民族地區教師的課堂觀察和8名來自云南其他民族地區數學教師的訪談)。樣本基本情況為:老(教齡20年以上)、中(教齡10—20年)、青(教齡10年以下)教師比為3:4:6;男女比為4:5,說明所選取樣本的教齡、男女比例比較合理,比較具有代表性。文中教師個人信息用字母和數字進行編碼,其中教師所在市縣用市縣名稱的首寫字母表示;男、女分別用M、F表示;老、中、青分別用a、b、c表示;如綠春縣某中年男教師用LCbM表示。
調研發現,邊疆民族地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一些積極的變化,如能理解并運用情境教學;師生之間有了一些互動,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可以做簡要回答;教師關注到了學生的差異性,等等。但總體而言,邊疆民族地區小學數學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注意針對性和民族適應性。
一、云南邊疆民族地區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課堂觀察和教師訪談結果來看,云南邊疆民族地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很好體現。
在邊疆民族地區,中老年教師是教師隊伍的主要部分,他們長期形成的教育教學觀念相對比較陳舊,教學內容往往就是教材中的內容,不敢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學中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滿堂灌”現象比較突出,課堂中偶爾有的師生互動,往往也只是“師問生答”的簡單互動,教師的提問過于簡單,缺乏啟發性,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學生回答問題不主動積極,常常一問三不知,課堂氛圍比較沉悶,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體現。
2.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的設計不夠合理。
教師對數學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既不重視,又缺乏必要的理論知識,主要體現在如下三點:一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目標描述主體有錯誤,教學目標的指向主體應該是學生,表明學生通過學習之后應達到的預期結果,但是教師在描述教學目標時的主語為教師,所描述的結果都是對教師自己的要求,顯然教學目標的設計重點集中在教師自己的活動,而不是學生的學習預期結果上;二是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往往來自于教師用書或其他資料上,而非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目標的設計往往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三是課堂教學目標內容不夠完整,所設計的教學目標重點體現在“知識與技能”維度上,往往忽視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兩個維度,教學方法單一,教學過程枯燥、死板,情感態度在學習中沒有得到體驗。
3.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思想與方法沒有得到很好的滲透。
靜態的數學思想往往以概念、公式、法則和數量關系等存在,過程的數學思想則存在于概念的抽象、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而作為思維品質的數學思想則能幫助學生數學地思考,用數學的方式認識世界。民族地區的小學數學教師缺乏對數學思想與方法教學重要性的認識,主要表現在:教學目標設計時較少考慮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對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與提煉過程。課后不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歸納與總結。如教師JPaM1在教學“0—5的認識”時,重點講授了數的寫法和讀法,而忽視集合思想和對應思想的滲透;又如教師YYaF1在教學“循環小數”時,重點講授了循環小數的概念,而忽視了極限思想的滲透等。從課堂小結中可以看出,教師重點強調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很少挖掘知識與技能背后的數學思想與方法。
4.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手段單一,教學資源利用不夠。
教師教育教學觀念較陳舊,對新課程改革認識不足,缺乏改革和創新意識;教學手段單一,大多采用“粉筆+黑板”的講授式教學,長此以往,課堂對學生缺乏吸引力。缺少現代教學媒體,抽象的數學符號沒有辦法通過直觀演示進行理解。挖掘和利用當地教學生活資源不夠,學生不能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不僅阻礙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降低了學生對自己民族文化特點的認同感。
二、云南邊疆民族地區小學數學教學存在問題的歸因分析
造成邊疆民族地區小學數學教學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從邊疆民族地區的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進行問題歸因分析。
1.學生因素。
與城區學生相比,邊疆民族地區學生具有如下特點,這些特點從某種意義上講會是造成小學數學教學問題的重要原因。首先是由于多數學生沒有經過學前教育,數學基礎很差。如教師MZbF說:“城區學生的數學成績平均分在80、90分都算正常,但我們的學生每次考試的平均分大概在40分左右,大多數學生都考不及格,和城區學生相差特別大,學生的數學基礎特別差。”其次是學生不喜歡、不重視數學學習,如教師JPcM說:“現在的小學生最怕的科目就是數學,感覺數學課堂就是講與練,內容比較枯燥又不好理解,所有很多學生都不喜歡數學,數學成績不理想,久而久之,學生就忽視了數學學習。”最后是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比較差,課堂上不專心聽講,不認真思考,不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課后也沒有認真完成作業,甚至出現不做作業和抄作業的現象。
2.教師因素。
從教師角度看,形成民族地區小學數學教學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教師學歷結構不合理,很多中老教師的第一學歷為中專或高中以下,他們通過各種形式取得了更高層次的學歷(未必是數學專業的),但并不能代表教師的數學教學能力得到同步提高。二是教師的專業素養偏低,與城區教師存在明顯差距,相當一部分教師教育觀念滯后,教學方法陳舊,與當前教師的素養要求有一定距離。三是教師對民族地區文化中的數學元素缺乏了解,更談不上在教學中利用這些資源。
三、提高云南邊疆民族地區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對策
結合上述云南邊疆民族地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歸因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對策。
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是教生“雙主體”的雙邊活動,通過在課堂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其主體意識、主體能力和主體性人格,使學生成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個體。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當前課改的需要和要求,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想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就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在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親身體驗學習過程的機會。要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應注重以下三點:一是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參與意識,不包辦學生的課堂參與行為。二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尊重和熱愛每個學生,和藹、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三是建構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教學結構。
2.準確定位課堂教學目標。
目標的設定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關注“三維”目標,使學生在數學知識、思維、方法及理性精神方面得到發展。在對教學內容的難度、學生的數學基礎和學習預期分析的基礎上,探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考慮學生的差異性,設計富有“彈性區間”的教學目標。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既要考慮掌握知識與技能的方法,又要關注過程與策略方面的教學目標,同時也要考慮民族數學或數學文化的教學,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得到提高,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有效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向學生滲透一些基本數學思想方法,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數學命題和數學規則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思維品質。教師應認識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思想方法的重要性,明確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方法之間的內在聯系,掌握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效途徑。具體地說,課前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對隱含在數學知識體系背后,分散于各個章節內容的數學思想方法進行梳理,并將它納入到相應教學目標中,課中要把握滲透的時機,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同時,有效滲透數學數學。課后要善于歸納總結,逐步和反復地滲透數學思想與方法,畢竟學生形成數學思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要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
4.深入挖掘當地生活中的數學教學資源。
邊疆民族地區由于特殊地緣的關系,具有豐富的生活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教師挖掘和利用好這些資源,既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直觀性,又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增強對當地民族文化認同感。教師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制教具、學具,也可以充分利用民族地區特有的民族服飾、民俗建筑,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例如,民房具有“三角形”結構可以用在“三角形穩定性”教學中。再如,在教學幾何圖形時,教師可以利用少數民族服飾上有不同形狀的有規律的圖案。
5.努力提升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素養。
從對數學教師的訪談中可以看到:新課改開展這么多年,教師們也參與過一些針對性的培訓,但效果不夠理想,教師對自己的專業素養及新課改理念的理解都不夠到位,教師隊伍的數學專業素養偏低。由此提出如下建議:一是通過課例研究挖掘民族地區的數學文化元素,使教師具有利于當地數學文化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借國培計劃“送教下鄉”項目開展的良好時機,根據當地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確定培訓主題和送教內容,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易進.因地制宜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以云南景洪和騰沖為例[J].中國民族教育,2015,(4).
[3]楊清華.淺探民族地區小學數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2,(18).
基金項目:紅河學院校級課題(編號:XJ14Y09)、紅河學院校級重點課題(編號:XJY15Z02)、紅河學院本科教學質量工程(編號:ZYPY1301)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