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
摘 要: 我國的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處于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階段,為了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個體發展,除了繼續強化實踐能力的培養外,專業理論知識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
關鍵詞: 高職 實踐能力 理論知識
一直以來,職業教育都是以為經濟與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人員為主要目的的教育。在教育理念和課程設置方面,較多地側重于學生的基本操作鍛煉和技術實務能力培養。在基礎理論知識領域,不論是學校教學層面的重視程度、課程安排,還是學生學習方面的精力投入、實際運用,乃至用人單位對中等職業教育畢業生的評價認識,均以此為導向。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刻變化,產業結構的加速調整,高職教育面臨許多新的情況和問題,本文結合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實際,探討如何更好地實現實踐能力培養與理論知識教育的平衡。
一、繼續強化實踐能力的培養
操作技能是職業院校學生的立身之本。從我所帶班級學生工作2—3年后的綜合調查看,高職學生在用人單位的主要優勢是:動手能力較強、吃苦耐勞品質好。客觀來說,學生在用人單位普遍處于一線崗位,所從事的大多是瑣碎、機械、流水線式的操作,換言之,他們所做的正是在學校所練的,加之高職學生對自己的定位較為客觀,一般不存在眼高手低的毛病,行為作風多樸素、實在,符合用人單位的預期。與高等院校畢業生相比,這是他們的優勢,但也是他們的危機。學生清醒地認識到,他們的技術能力距離臨床工作的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這種差距在新的發展時期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
第一,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催生新一輪技術革命,很多用人單位使用了更加先進的醫療設備,對員工來說是一次挑戰。適應新技術、新設備,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動手能力強、技術悟性好、實踐經歷多的員工,往往能占得先機。
第二,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高職學生就業空間受到擠壓。現在普通的三甲醫院,碩士學歷是起步線。本科學生的視野向二級醫院、社區醫院轉移,與高職學生爭搶就業機會。在學歷被普遍重視的中國社會,如果沒有足夠的實踐能力,則高職學生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小。
第三,高等職業教育質量不平衡。一方面,招生困難是普遍難題,生源質量難以保證,某種程度上會影響畢業生質量。另一方面,以學生技能為首位需要突破普通教育的辦學模式的桎梏,無論對于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來說,轉變觀念非一時之功。輕視技能的現象不同程度的存在,致使學生畢業后不能立即適應工作崗位需要。
二、高度重視專業理論在高職教育中的作用
長期以來,高職教育中有一種觀點,認為高職就是為了培養高素質的產業工人,專業理論教多了沒用。長此以往,導致老師不愿教、學生不要學。這種認識,在一定時期內得到證實,也是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之一。但是,我們要看到,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很多觀念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首先,片面注重學生實踐(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忽視理論學習,這容易導致學生理論和實踐能力的脫節,并且不利于學生對實踐系統的理解,容易導致學生朝著“機械者”發展。而實踐總是在一定條件限制下的實踐,即使以工科性質的實踐鍛煉,也是具有局限性的,畢竟實踐的工具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會出現較大變動,而沒有理論的支撐,細微的變化都將會導致學生不能進行新工具的順利操作,這將是對我國有限教育資源的浪費。
其次,理論學習的缺乏,導致學生難以承受將來知識自主拓展的需要。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不但要讓學生知其然,還得讓學生知其所以然。一個只會埋頭干活的人,將會缺乏創造力。要讓學生會抬頭看路,積極主動地為單位創造價值,如果缺乏理論支撐,則無疑是不現實的。設想,如果我們能夠把高職教育培養“產業工人”的定位再提高一些,比如培養企業“基層管理者”,并培育一些成功的案例,那么招生困境一定會有效破局。
再次,缺乏理論基礎的實踐將進一步促使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從而不利于理論的發展和實踐的進步。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階段,對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和迫切程度超越以往任何一個時期,不論是互聯網+,工業制造4.0,還是中國制造2025,都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高等職業教育側重于實踐即“職業性”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培養的學生將來在實踐過程中不能很好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那么我們的理論將無法實現進步,進而實踐的發展也將受到限制。
三、努力實現實踐能力培養與理論知識教育的平衡
在這個創新、創業、創造,一切都有可能的激情時代,我們不能因為高職教育的起點相對較低,而對高職學生有任何偏見。我們要以負責任的態度,履行教育者的使命,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人才為目標,推動實踐能力培養與基礎理論教育的平衡。
一是加強思想教育,增強理論知識學習的自覺性。未來社會中,人的一生將有多次轉崗甚至轉業的可能,必是人人學習、多次學習、終身學習的環境。必須使學生意識到,理論學習是未來提高、改造自身的重要基礎。這一點,務必在學生入校時就要講清楚、講透徹,并在整個在校學習期間不斷強化。同時,可以請歷屆畢業生親授體會,陳述學好理論的好處;請用人單位的領導,宣講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在學習成績的評定上,尋求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平衡,激勵學生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
二是鼓勵課程開發,優化課程設置,提高實踐與理論的契合度。高職教育的課程設置不能僵化、一成不變,要因地、因人、因事制宜,體現科學性、長遠性、多樣性。可以結合本專業對接崗位的需要、用人單位的需求、產業發展的未來趨勢、本地社會特點設置課程。
三是改進教學方式,努力培養創新思維。在教學手段上注重實踐與理論(原理)的結合,不能搞“一刀切”,這里包括兩方面:其一,有些理論知識無法實踐或者講實踐成本過高,可以考慮與產業的對接,合理利用企業或臨床資源;其二,需要實訓的,必須做到區別對待,對于那些獨立性比較強的單個知識點應該及時進行訓練,而對那些具有綜合性質的知識體系則應該注重實訓的綜合性,以便真正做到實踐和理論的結合,提升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一種開闊的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到自身的思維開闊,并能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的思維能順利地發散,對諸多相互聯系的問題進行思考、總結,鍛煉其自主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爭,湯夢玲,林青.影響高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因素分析及應對建議[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31:29-31.
[2]程芳.高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再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3,3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