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美林 黃玉婧 師虹 郭勝溶
摘 要:檔案數字化建設是新時期我國建設新型檔案館少數民族檔案資源管理系統的重要戰略理念和實體性技術操作,它在全球信息技術革命的時代背景下具有遠大的前瞻性和廣泛的普適性,本文從檔案數字化建設的現狀出發.探討了檔案數字化建設的意義及相關建設路徑.
關鍵詞:少數民族;檔案;數字化
檔案數字化建設是指采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將紙質、照片、口碑等傳統介質的檔案文獻轉化為數字文獻,并利用計算機網絡平臺為用戶提供數字信息服務的一項系統工程。現今,云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的數字化技術研究屬于起步階段,目前大都集中于少數民族文字鍵盤錄入系統的開發。
1 少數民族檔案數字化資源建設現狀
1.1 少數民族檔案的概念與類型
少數民族檔案是指建國前各少數民族地方政權、土官、紳民等在其社會歷史發展實踐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各種文字、圖畫和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現存的云南少數民族檔案,按檔案的形成主體可劃分為以下兩個部分:
1.原生云南少數民族檔案
原生云南少數民族檔案是由云南少數民族自身產生形成的,它包括云南少數民族文字檔案、云南少數民族漢文檔案和云南少數民族圖像檔案三個部分。
(1)云南少數民族文字檔案
云南少數民族文字歷史檔案是指云南少數民族以藏文、彝文、傣文、東巴文、白文、壯文等本民族文字產生形成的檔案文件材料,按其存在方式又可分為古籍、文書、石刻、金文、竹簡、木刻、瓦書、陶書等。
(2)云南少數民族漢文檔案
云南少數民族漢文歷史檔案是指漢文化傳入云南民族地區后,少數民族土官和群眾使用漢文形成的檔案文件材料。主要有文書、石刻、金文、印章四種類型。
(3)云南少數民族圖像檔案
除了文字符號檔案,云南少數民族還產生了一些圖像等其他記錄符號的檔案。包括:結繩刻木、圖畫、照片等。
2.官方漢文云南少數民族檔案
官方漢文云南少數民族檔案是歷代封建中央王朝和地方官吏在統治云南少數民族地區的過程中形成的,有文書檔案、碑刻檔案,印章檔案三種類型。
1.2 少數民族檔案數字化建設的內容研究現狀
檔案信息資源的數字化建設是一個新事物,現仍處于邊建設邊探索階段。為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檔案信息資源,促進檔案信息資源的數字化建設,國內外眾多學者和實際工作人員紛紛撰文為其建設出謀劃策,并取得一些成就。 西南地區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的研究成果在不斷涌現。近些年來,華林教授編著的《西南彝族歷史檔案》、《傣族歷史檔案研究》、《西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管理學》、《藏文歷史檔案研究》等,陳子丹教授編著的《云南少數民族金石檔案研究》等著作中,都對云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信息資源的數字化建設有所涉及。 華林教授先后發表《西部大開發與少數民族文字歷史檔案保護政策研究》、《少數民族文字歷史檔案的數字化建設》、《論少數民族文字歷史檔案的數字化技術保護》等文章對云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的數字化建設進行了研究。在建立門戶網站后,相繼開始檔案信息資源庫 (先目錄庫后全文數據庫)的建設。例如云南省科研圖書館自1995年以來已建有《館藏少數民族專題書目數據庫》并將擬建成《云南少數民族畫庫》。這些數據庫大都還只是形成目錄數據庫,還未真正實現云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的全文數據庫的建立。
2 檔案數字化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分析
2.1 經費缺乏保障
信息基礎設備和網絡通訊設施配置是整個云南少數民族檔案數字化建設工作順利開展的首要基礎。要解決信息資源開發中面臨的信息安全、信息共享、信息存儲問題,需要配置安全性能高、穩定性強的大容量存儲設備、網絡設備。在云南省某縣檔案館的實地調研中了解到,7年前該縣的財政部門給縣檔案館投資了3萬元進行數字化建設,檔案館利用這筆錢對館藏的極小一部分進行了數字化,至今再也沒得到過縣財政部門的相關投入。
2.2 人才建設存在的問題
目前云南省檔案人才隊伍的信息化素養遠不能適應檔案信息化發展的需要。盡管從業者或多或少地經過了檔案數字化建設方面的相關培訓,自身的檔案信息化意識己大大加強,但由于缺乏系統的專業教育和專業技能訓練,在技術基礎和操作技能方面仍十分欠缺,技術人才的缺乏已成為云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信息資源數字化建設發展十分嚴重的障礙。目前檔案從業者中具有信息技術專業背景(大、中專以上學歷)人員的比例比較低。因為沒能擁有自己的技術人才,很多局(館)在開展與技術有關的信息化工程時,不可避免地使用外包策略,在方案論證和工程設計過程中被邊緣化,對工程的進度和效果缺乏必要的技術監控,影響到云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信息資源數字化建設的整體效果。
2.3 安全保障問題
數字化檔案的特性使得數字化檔案信息的安全問題尤為突出。一是因為數字化檔案信息賴以生存的計算機與網絡空間,充滿了不安全因素與隱患,使得數字化檔案信息的真實與完整受到了嚴重的威脅;二是由于數字化檔案信息的讀出依賴于軟件、硬件與操作平臺,IT技術的迅速發展對長期保存的數字化檔案信息的讀出構成了威脅。
3 檔案數字化資源建設對策
3.1 多途徑擴大資金投入
鑒于檔案工作的事業性,財政預算仍然是云南少數民族數字化建設經費的主要來源。因此要擴大建設資金投入,檔案行政機關首先應力促政府加大檔案事業一般經費的預算,力爭將云南少數民族數字化建設項目列入地方政府或行業系統的專項建設經費,尤其是列入地方信息化或電子政務建設規劃以獲得更多資金支持。同時,有關部門必須積極開拓建設思路,轉變投入機制,充分動員社會力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金,“多元化”地開展云南少數民族數字化建設。例如:檔案部門可與基礎電信部門合作,獲得其網絡資源方面的免費或優惠支持,與大型跨區域IT企業聯合,利用其異地市場政策和形象開拓需要,優惠獲取其資金、技術和資源服務等。
3.2 檔案信息化人才建設發展對策
檔案信息化人才建設首先要樹立大人才觀。檔案信息化人才建設首先要樹立人才觀。盡管在具體管理中對人才可能有不同的評判標準,但檔案部門的人才建設必須立足于 "人人皆才"、"人人皆可成才"的大人才觀。人才建設必須樹立整體觀念。在檔案信息化人才的培育、選擇、使用、評價時要堅持德才兼備。在制定人才規劃時,一方面要從群體結構出發,注重發揮人才隊伍的整體優勢,另一方面,要從社會人才政策與人才環境出發,注重內部人才資源與外部人才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整體設計人才規劃,系統配置人才資源。
3.3 加強保障檔案信息安全
建立標準,采取措施,確保電子文件、電子檔案長期保存和利用。按照國家規定建立檔案信息管理系統安全保密防護體系,推進檔案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和分級保護工作。進一步完善數字檔案館測評標準,嚴格執行檔案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對上網文件、檔案進行嚴格審查,嚴防把涉密文件、檔案傳輸到非涉密網絡上。加強對涉密信息系統、涉密計算機和涉密載體的安全保密管理,按照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系統分級保護要求,嚴防文件、檔案在傳輸過程中失泄密。對涉密檔案、重要檔案的存儲介質進行檢驗和認證,確保長期可用。
4 結語
在檔案信息化的潮流中,檔案數字化資源建設必須立足現實、放眼未來、穩扎穩打、步步為營,為檔案數字化建設打牢基礎。只有做好檔案數字化資源建設這項重要的工作,檔案數字化建設才能向更深層次的方向發展,才能不斷地提高檔案信息利用服務水平,為社會各行各業提供更全面、便捷的信息服務。
參考文獻
[1]華林、黃梅 少數民族檔案遺產保護[J].檔案學通訊,2010(4):96-99.
[2]胡紅霞、王俊程 西南地區縣級綜合檔案館館藏檔案數字化工作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J].現代情報,2014(10):83-87
[3]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2014-05-05
作者簡介
方美林 (1992-),女,漢族,江西省。在讀碩士,云南大學,研究方向檔案管理基礎,民族檔案學。
黃玉婧 (1993-),女,漢族,江西省。在讀碩士,云南大學,研究方向檔案管理基礎,實物檔案管理。
師虹 (1993-),女,漢族,河南省。在讀碩士,云南大學,研究方向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
郭勝溶 (1990-),男,漢族,山西省。在讀碩士,云南大學,研究方向檔案學基礎理論,民族檔案學,檔案文獻編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