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湖南省中小學“優質空間課堂”建設與創新應用活動開展以來,每個“優質空間課堂”建設與應用團隊,在各位首席名師的帶領下,以骨干教師為主體,以服務基礎教育為主旨,以學科優質資源建設為主線,開展了一系列扎實有效的教學研究活動,取得了可喜成績。本文以小學數學程五霞名師優質空間課堂的建設為例,談談如何以“空間課堂”為平臺,實現優質資源共建共享,探尋教師個體發展模式和資源建設新路,構建學習共同體,引領團隊成員專業成長,促進湖南省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
一、課題引路,研訓一體,打造教師精英團隊
教科研是教育教學的第一生產力,是提升教育教學效益、提升教師品位的關鍵。優質空間課堂團隊應積極開展課題研究,開設在線研討,承擔各類培訓與現場展示活動,同時以研帶訓,以訓促研,研訓一體,引導教師相互啟迪,共同提高,凝聚團隊力量,增強團隊協作能力。
(一)課題引路
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師在發現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學習研究反思總結,提升其教科研專業化水平。程五霞小學數學優質空間課堂團隊先后申報了省級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課堂教學資源有效應用研究》和市級規劃課題《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研究》,并積極開展卓有成效的研究。
一年來,團隊全體成員在課題引路下,構建、生成與整合各種教學資源,使教學資源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有效支撐,探索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原創的“基于學生自主發展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為教學資源有效應用提供一種新的研究范式,有效轉變教師教學方式,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水平,推動課堂教學效益大幅度提升。
團隊的每位成員都能自覺撰寫研究論文或隨筆反思,并取得不錯的成績。2015年4月,團隊開展“小數除法”專題研究。老師們在積極參與問卷調查、教學實踐、反思提煉等研究過程中提升了教學實踐研究能力和教學理論水平,其研究成果發表在《湖南教育》2015年第6期。優質空間課堂團隊應促使成員更加堅定地走科研興教之路,為教師今后的專業成長夯實基礎。
(二)活動引領
活動是推動教師成長,促進團隊建設的最有效方式。空間團隊應開展課例示范、在線交流、現場研討等多種形式的研究活動,調動老師們投身資源建設和應用的積極性,提升教師專業引領和團隊協作能力。
1. 課例示范。團隊應始終堅持聚焦課堂教學,通過專題研討課、觀摩示范課等打造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精品課例,引領成員不斷凝練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每一堂公開課都應是集體智慧結晶的展示。通過研課上課、聽課評課、講座研討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讓每位參與者都能得到鍛煉和提高,都能受到啟發和教育,讓全體成員拓寬視野、開闊胸懷、增長見識。
2. 在線研討。“明確任務、集體研討、專業引領”應成為空間課堂在線研討的主旋律。成立之初,就應按照兩周一次等一定的時間間隔來確定若干個在線研討主題,并由專人主持,鼓勵老師們就資源應用和平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開展在線研討,釋疑解難,提升自我。首席名師、研究導師或骨干教師應快速答疑解惑,幫助他們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3. 特色活動。團隊還可根據首席名師、骨干教師或所在單位的自身優勢和獨特條件開展各類培訓或現場展示、專題研討活動,以特色活動為契機,為教師搭建展示與交流的平臺,總結和推廣團隊的優秀教育教學教研工作經驗,凝聚團隊精神,提高團隊整體戰斗力。
通過課題引路,活動引領,老師們在這些內容新、形式活、效果實,集研訓為一體的系列活動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其學科素養和專業精神都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為空間課堂團隊研發和積累資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專題培訓,重點突破,摸索資源建設新路
建立一個資源豐富實用、交流便捷及時的網絡平臺,擴大資源應用效益,促進全省教育均衡發展和提高本學科教育教學質量應該是每個優質空間課堂團隊的發展目標。而專題培訓、重點突破等方式是比較有效的資源建設新途徑。
(一)專題培訓
專題培訓能更有針對性、更有效地提升團隊成員的某項專業技能。如為研制和開發出一批高質量的微課資源,我們團隊相繼開展了5次微課制作專題培訓。其中既有專家的專題講座,又有團隊成員的經驗分享,還有案例評析等多種方式,有效提升了團隊成員微課資源的研發能力。在湖南省“首屆微課大賽”中,該團隊有十多位成員的微課獲獎,并榮獲“湖南省首屆微課大賽優秀團隊獎”。
(二)重點突破
豐富完善的教學資源為團隊成員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保障。作為全省優質空間課堂,研發一批高質量的教育教學資源,加速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是其工作重心之一。根據資源類別的不同,空間課堂團隊可采取不同的形式進行分類建設,重點突破。
1. 常規資源建設。為了保障常規教學資源的高質量研發和及時上傳,可按不同年級安排相應的資源小組長。他們不僅要負責定期審核上傳的各條資源,還應負責定期督促每位成員及時上傳自主研發或二次開發的教學資源。
2. 慕課資源建設。慕課資源對于教師專項培訓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空間團隊可積極配合湖南省教師發展中心的慕課資源建設工作,適當承擔部分任務,在慕課資源建設的過程中提高團隊成員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研究能力。
3. 微課資源建設。空間團隊還可爭取湖南省基礎教育資源中心的支持,以各學科重難點為藍本,對本學科教材知識點進行了梳理和規劃,對微課資源進行重點研究與開發,在避免重復建設的同時保證其高質量和人性化。我們團隊一年來,以小學五年級數學為重點,研發了67條微課資源上傳到湖南微課網,為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和翻轉課堂教學做了積極嘗試。
三、科學規劃,分組管理,探尋團隊發展機制
優質空間課堂團隊擔負著“發展自我,引領輻射”的任務,應通過科學規劃和建章立制,將全體成員的研究和實踐制度化,并充分發揮名師引領和同伴互助作用,激勵成員自主成長。全體成員以任務驅動為手段,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認清自己的發展方向,實現自我突破和團隊共進。
1. 領導重視,科學規劃工作。空間課堂建設得到了省市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專家的關心與指導,更需得到所在基地校領導的支持。
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為團隊工作爭取政策層面的支持,把握發展方向;市區教育局應積極搭建平臺,營造氛圍,為團隊開展活動提供場地、經費和核算學分等各方面的支持;基地校則應提供寬敞的辦公場所,完善的辦公條件,便捷的溝通渠道,為團隊研究活動與常規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條件。
首席名師應組織成員共同商議,制定團隊建設方案和各項管理制度,對全年工作進行了科學規劃,以提高教師教科研水平和教學業務能力為突破口,以骨干教師為主體開展系列工作,以期打造一支本學科的省內知名精英團隊。
2. 名師引領,帶動團隊成長。首席名師應熱愛學習,爭取和珍惜各類學習充電或自我成長的機會;要甘做人梯,樂做“后臺”,指導青年教師成長;要銳意改革,巧搭“舞臺”,讓更多老師擁有展示的機會;要業務精湛,敢立“講臺”,身先士卒為青年教師示范;要凡事以身作則,以自己的敬業精神、人格魅力和專業素養來感動團隊全體成員,引領大家不斷學習提升,交流分享,共同成長。
3. 分組管理,構建學習共同體。團隊成員中的骨干教師都應是單位或區域內的領頭雁。為了充分發揮每位成員的特長和所在學校的優勢,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可實行分組管理制度。各小組各司其職,分工協作,既有利于有序研發和收集教學資源,也有利于小組成員之間取長補短,互通有無,建立學習共同體。
4. 自我導向,自覺磨礪個體。一個會學習的團隊才是一個有希望的團隊。團隊應把學習作為武裝和提高團隊成員專業化水平的首要任務,可開展贈送書籍、閱讀沙龍、讀書交流等活動,以理論熏陶的方式拓展教師的視野,增加其本體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容量,提升成員的人文素養,提高團隊專業化水平。要讓讀書成為團隊成員的習慣,成為他們工作與生活的一部分,引導團隊成員根據需要找書讀,聚焦問題讀透書,交流分享傳經驗,學以致用謀發展,為他們的快速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團隊還可量身定制《學員研修手冊》,幫助全體成員更深入地參與各項活動,留下成長痕跡,梳理研修成果,同時規范團隊工作運作程序、加強團隊內部制度建設,增強團隊成員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總之,各首席名師可在湖南省教師發展中心的指導下,通過構建優秀團隊,研發優質資源,建立發展機制,力求本團隊在師德師風上出樣板,課堂教學上出特色,資源建設上出精品,課題研究上出成果,管理崗位上出經驗,以期空間課堂建設項目得到長足發展,更好地實現全體成員的專業成長和快速發展,加速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工作,從而引領全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作者單位:湖南民族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