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瑤思
摘 要:在數學教學中積極培養完善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是迎合時代發展和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需要。創設生動化感知情境,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數學知識挖掘整合,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知識;現實問題;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0-0034-01
一、前言
數學教學活動的本質是輔助學生透過不同渠道觀察、分析并解決一切現實性問題的行為過程。結合以往調查結果觀察認證,大部分小學生在面對教師預設題目環節中,都會顯得力所不逮。畢竟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活動,都是在多元化圖畫和對話情景基礎上布置延展開來,作為現代專業化數學教師,有必要透過相關信息搜集補充和不斷改良修繕等途徑,令學生快速掌握創新式題目讀取規則,同時驗證解析各項已知信息,科學性預測并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整體工序流程極為煩瑣復雜,因此,需要相關教學主體在今后多元化實踐中整理經驗并予以靈活化調試。
二、創設生動化感知情境,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
結合數學全新課標內容對比校驗,學生不同階段接受的知識,不單單要源自于生活實際,并且要保留合理程度的挑戰性,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對創新式數學知識點的渴求態度,進一步在今后加以全方位觀察、校驗和推理交流。如在進行乘法知識點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迎合小學生游戲心理的情境,令學生在不同角色扮演和實踐活動參與基礎上,提取關鍵性學習信息;接著,鼓勵學生在課堂進行積極有序的發言,并自行設置相關問題。在如此安定和諧的實踐交流環境下,學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解決自身預設的數學問題,一旦不同個體意見產生碰撞時,他們便會主動向教師咨詢并進行自我反省,進一步學習合理數量的創新知識內容,為后期挑戰難度更大問題提供豐富的指導性素材。
三、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數學知識挖掘整合,改善學生問題自主式解決的能力
學生數學知識的核心動機,在于進行現實問題細致化觀察、分析和解決。尤其是在新課標實施環境下,有關教師需要盡量將數學和現實生活加以有機融合,令學生在數學意識不斷增加基礎上,進一步靈活地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如在進行九加幾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演示運動化情景,或是安排學生數飲料,并以此作為課程的關鍵切入點,令學生在情景演練中提出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即“一共有多少盒飲料”。之后安排學生利用火柴棒擺放或是湊十法等途徑,進行交互式總結交流,這樣不僅能夠令學生思維結構變得愈加完善,同時還可更深層次地進行計算方式的優化改造,特別是在后續鞏固性練習過程中,學生便會愈加靈活、精準地運用湊十法進行相關數字計算。事實證明,上述教學引導模式,能夠將學生主體效用發揮到極致,令學生透過現場觀察、結果猜測、問題探討、實踐交流等流程,系統化領悟挖掘、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規則,促進各類數學知識內涵機理和結論的記憶結果,方便在日后進行更加困難的課題研究時加以逐層推敲驗證,真正令數學學習過渡成為一種活潑、主動且個性化的行為模式。
四、校驗評估階段化教學成果,保證學生數學知識、問題解決能力的內化
確保單位課節教學問題充分解決過后,作為現代專業化數學教師,需要指導學生精細化校驗、評估相關問題解決的過程細節,證明其規劃布置的科學、簡易、精準性。尤其是在后期總結評估階段,教師需要鼓勵學生透過不同角度觀察分析問題,將自身特別的理念在課堂內予以清晰化表述,在教師提示基礎上掌握更多知識內容,靈活應用不同方式解決眼前問題。在此期間,學生獵奇心理和探究欲望要受到全方位尊重維護。就是說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不僅不應該隨意性打斷,同時還要為其今后思考、想象和交流提供合理的機遇,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夠在集體交流和挑戰中鍛煉自身才能。此時,不管回答正確或是錯誤的學生,教師都應該給予適當程度的物質或精神鼓勵,避免學生因為自尊心受創而從此對數學知識和教師產生強烈的抵觸心理,最終勢必不利于其今后學習和人生的進步。例如,面對“每條船可以坐6人,44名學生需要租幾條船?”這類問題時,教師通常都會引導學生進行除法計算,這樣對于問題解決缺乏有益的補償和探索。因此,可以鼓勵學生自行加以探索認證。經過推導,學生發現44=6×7+2=6+6+6+6+6+6+6+2,
6×7<44<6×8,因此,推導出問題的結果為8條船。所謂該類嘗試性探索方式,就是一次次的錯誤試驗認證方式,不同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存在差異,所以,教師有必要充分關注并迎合學生個性差異特征,鼓勵他們憑借各類途徑進行數學知識點系統化研習,同時配合嘗試策略進行諸多現實問題獨立性分析解決。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快速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技能,教師就必須結合最新技術手段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已學知識重復性創造機遇,使得學生個體在現實中利用數學知識、思維模式解決眼前一系列問題,為今后多元化實踐活動獨立規劃布置提供寶貴的經驗。長此以往,學生在面對不同類型現實問題時,才能自然靈活地透過數學思維角度進行驗證,這便是培養學生問題解決思想的核心動機,應該引起更多教師和家長的關注。
參考文獻:
[1]劉菊芬.改善數學提問方法 提高學生解題能力[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12).
[2]顧軍其.新教材中解決問題教學之我見[J].小學教學參考,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