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文信
摘 要:初中數學復習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系統、全面認識的過程。應通過精選例題與練習,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交流、爭辯時間,引導學生走出歧途等方法,做好數學復習工作,從而提高復習課課堂效率,提升學生數學水平。
關鍵詞:數學;復習課;精選例題;思考;交流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0-0085-01
數學復習課通常遵循這種模式:通過幾個小題回顧知識點,并將每個知識點歸納總結,然后呈現幾個“經典”例題,例題的選擇本著知識點綜合體的原則,所謂“經典”無非是學生做過的、不會的、易錯的題目。這樣的復習課其實是提綱式的簡單重復與練習上的鞏固。這樣的復習課大多給學生一種“炒冷飯”的感覺,容易導致課堂氣氛不活躍,甚至學生不愿聽講,致使學生思維疲軟。數學復習課內容多、時間短,要想在短時間內取得好的效果,教師必須深入研究與探索。復習課不應該帶給學生枯燥乏味的疲倦感,應該讓它充滿生機與活力。結合教學實踐,對此進行相關研究。
一、精選例題與練習
有些教師在復習課上存有“多講勝于少講”的想法。體現在課堂上,只能聽到老師一直在不停地說,學生一直在不停地記,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沒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甚至有些不同的想法卻被扼殺在搖籃里。當代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生學習是從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憑借已有的認識和經驗對新的問題情景、新的知識進行同化或順應的自主建構的過程,這種建構發生在每一個學生頭腦里,是他人無法替代的。因此,課堂上老師滔滔不絕、不厭其煩的快速講解,從實質上無助于學生的系統復習,更不用說了解學生的缺陷了。所以,教師要精選例題和練習,原則是:一是例題要有點兒難度,教師應通過平時的練習發現學生的不足,根據不足對某種題型進行研究,并將這種題型進行拓展、變形,使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憤”“悱”狀態,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和探究欲望。二是例題要有點兒典型,典型到借此題能涉及到一個階段的基礎知識。三是例題要有點兒精彩,即不是學生常見或做過的題目,從而激起學生思考的欲望,產生解決問題的動力。四是例題要來自學生,在輔導課期間,對于學生問的精彩題目,教師應一一記下,包括題目的提供者。再經過精選后,在課堂上展示出來,同時報出提供者,讓其他學生產生“瞧一瞧”和“也提供”的想法,為題目來源解決后顧之憂。復習課上以解決2~3題為宜。
二、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交流、爭辯時間
例題一旦給出,教師不要忙于引導或提示,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獨自思考。當一個人的力量無法完成時,學生會想辦法與周圍同學進行交流、合作,甚至爭辯。由學生自己努力得出解題過程和方法,效果最好,收獲最大??梢怨膭钏伎汲墒斓膶W生大膽上講臺進行講述、畫圖、板書,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和結論,再由其他學生評價,激起學更多生展示自己看法的欲望。
三、善于引導學生走出歧途
復習課主要是對例題和練習進行分析和講解,選擇好例題是其中的重要環節。分析講解一個題目通常分三個層次:一是你是怎么做的?(方法)二是你為什么這么做?(怎么想到的)三是提煉、尋求規律。(某類題目的方法)其中,層次二最重要,少了它則應了那句話:老師講題方法多,學生解答碰壁多。所以,要教育學生: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掌握了解題方法可以處理不同的變形題。
四、結束語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做好復習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師應想方設法賦予數學復習課以生機與活力,使學生興致盎然地投入到復習中來。學生感覺不到枯燥乏味,自然事半功倍,從而系統、全面、高效地復習數學知識,為新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蘇美好.復習課也精彩[J].廣東教育,2010(10).
[2]李鴻武.復習課教學方法的設計與探索[J].成才之路,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