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禮云
摘 要:在寫作教學中,可以從關注生活,尋找寫作源頭;鼓勵閱讀,豐富寫作語言;賞識激勵,點燃寫作激情等三方面入手,提高寫作教學有效性,讓學生樂于動筆寫作,并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關鍵詞:寫作教學;有效性;寫作水平;閱讀;賞識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0-0082-02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可見,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一環。然而,時下的寫作教學中,常常聽到學生抱怨沒內容可寫、不愿意寫,寫作教學效果不佳。導致學生不想寫的根本原因是寫作動力的缺失。那么,應如何讓學生樂于動筆,提高寫作教學有效性呢?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關注生活,尋找寫作源頭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可見,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充實的生活是寫作成功的一個必要條件。而學生覺得作文沒東西可寫,多是因為胸中無墨、腦中無物。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
如在“一次難忘的活動”作文實踐活動課上,教學設計如下:一開始,先讓學生自由交流自己會玩什么游戲,然后讓他將具體玩法教給其他同學。在玩的時候,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玩的過程,然后讓學生寫成片段。例如,玩抽陀螺。很多學生手中有各式各樣的陀螺,先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玩之前,教師提出要求:抽陀螺的同學要找到技巧,怎么抽打才能讓陀螺轉得好、轉得快。觀戰的同學要仔細觀察:誰在抽?抽的是什么樣的陀螺?他是怎么抽的?重點捕捉他抽陀螺時的動作和表情。各組同學輪流抽陀螺,場面異常熱鬧,你抽,我喊,時不時響起陣陣掌聲……游戲結束后,引導學生把最精彩的環節寫出來。不過三十分鐘,學生們就寫出了一段段生動的文字。如一位學生寫道:“在焦急與期盼中,終于輪到我上場了,我想今天一定要讓同學們對我刮目相看,千萬不能慌啊!于是我搓了搓手,先將木棍上的繩子小心翼翼地纏在陀螺上,然后猛地一拉,扔在地上。拿起繩子一抽,原以為它會飛快地旋轉,但那陀螺好像故意跟我作對似的,偏偏在那慢悠悠地旋轉,都快把我急死了。我又試了幾次,還是不見效。唉!陀螺呀陀螺,你可別再難為我了,我都快泄氣了。同學們見了紛紛為我支招。‘別緊張!找準方向。‘快!快按陀螺轉的方向抽!……”還可以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親近大自然,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比如:周末走進超市識商標、與家長外出踏青、扳手腕、社區大采訪、成語接龍、對英語單詞等。每次活動過后,學生們就會寫出一篇篇精彩感人、充滿生活和時代氣息的文章。這樣引導學生們在游戲、活動及社會實踐中關注生活,體驗生活,既培養了學生洞察生活的能力,使學生透過日常生活感受生活的樂趣,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從而有效將學生從“要我作”這種被動的寫作心理狀態,扭轉為“我要作”的主動的寫作心理狀態。
二、鼓勵閱讀,豐富寫作語言
魯迅說自己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和方法的”。而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更是流傳千古。可見,多閱讀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因為多讀書、讀好書,不僅可以增長見識,積累語言,而且有助于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養。長此以往,潛移默化中,寫作水平自然就會提高。
1. 課文是學習寫作的最好范本
新課改后,學生所要學的課文都是經過長期教學實踐證明的古今名家的名作,文質兼美,充滿時代與生活氣息。因而,課文是學生學習寫作的最好范本,比如,在學習《頤和園》這篇文章后,讓學生用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介紹自己的校園;學完《桃花心木》,讓學生進行借事喻理的仿寫練習;教完《窮人》一文后,讓學生進行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訓練。這樣的隨文練筆,可以為學生寫好作文打下基礎。
2. 課外閱讀是積累語言的最佳途徑
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到圖書館借閱書籍,在班級開辟星火讀書欄,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目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這樣,既能保證學生有材料可閱讀,還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每天語文課前十分鐘,由學生輪流當小老師朗誦一段精彩的文字或講述一個生動的故事,或者推薦一篇好文章,或者向同學介紹自己的閱讀收獲。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制訂閱讀計劃。同時,以學校的讀書月活動為契機,組織學生誦經典、讀名著,開展書評活動,交流閱讀名家名作心得體會,活動形式包括討論、辯論、作品展覽等。讓學生在快樂閱讀中廣泛積累,豐富自己的寫作語言。
三、賞識激勵,點燃寫作激情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寫作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也是學生的心智創造,因而寫作興趣的產生和保持離不開成功的體驗。當學生取得進步時,他們會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寫作也就有了信心。此時,內心對成就感的渴望,會驅使他們向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邁進,從而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
1. 開展多元評價,激發寫作熱情
多元評價是指評價者的多元參與,其中有學生的自讀自評,讓學生養成寫完作文讀自己作文的習慣,重新審視一下寫作的過程,發現自己作文的優缺點。還可以讓學生之間互讀互評,以同桌或小組為單位交流評點其他同學的作文,既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情感,又學習了他人的表達和思想,在相互閱讀、理解中得到積極的評價、真誠的鼓勵,讓他們有一種當小老師的成就感,更促使他們在互評中學會取長補短。另外,還可以鼓勵學生把習作帶回家,請家長閱讀,參與評價。這不僅可以讓家長及時了解自己孩子的寫作狀況,還能使學生更加重視寫作。最后是教師評價,不僅要評學生作文,還要評學生的“點評”。于永正曾說過,準備一百頂高帽,送給學生。寫作教學中,教師激勵性的賞識評價,能為各學習層次的學生創造成功的快樂。評價學生作文時,不僅將其與同學的習作相比,更要注重與學生本人之前的習作相比較。只要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就應及時在評語里給予充分肯定。評價語言不在深而在于能給學生以激勵,如“寫得太有趣了,連老師都心動了。”“你有一雙火眼金睛,發現了別人沒發現的細節,了不起!”簡短的評價,既能讓每一個學生看到自己寫作上的點滴進步,又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2. 搭建展示平臺,體驗成功樂趣
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如果體驗到一次成功的歡樂和勝利的快慰,就會激起追求無休止的成功的情感力量。為學生搭建各種展示成功的平臺,不僅可以讓學生互相交流借鑒,而且還可以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激發他們創作表達的欲望。
(1)開辟佳作欣賞欄。每次選擇學生作品中較好的,讓他們在班上朗讀后張貼在佳作欣賞欄上展覽,每兩周更換一次。作品內容不限,只要是原創,選材新穎,語言生動,或有可取之處,就可以成為欣賞文。這樣,學生就會樂于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或感興趣的素材寫成文章。當他們看到自己的作品張貼在墻上,就會特別有成就感,以后就會更用心地去寫了。
(2)多渠道發表作品。對家里有電腦的學生,可鼓勵他們登陸校園網站,上傳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沒有電腦的學生,寫好后可由老師幫忙上傳至網站。發現優秀作品應及時向《景行校刊》《福州日報》《小學生周報》《小作家選刊》等推薦。這樣,看著自己的文章出現在校園網或報刊上,學生就一定會獲得“我能行”“我最棒”的成功體驗,寫作的興趣也就更濃了。
(3)鑒賞佳作,匯編成集。每半學期舉行一次“佳作鑒賞會”。先讓學生自薦作文,然后由同學們分組進行鑒賞評析,最后評選出優秀的作品,匯編成一本佳作集。一打開佳作集,看到自己的作品,學生就會感受到收獲的喜悅,品嘗到成功的樂趣,對寫作自然就更有激情了。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張文質.竇桂梅.小學語文名師作文課堂實錄[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李永軍.豐富學生作文素材 提高學生作文水平[J].西藏教育,2014(03).
[4]李劍炎.小學生作文多元批改與評價初探[J].臨滄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04).
[5]陳寶鋁.本色語文[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