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隆杏+伍嬋提
摘 要:浙江中小企業發展面臨越來越嚴峻的形勢,資金面吃緊,融資困難企業如鯁在喉。本文提出了股權眾籌的融資模式,對其背景和現狀進行深入剖析,在此基礎上,探討股權眾籌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發展態勢,并提出改善浙江中小企業股權眾籌融資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股權眾籌;融資模式
一、浙江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1.融資需求強烈
浙江中小企業生產經營資金主要來源于自有資金、銀行貸款、資本市場、民間借貸。目前銀行存款增長速度放緩,導致貸款投放乏力,不良貸款持續上升暴露信用風險。民間借貸方面高額的貸款利率以及缺少必要的法律保護,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無疑是飲鴆止渴。應對自身的轉型發展,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依然活躍。
數據顯示,浙江中小企業在2015年仍存在較大資金缺口,融資額度上以小規模融資為主,其中500萬以下的融資需求超過了54%,值得一提的是2000萬元以上的長期投資也較為突出。
2.融資方式單一
行業報告調查統計顯示,中小企業最依賴的融資模式為銀行貸款,占據企業外部融資總量的90%。單一狹窄的融資渠道對于發展中的中小企業極為不利。根據市場實際調查得知,中小企業往往將建設銀行等為代表的國有大型銀行作為主要的融資渠道,值得一提的是農商信用社為代表的地方股份制銀行越來越受到中小企業的青睞。
3.融資綜合成本居高不下
中小企業融資具有明顯的行業特點:周期短、數額小、次數多、使用急,不過研究其申請時間與實際滿足率發現,目前大多數銀行在開展業務時往往使用的是評級--授信--用信--信貸的流程,所以實際操作過程中貸款制度比較死板,融資過程中需要付出巨大的時間代價和成本。
浙江中小企業大多規模較小,經營中遇到風險時抵抗能力較弱,導致企業持續經營難度大,而且大多數為家族式企業,并沒有形成現代化的內部管理機制,企業內部存在諸多不合理現象,尤其是財務制度不能滿足銀行在信用評級上的要求,所以中小企業利用銀行進行融資時難度較大,大型銀行出于資金安全的考慮往往不重視甚至放棄這部分業務。
二、股權眾籌市場的現狀分析
股權眾籌,譯自英文“Equity-based Crowdfunding”,是一種基于互聯網金融新型融資模式,投資者通過出資獲取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分享未來公司的股東權益。
1.網貸P2P行業分析
民間融資通過互聯網的普及,孕育出了作為債權眾籌的P2P網貸,通過2013年的井噴式發展,網貸平臺的日益成熟,吸引了大量的中小企業尋求融資。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在2015年8月份,浙江省貸款的總量為123.73億元,在全國同類型貸款中占比得到12.67%;全國貸款余額達2834.72億元,其中浙江252.62億元占全國的8.91%;8月浙江平臺的投資人數20.47萬人,占全國比例10.05%;借款人數2.48萬人,占全國4.49%。
2.股權眾籌行業分析
通過2015年股權眾籌協會公布的行業報告數據可知:股權眾籌的發展如火如荼,年度眾籌金額為50-55億元,BAT、京東等互聯網巨頭作為新軍成為行業黑馬,整體市場處于前期的跑馬圈地階段。目前國內共有281家眾籌平臺,其中就有185家企業從事股權眾籌業務,占比超過65.8%。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落地,股權眾籌逐漸被認識,并且正成為重要的融資方式。
3.網貸P2P與股權眾籌分析比較
近些年來P2P網貸快速發展,不僅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而且較大程度的降低了融資成本。但是P2P網貸風險在于行業準入門檻低,平臺資質參差不齊,容易出現虛擬標的物、項目信息公開有限、平臺建立自有資金池等,導致P2P網貸平臺跑路事件時有發生。在實體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中小企業難以承受高出銀行貸款數倍的利率的短期借款,通過P2P網貸獲取長期資金支持,完成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也成了鏡中花。
三、股權眾籌的優勢分析
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及監管體制的逐步完善,中國股權眾籌融資快速興起,不管是融資的項目方,還是投資者,交易成本通過融資平臺的撮合變得極低,這是股權眾籌融資能夠得以發展的前提,且對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而言也具有現實意義。
1.擴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使其能夠通過使用股權置換現金的方式,減少通過傳統銀行貸款流程造成的時間成本,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速度和社會資金使用效率,從而增加獲取更多資金的機會拓展自身的資金池。
2.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適宜的融資環境和更加公平的資源配置。股權眾籌依托著互聯網媒介,為缺乏融資渠道的中小企業提供了相對低門檻的融資選擇。并且以資金輸入為紐帶,來自互聯網的投資人還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戰略、發展上的建議,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
3.股權眾籌模式下,中小企業更容易得到合理估值。在進行股權眾籌時,看好企業的投資人會通過平臺表明投資意向,通過投資人們公平競爭、互相交流。企業主亦能清晰了解企業融資前景。股權眾籌有效地解決了融資過程的信息不對稱,從而中小企業能夠獲得與企業估值相匹配的融資金額。
四、股權眾籌面臨的風險及防范分析
1.股權眾籌模式自身存在的問題
(1)合法性受到質疑的風險
中小企業股權眾籌的合法性存在疑議主要是因為在眾籌中時存在有非法集資和非法發行證券的風險。首先,在社會金融管制下,以浙江中小企業民間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各種情況尤其盛行,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其次,股權眾籌能不能公開發行核心為發行對象是否特定,目前大多眾籌平臺通過對投資者進行實名登記和資格審核的方式將其特定化,但這一做法實則有掩耳盜鈴之嫌,恐難規避法律風險。
(2)項目審核機制不規范的風險
在眾籌活動中,大多眾籌平臺的收益模式也是通過向投資和融資雙方收取手續費實現,平臺將撮合項目促成作為自身最大甚至是唯一的目標,這將導致平臺的角色會成為利益指向性的融資中介,造成對融資企業的審核不夠,信息披露不完全,對投資者刻意隱瞞不良信息,對企業進行夸大宣傳,目的就是為了盡快的幫助企業實現融資,從而拿到分成實現平臺收益。
(3)專業投資能力不足的風險
眾籌參與者缺乏足夠的專業能力:一方面,投資者面對企業或項目的風險,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準確的評估,在投資時具有一定的盲從性;二是,作為個體眾籌投資人股權比例小、缺乏議價能力,無形之中增加了融資的難度。當企業進行估值時沒有做到真實可靠,即便企業取得成功,投資者也有可能受到損失,沒有得到預期的收益。
(4)退出渠道匱乏的風險
現在,采用股權眾籌進行融資時,退出渠道并不明確,常見的模式有:分紅、并購重組以及IPO上市。不過,僅僅就分紅退出而言,絕大多數企業中眾籌股東占有的股權比例較小,導致投資人到手的分紅金額遠難以匹配投資風險。研究并購重組發現,中小企業的經營信息閉塞,導致市場價值得不到有效準確的評估,企業要想實現并購重組困難重重。對于上市退出而言,中小企業都能成功上市的是極少數,這又導致了獲得回報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
2.股權眾籌模式風險防范分析
(1)借鑒美國JOBS法案防范合法性受到質疑的風險
隨著股權眾籌的興起,眾籌平臺作為籌資方和投資者之間不可或缺的紐帶,是眾籌融資成功的主要推動力。證監會在2014年根據行業發展動態和趨勢制定了相關法律和行業標準。盡管如此,面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特殊性,現行的管理辦法內容仍然無法切實契合目前股權眾籌行業的需求。
美國2012年頒布的JOBS法案是迄今為止關于眾籌融資最明確、最全面、最成體系的法律規范,借鑒法案提出數點建議。
①約束眾籌平臺的服務拓展,作為中介機構,要保持特定的獨立性,要嚴格禁止眾籌平臺從事與證券交易公司及擔保公司有關的例如資產管理、投資顧問、提供擔保等業務。
②眾籌平臺對投資者應當采取實名注冊的方式并且對其信息的真實性審核,允許所有人了解項目信息,但只能由篩選出的合格投資者進行眾籌。
③平臺要承擔起宣傳眾籌融資的風險以及提醒的義務,確保投資者能夠完全了解收益權眾籌存在的風險。
④證監會牽頭會同銀監會、發改委等出臺有關發展制度和體系,保證行業健康發展;除此之外,堅持證券法中比較成熟的結構,積極借鑒美國在2012年頒布的JOBS法案中先進的發展理念,構建豁免體系。
(2)線下撮合機制防范項目審核機制不規范的風險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逐漸發展,信息傳遞的速度和質量不斷提高,不過其自身的虛擬性特點,增加了企業融資中遇到的欺詐風險。線下撮合制度的提出為其提供了很好的解決途徑,投資者與籌資方可以利用網絡預談,隨后進行線下模式的撮合,將彼此之間存在的問題進行充分交流,最大限度的降低審核機制不規范的風險。
(3)風險提示和信息披露防范利益平衡機制不完善的風險
股權眾籌將天使投資平民化,眾多草根投資者成為主體,因此保護其合法權益,不僅僅是股權眾籌行業健康運行的內在要求,也是保證市場公平公正發展重要的措施。政府要承擔起立法責任,積極出臺法律法規進行約束和規范。除此之外,股權眾籌平臺必須增強信息披露,中小企業發展經營特點尤為特殊,更加需要平臺如實披露企業的經營管理、財務、資金使用情況等關鍵信息,消除投資雙方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引發的顧慮。
(4)搭建報價系統或對接新三板防范退出渠道匱乏的風險
證監會和中國證券業協會建立股權眾籌報價系統,且股權眾籌報價系統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相關系統打通,這相當于資本市場的五板市場。隨著報價系統的逐漸建立,不僅實現股權交易增加流通性,而且創造了更多融資方和投資方的對接機會,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除此之外,新三板完善中的掛牌條件規定,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發展機遇,從而為投資者提供了合法的退出渠道,幫助投資者降低投資風險。
五、總結
中小企業作為浙江經濟的中堅力量,其對浙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通過股權眾籌這樣一種借助于互聯網,具有便利性、低成本優勢的融資模式,尤其在股權眾籌監管規則的不斷推出將對行業產生促進作用,大量有實力的機構都會加入股權眾籌行業,進一步擴大股權眾籌市場,行業也會更加規范化、陽光化,相信在一定程度上能挽救中小企業的命運并且帶動一大批中小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左亞楠.忠慧法律管理評論:互聯網眾籌模式的法律風險管理[J].中國對外貿易,2015,(3).
[2]吳雅琴.浙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中的開發性金融服務研究[J].現代商業,2015,(1).
[3]何欣奕.股權眾籌監管制度的本土化法律思考——以股權眾籌平臺為中心的觀察[J].法律適用,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