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然
摘 要:隨著企業發展的客觀需要,企業文化建設已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它已成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巨大力量,成為企業潛在的資源。本文以企業文化為切入點,推動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在營造企業文化氛圍,樹立企業形象,錘煉企業精神之中貫穿企業管理工作,使之成為增強企業管理、實現企業效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企業文化;文化建設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圍繞企業中心工作,調節企業內部關系,培養高素質職工,推動企業發展的思想保證。企業文化是以企業價值觀為核心,激發和凝聚職工的歸屬感、積極性和創造性,是企業健康發展的精神導向和動力源泉。在當前的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必須緊密相結合,才能更有效地形成企業的生命合力,推動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一、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關系
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途徑,是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措施[1]。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在調動員工積極性,增強企業凝聚力,保證企業發展目標實現上起著相輔相成的作用。企業文化可以在大的領域里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觀念、價值、精神表現的形式與載體;思想政治工作借助企業文化方式,可以不斷豐富工作內容、深化工作效果。企業文化通過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手段的綜合運用,把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教育內容轉化為企業的價值觀,進而增強企業的凝聚力,發揮員工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從而為企業多作貢獻。
二、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有效結合的意義
當前形勢下,國有企業所處的社會環境、經營環境正在發生著變化,企業的思想建設工作出現了新的難點。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結合起來,是工作實踐中必須認真探索的新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促進生產經營活動
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圍繞生產經營活動并為之服務,企業文化正好具有這樣的連接功能,它為思想政治工作與生產經營管理工作密切結合提供了最佳的方式,使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了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堅持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培育高質量的職工隊伍,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提高企業競爭力,為推動企業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出新貢獻。
(二)增強企業凝聚力
企業文化建設可以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強大的文化氛圍,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融思想性、娛樂性和藝術性于一體,以其特有的文化品位成為職工普遍認可并主動追求的方式。這種廣大職工在活動的參與中自覺地受教育的好形式,可以打破思想政治工作的沉悶氣氛,克服員工的逆反心理,增強共同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進一步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三)提升干部隊伍素質
以人為本,把思想政治工作團結群眾、教育群眾、鼓舞群眾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進一步從上級要求和群眾期盼中找到切入點和著力點,提高認識問題能力、組織工作能力、應對復雜局面能力,增強政工干部隊伍的綜合素質。
三、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的有效途徑
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應該緊緊圍繞企業深化改革、提高經濟效益、增強職工素質的有效途徑,確立與社會的正確價值導向相符合的企業價值觀,培育具有時代特征和鮮明個性的企業精神,塑造良好的職工形象和企業形象,使之成為順利實現企業改革和發展目標的思想保證。
(一)圍繞深化企業改革
深化改革,建立行之有效的企業制度,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和必然要求。要充分發揮宣傳、教育、引導作用,更新職工觀念,把解決職工思想問題、維護職工的切身利益有機結合起來,確保職工在企業的主人翁地位,幫助職工消除理論上的困惑、思想上的疑惑、心態上的失衡,自覺投身企業改革,保證改革健康順利進行。
(二)圍繞提高生產效益
始終把推進企業發展、提高生產效益作為主線,集中精力,找準與企業效益結合的著力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勞動競賽活動、層次多樣的技能培訓等,在制定計劃、組織活動等各個方面都要把提高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努力為企業求突破、求發展提供堅實的思想和物質基礎。
(三)圍繞提高職工素質
提高職工的思想覺悟和道德素質,能很好地提高職工的創造性與積極性。同時,要適應科技浪潮的沖擊和知識經濟的發展,必須針對職工在知識、素質、技能等方面的現實情況,不斷創新方法和形式,為職工的學習成才創造更有利的環境和條件,促使職工成為新知識、新技術、新技能的主人,努力形成提高職工素質的合力,共同為企業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相結合,可以不斷豐富工作內容、深化工作效果,解決企業重點難點問題。企業文化建設可以在更大的領域里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觀念、價值、精神表現的形式與載體,通過文化活動方式,把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教育內容轉化為全體員工認同和共有的企業核心價值觀,為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使企業保持旺盛的創新與發展活力。
參考文獻:
[1]薛寧梅.加大企業文化建設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徑[J].改革與開放,2015(18):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