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根虎
【關鍵詞】 生物教學;多媒體;作用;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 G63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6—0109—01
生物教學中包含各種復雜的自然現象和微觀概念,傳統黑板式和口授式教學方式存在諸多弊端。因此,創新與優化高中生物教學至關重要。近年來,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被廣泛地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中,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多媒體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項。
一、多媒體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1. 激發學習熱情,增強主動學習能力。課件是多媒體教學的主要方式,其能夠將生物知識形象地表示出來,使得原先單一的教學方式變得豐富多彩,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欲望的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
如,學習“蛋白質的結構和合成”時,因為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還不足,加上有機化學學生還未接觸,他們會對此學習內容興趣不高。筆者通過多媒體模擬蛋白質的各種空間結構和其合成過程,學生看到了形象而動態的微觀現象,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如DNA的結構以及復制過程、光合作用的基本過程、有氧呼吸的過程等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大大地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 復雜生物過程,培養直觀感受。初中生物課程涉及大量微觀生物學知識,各類復雜的生命現象、生化反應和生物結構難以用語言準確、直觀地表達,書本中的圖片和文字也不能將各類生物過程全面地呈現。多媒體教學則可以構建生物教學資源,直觀生動地展現微觀生物世界,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直觀感受能力。
如,細胞的分裂中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筆者通過電腦模擬,分步展示各個時期的變化特點和整個過程,使學生直觀感受。之后通過比較,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兩者之間的根本區別。
3. 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大課堂容量。利用多媒體不僅能讓學生獲得廣泛的學習生活體驗,還能拓寬知識面,增大課堂有限時間中知識的含量。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對學習材料進行篩選與整合,既豐富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又引導學生從科學的角度去觀看和思考,幫助學生高效地掌握知識。
如,在進行“動物激素調節”、“環境污染”等章節時,可以通過學生分小組收集資料、整理制作演示文稿并進行匯報。這樣既可以增大課堂的容量,又達到了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精神的目的。
二、媒體教學的注意事項
首先,多媒體教學不可替代教學實驗。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實驗周期較長的生物實驗完整形象地展現出來。例如,在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中,洋蔥的根尖培養及固定,需要的實驗周期較長。但是,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自動手實踐,才能將實驗結果扎根心中。教師不能使用多媒體教學代替實際實驗操作,相反,應該加大實驗教學的力度,充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其次,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多媒體集聲音、圖像、動畫及視頻等各類元素于一體,其信息量很大,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學課時量。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為了加快教學進度,課件播放速度較快,這使得部分學生對知識點沒有完全理解,不利于學生的后繼學習。因此,多媒體教學需要教師能有效地整合多媒體課件,并合理設計播放環節及時間,確保學生能夠完全理解各知識點。
再次,合理篩選教學材料,提高多媒體課件創新性。多媒體教學中,學習材料的選擇及課件的精良制作對教師是一個挑戰。不少課件存在抄襲的現象,缺乏新意。同時,許多教師對課件本身掌握程度不熟練,也影響到教學質量。因此,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教師應該結合自身情況,對參考的課件適當進行修改,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實踐表明,應用多媒體輔助生物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學生始終處于一種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動手嘗試、探求、發現的境界之中,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他們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有效地發揮,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接受的信息量大,獲得的知識多,并且能迅速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