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 海南文昌 571321)
基于網絡高校公體理論課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
李廣
(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 海南文昌 571321)
基于網絡環境條件下,該文闡述了高校公體理論課教學的重要性和意義,指出高校公體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最后,探索了高校公體理論課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為實現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及指導體育鍛煉與防治運動損傷。同時也是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意識,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為終身體育鍛煉和體育學習打下基礎。
高校 公體理論課 教學模式 自主學習
在2002年教育部發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提出:重視體育理論知識與實踐的相結合,在實踐教學中注意滲透相關的理論知識,并運用多種形式和現代教學手段,安排約10%的理論教學內容(每學期約4學時),擴大體育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1]高校公體理論課是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與體育實踐課相結合能更好地實現體育課程教學目標。它以體育人文、運動損傷防治及體育鍛煉原則與方法等體育知識為內容,指導學生科學合理參與體育鍛煉,最終達到增強體質和教育的目的。
通過查閱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和對高校一、二年級學生或體育教師進行訪談后,了解到高校公體理論課教學存在以下問題:部分高校教學課時數不足(未達到每學期約4學時)、教學內容多為競賽規則和裁判法、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少、缺乏教學場地、師生思想上重實踐輕理論等問題。蔣寧在《新〈綱要〉10年,高校體育理論課程教學回顧》中,指出高校公共體育理論課教學中存在:教學課時不足、教材建設是薄弱環節、課程內容不符合學生興趣、理論教學形式與方法落后、體育教師理論知識深度廣度不足,教學能力欠缺、理論課考評方法片面化的6個問題。[2]自《綱要》頒布至今,高校公體理論課教學的建設仍較為薄弱,基本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且可能已慢慢進入被邊緣化的趨勢。
1.1 實現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目標
根據《綱要》的精神: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目標可劃分為兩個層次,即為基本目標和發展目標。在這兩個層次目標中都明確提出:通過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使學生具備一定的體育理論知識水平,并用于指導日常的體育鍛煉,如:制訂個人的體育鍛煉計劃、科學參與體育鍛煉的原則及運動損傷防治等。同時還要求,在體育運動實踐教學中,還應注意滲透相關的體育理論知識,不斷擴大學生的體育知識面,提高學生對體育理論知識的認知。可見在《綱要》中已明確提出了,貫徹落實高校公體理論課教學的要求和使學生達到的知識水平目標。
1.2 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

圖1 高校公體理論課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由于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追求高“升學率”是中小學教學的指揮棒,它關系到學校排名、社會認可度及各種利益。在中小學教學中,存在重主科輕副科的現象,體育課程教學自然被處于不重視的狀態,造成體育理論知識學習的缺失。另外,“學體育沒有什么用途、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觀念還在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嚴重歪曲了人們對體育運動的功能和價值的正確認知,學生未能樹立起正確的體育價值觀。高校教育作為學生系統學習的最后階段,希望通過體育理論課程的教學,讓學生正確理解體育鍛煉的功能和價值,為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蘇小波認為:體育理論課教學可促進學生科學體育觀念的形成與提高,形成正確、科學的體育觀念,認識到體育運動的意義和價值。[3]
1.3 指導體育鍛煉與防治運動損傷
在日常的體育教學或活動中,有的學生說要通過體育鍛煉減肥,但不知道怎樣鍛煉才能達到減肥的效果;有的學生在踝關節扭傷后,同學們立刻幫忙揉搓或用活絡油擦或扶到醫院拍片;有的學生在沒有熱身活動前,就馬上進行激烈的運動或體育比賽等等。從這些現象看來,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較薄弱或缺乏,未能正確認識和處置體育鍛煉中的基本問題,以導致無法做到科學合理進行體育鍛煉或防治運動損傷等等。因此,通過高校公體理論課的教學,提高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水平和應用能力,為體育鍛煉和防治運動損傷提供理論依據。
2.1 指導思想
根據《綱要》的精神和要求,以“健康第一”作為指導思想,通過體育理論課程教學,傳授體育人文、體育鍛煉原則與方法及常見運動損傷防治等,使學生認識到學習體育理論知識的意義,并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平時注重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積累,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為終身體育鍛煉奠定基礎。
2.2 教學內容
在高校公體理論課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以常用的體育理論知識為主,結合體育人文類知識為輔,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水平。在高校體育理論知識教學的內容方面,美國的課程內容包括了體適能健康、行為改變、健康營養、身體成分評估、心肺耐力測評、應急評估和處理等十幾個方面的內容。[4]日本的教學內容包括生理學、運動醫學、環境學、營養學、衛生學、以及疾病和預防等。[4]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將教學內容分為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以及各種活動。[5]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學習委員會頒布了《體育課程與標準框架》,健康與體育課程包括7個領域,通過促進學生對身體活動和運動、食物和營養、健康、安全、人類發展和人際關系的理解。[5]潘晟認為,運動知識目標主要是使學生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用科學的理論知識指導實踐。[6]劉素梅在對大學生體育理論課教學內容態度的調查中顯示,排列前五的有健康教育與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奧林匹克文化、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運動營養、競賽規則與裁判法。[7]該文認為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內容應包括:常見運動損傷防治、體育鍛煉原則與方法、運動處方、體育鍛煉自我監督和評價、體育競賽規則與裁判法、體育人文知識、運動營養等常用的體育理論知識。
2.3 教學程序
教師根據每學期的體育教學安排,制定體育理論知識學習的模塊,并按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學習,以確保學習的系統性、連續性和有效性。每在開學的第一堂課,任課教師布置學習任務、目標和要求,教授獲取網絡學習資源方法和技巧,并提供相關的網絡學習資源。在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目標和要求后,自行安排學習進度、時間和形式,按要求逐項完成學習內容,學期末進行考核按一定比例計入期末成績。學生在自主學習期間,可向教師或與同學咨詢獲得幫助,更好地完成相關內容的學習。當某一模塊學習時間截止時,教師利用上實踐課的機會,對學生提問與該模塊相關的體育理論知識,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并記分。由于這種教學模式,在學習時空上具有一定的彈性和自由度,方便于學生隨時隨地的學習,也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同時,教師也無需花時間用于制作網絡學習資源,主要教授獲取網絡學習資源方法和技巧。這能解決體育理論教學的課時不足、手段與方法落后及缺乏場地等教學問題。但這種教學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知識的碎片化、交流討論少、缺乏學習氛圍等。因此,教師在體育實踐課中應適當穿插教授相關的體育理論知識,以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有助于學生對體育理論知識理解掌握。另外,還可以利用微信、QQ、郵箱等方式進行交流學習。(如圖1)
2.4 考核辦法
考核是進一步了解學生對體育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也是教學效果的進行評價,為以后的教學提供指導依據。筆者認為高校公體理論知識的考核,應以考試+口試的形式相結合進行記分,最后按一定比例計入期末成績??荚囈酝荒昙墐热菹嗤才诺氖覂冗M行,口試則安排在實踐課中由學生抽題當場作答。在考核中,應注重體育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層面,突出體育理論知識的實用性和操作性,同時也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綜合性評價。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深化,網絡體育理論教學資源的不斷增加和豐富,為學習創造了優越的環境?;谶@樣的條件環境下,通過高校公體理論課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利用網絡教學資源服務于體育課堂教學,以達到改善和提高教學手段和效果,解決教學中的課時數不足、方法落后及缺乏教學場地等等問題,確實促進高校公體理論課教學現代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改革。這有利于實現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及指導體育鍛煉與防治運動損傷。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意識,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為終身體育鍛煉和體育學習打下基礎。
高校公體理論課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不僅切實為提高學生體育理論知識水平,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因此,在高校公體理論課自主學習的教學中,首先明確其目的和意義;其次要積極引導加強管理,避免出現“放羊”的現象;最后是應注重體育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1]教育部教體藝司.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S].北京:教育部,2002,8.
[2]蔣寧.新《綱要》10年,高校體育理論課程教學回顧[J].經濟研究導刊,2012(32):265-266.
[3]蘇小波,韓靜濤.高等院校公共體育課加強理論教學的改革探討[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5,13(1):133-135.
[4]張家彬,劉際友,孫慶祝.對普通高校體育理論課程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24(11):88-90.
[5]張家彬,劉際友.高校公共體育理論課程價值探析[J].運動,2011(30):114-116.
[6]潘晟,張宏成.建立高校新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思考[J].體育學刊,2003(6):74-76.
[7]劉素梅.普通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現狀與對策[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24(4):143-144.
G807.02
A
2095-2813(2016)07(b)-012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