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亞
摘 要: 后進生一般學習基礎較差,知識缺漏多,智力稍鈍,反應稍慢,學習上懶散、馬虎,作業上抄襲,心理上自卑,失去上進心。一旦他們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充分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后進生的學習興趣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中差生 學習興趣 培養方法
后進生一般學習基礎較差,知識缺漏多,智力稍鈍,反應稍慢,學習上懶散、馬虎,作業上抄襲,心理上自卑,失去上進心。一旦他們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充分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物理感興趣,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因此,如何激發后進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通過課外小實驗活動,培養后進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高中物理試驗課本上除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外,還根據不同章節的知識特點確定了近20個課外小實驗,我覺得將其分布在三年時間內完成仍顯不足。為此我聯系有關章節知識,另外增補了10多個,我把這30多個課外小實驗編成序列,按教材的特點分階段以各課外實驗興趣小組為中心組織實施,每個小實驗盡量要求學生獨立設計、獨立操作,并獨立完成實驗報告。對于難一些的小實驗,我給予一定的提示與指導,包括實驗原理、所需器材、操作與觀察要領等。有些實驗原理簡單,需要的器材不多且在身邊易找,要求他們在實驗室外隨機場所完成。有些實驗需利用實驗室現有器材,必須要他們在實驗室里完成。
豐富有趣的課外小實驗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加深了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同時提高了動手操作和手腦并用的能力,對學生智力開發不無裨益。
二、通過良好的教學藝術,培養后進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
1.語言生動風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語言應體現出機智和俏皮。課前,教師要進行自我心理調整,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有聲有色,才能帶著愉悅的心情傳授知識,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事實表明,教師風趣的語言藝術,能贏得學生的喜愛、信賴和敬佩,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即產生所謂“愛屋及烏”的效應。
2.教師授課時,要有豐富的情感。
豐富的情感,是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運用,也是教師道德情操的要求。一個教態自然的優秀教師,走進課堂應滿臉笑容,每字每句都對學生有熱情的期望。大多數學生的進步都是從任課教師的期望中產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課堂教學,能激起學生相應的情感體驗,增強他們的理智感,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學一方面是進行認知性學習,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兩者結合得好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把智力活動由最初簡單的興趣,引向熱情而緊張的思考。教師要熱愛學生,消除學生對老師的恐懼心理。當師生之間形成了一種融洽、和諧、輕松、愉快的人際關系時,就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
教師授課時的語言、聲調、動作要富有感染力。準確的措辭、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描繪、柔和的聲調、富有表現力的動作表情融為一體,可使學生在45分鐘內不僅學到物理知識,而且有美的享受。在對物理概念、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進行敘述時,要做到抑揚頓挫,聲音的高低、發音的長短、感情的運用等,都要求教師根據具體內容精心設計。
三、通過幫助和鼓勵后進生,培養后進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讓后進生充分參與教學。教師在教學中按后進生實際水平制訂教學計劃,設計教學方案,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給予他們同優等生同樣的施展才能的機會,使他們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學生的回答與補充,教師的點撥和總結,后進生能積極地動腦思考、動手表述,使興趣由分析問題得到強化,由解決問題得到穩定。
注重學法指導,加強能力培養。根據教學內容和后進生的實際,可開設學法課、舉辦講座、個別矯正等形式。改變死記硬背的壞習慣,引導他們課前根據學習目標預習教材:在復習、掌握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的前提下完成作業;在掌握原理、步驟及注意事項的基礎上進行實驗操作;按照就近自愿的原則,養成好學生幫后進學生的習慣,組織以計讀、做、算、繪等基本技能為內容的各種競賽活動,使學生所學知識得到鞏固,思維能力得到培養。
實行必要的優惠措施,使后進生扎扎實實地掌握基礎知識。在課堂教學中,采取統一授課、分組練習、分別輔導的方法。對后進生實行“五多一優先”:多鼓勵、多提問、多板書、多檢查、多輔導,優先批改作業。課堂練習、布置作業和考試命題時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辦好輔導班,幫助他們消化書本知識,幫助解答疑難,指導解題方法,及時補齊知識上的缺陷。在他們熟練掌握大綱規定的基本內容和要求的基礎上進行適當提高。
四、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后進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學生在學校相對比較封閉,與社會有較大距離。但學生終究要走入社會,在茫茫人海中尋找自己的位置。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更加苛刻,生存競爭更加激烈。因此,必須引導學生學會面對社會和適應社會。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促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一些社會生活實際問題,提高他們觀察事物、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社會公德意識和社會主人翁責任感。同時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總之,主動和他們交知心朋友,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真誠相待,不歧視,不訓斥,做好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激勵后進生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后進生勇于拼搏的精神,矯正后進生的厭學心理,喚醒他們學好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填平心理上的鴻溝,得到心理平衡,建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