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遠林++王健++曾吉祥
摘 要: 醫學高職院校重點專業建設是提高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契機。為了推進醫學影像技術省級重點專業建設項目的順利完成,本文提出了根據學院實際情況的規劃框架,并提出項目責任制、校企合作制、教學體系建設制、師資隊伍建設制、社會服務建設制和第三方評價制六種制度詳細實施。
關鍵詞: 重點專業建設 醫學影像技術 人才培養 高職院校
一、引言
高職院校省級重點專業建設是為了提高高職院校辦學水平,提高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能力。高職院校省級重點專業建設為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帶來了良好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醫學影像技術,著重于為醫療衛生單位培養醫學成像技術、醫學影像診斷和接入放射學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高等職業院校的醫學影像技術省級重點專業建設著力于加快培養與地方醫學事業相適應、與社會公共服務需求相適應的現代醫學影像技術工作人員的步伐。加強醫學影像技術重點專業建設,科學制訂建設方案、切實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穩步推進項目建設,從高職院校的實際出發,有效、出色地完成醫學影像技術省級重點專業的建設。
二、建設目標
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自2003年經國家衛生部、教育部批準招生以來,一直為達州職業技術學院的特色專業。多年以來,為地方基層醫療事業培養了上千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醫務工作者。
秉承“立德、敬業、勤學、善作”的校訓,堅持“植根老區、面向秦巴、對接產業、服務民生”的辦學理念,積極探索高等職業教育規律,彰顯專業特色。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加強內涵建設,全面提高辦學實力和競爭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就業競爭力、社會服務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以使本專業成為我省影像技術人才培養的搖籃作為該專業的建設目標。
三、具體實施與成效
為了推進項目的順利實施,學院制定了項目管理規劃,分別從項目責任制、校企合作制、教學體系建設制、師資隊伍建設制、社會服務建設制和第三方評價制六個方面完成我校省級重點專業的建設。
1.項目責任制
要求嚴格按照“省示范”建設標準嚴格執行,成立從學院到系部教研室的各級分工責任劃分,實施項目責任落實制度。黨政辦公室負責指導建設工作;教務處、系辦公室和系部專業教研室負責完成全程實施細則;信息中心負責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平臺提供和保障;附屬醫院參與校企合作和社會服務機制的完成;成立監督處,對項目建設過程進行全程監督;國有資產處和計劃財務處等小組負責項目所有招標和采購,且所有招標和采購都嚴格按照國家招投標法和政府采購法的規定流程辦理。
2.校企合作制
逐步完善和穩定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擴大與企業和醫院的合作,通過實習、實訓基地、企業和醫院的實際人才需求,建設校企聯動培養方案,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精細化校企聯動管理運營機制。在10多年的辦學過程中,與川渝等多地大型醫院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簽訂了校外實習、實踐基地41個。
根據校企合作,了解、分析和總結得出了人才需求模式,促進了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改善了現有實踐條件[2]。實踐條件即為校內外實習實訓條件,根據辦學規模和新的人才培養要求,對實踐條件提出新的要求。通過與各大實習醫院簽約,在制度上保證學生實習順利進行。與成都市眾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該公司已向我校捐贈CT機一臺,改善了實訓條件,進一步的合作正在洽談之中。與達縣人民醫院合作,建成達州職業技術學院與達縣人民醫院共建影像實訓中心[3][4],以供教學使用。學校還通過招標、采購建成相關醫學實驗室10余個,包括X光機室、CT檢查室、心電室、B超室等。
3.教學體系建設制
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是重點專業建設的堅定基石。根據醫學高職院校職業教育體系中現代人才培養方案的定位,科學論證人才培養模式,完善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5]。對現有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等進行科學重構。要求考慮人才培養、社會需求和服務面向群體三個因素。人才培養,即為本院校培養人才的定位,不能盲目提高標準,需要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素質,研究適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的人才培養模式;社會需求,培養現今高科技環境下高職業素養和高技術的社會需求的影像學人才;服務面向群體,現今為高服務意識社會,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的培養不容忽視,要采用切實可行的辦法,提高學生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對于高職院校培養的應用型人才而言,實踐能力和職業意識是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的關鍵。因此,人才培養方案中應強調和加重實踐教學的比重,改進實踐教學內容和形式。專業實驗室課外向學生開放,并安排學生周末到簽約醫院進行周末見習。
邀請行業專家、專業帶頭人等參與制定和完善專業發展規劃、人才培養方案、核心課程建設等,促進專業建設,推進教學過程改革。
教育信息化發展形勢下,以信息化網絡資源為平臺,建設教學資源庫和信息化資源庫,加強專業教學資源信息化平臺建設,將傳統的紙質教學設計、教學資源、教學案例和媒體素材等數字化。充分發掘教師的潛能,共享教學資源。
4.師資隊伍建設制
專業帶頭人的行業地位和學術素養對該專業的建設成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具有行業氣質和專業素養的專業帶頭人能廣泛了解當前的行業形式、準確分析當前的行業現狀、清晰決策行業發展方向,能在該領域的科學研究中起到引領作用,能為專業團隊的搭建合理分配和協調資源。因此,專業帶頭人的培養尤為重要。
“雙師”型教師隊伍要求教師不但有理論教學的素質,還有實踐操作教學的素質。對于學院的專職教師,一方面,采用定期派送老師到師資培訓基地、實習、實訓單位進修學習,另一方面,定期聘請有關專家對教師進行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培訓。
5.社會服務建設制
目前,我國西部地區村鎮醫療資源配備嚴重不足,達州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川東衛生人才的培養地和聚集地,要積極發揮輻射和示范作用。主要通過基層影像從業人員培訓、對口支援和送醫送藥下鄉支援三種方式進行社會服務。
一定程度上,影像技術已經成為現代醫院核心的診療輔助技術。基層醫院影像工作人員的培養,仍然延續著傳統以老帶新的模式,缺乏對新設備和新技術的應用能力和認識[6]。地方高等醫學院校應該服務地方,為區域內影像工作人員的“終生學習”提供幫助和條件。因此,為了提高基層從業人員的診療技術,醫學影像系與達川區人民醫院聯合舉辦“基層影像從業人員培訓班”,參訓人數達2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開展社會、文化、科技“三下鄉”活動,教師與學生真正走進百姓生活,進行醫療衛生知識宣講,現場診療,免費送藥服務,反響強烈,受到當地政府和百姓的高度贊揚。
6.第三方評價制
隨著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招生形勢和生源結構發生重大的變化。采用合理的評價體系是高等職業院校必須面對的實際問題,也是提高專業建設成效評價公信力的方法。建立學院與政府、行業、企業、用人單位、畢業學生、家長的溝通及反饋渠道,及時做好畢業學生的跟蹤調查工作。根據調查與反饋結果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學生適應崗位工作的能力,形成人才培養與職業崗位變化之間的動態反饋和校正機制。為此,學院引入麥可思公司作為第三方評價機構,對學院人才培養質量進行第三方評價。
四、結語
本文針對醫學高職院校省級重點專業建設提出規劃建設框架,根據規劃采用六種制度推進重點專業建設項目的實施,通過幾年建設,深化了校院合作體制機制,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方針,以服務地方為宗旨,以新的教學模式和人才需求優化整合人才培養方案,將職業道德、從業人員素養、社會公德教育貫穿于教學始終。以自建、共建、合作的方式,建成了符合高職教育特色的醫學影像技術實驗、實訓環境,穩固和擴大了實訓、實習基地。通過各種努力,已基本建成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專業“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培養的醫學影像技術畢業生就業率顯著提高,用人單位滿意度高,學院的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行業和社會的廣泛認可。
參考文獻:
[1]李振斌.高職院校重點專業建設的核心要素與內涵研究[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32(4):27-29.
[2]蘇曉杰.構建一體化多層次開放式醫學檢驗實驗中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5):90-92.
[3]曾慶仁,張順科,孫科柱等.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與實踐[J],2011,11(23):4736-4738.
[4]馮文莉,尹一兵,翁亞光等.臨床檢驗診斷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2008,7(5):480-481.
[5]李繼龍,張宏斌,馬愛紅等.淺談基層醫院現代臨床醫學影像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30):2-3.
[6]林雷,陳蓉蓉.地方高等醫學院校服務社會的思考和實踐[J].醫學與社會,2009,22(1):64-70.
基金項目:2014年四川省高職院校省級重點專業建設項目(序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