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厚松
摘 要: 巧借故事情境推動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是對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嘗試,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創設故事情境,可有效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動力,促進其信息技術課的全面發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靈活設計新型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關注學生的心理特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真正增強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 故事情境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 教學方式
信息技術是一門基礎學科,自從開設以來就在全國各個學校得到快速的發展。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我們要關注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指導上,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要更關注學生對細信息技術課的新的需要,讓學生在學習該課程后真正地學以致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培養他們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掌握操作技巧。創設故事情境是開展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的關鍵手段,良好的故事情境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加深知識印象。但由于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的特殊性,運用故事情境推動教學仍然處于探索階段,教師要靈活把握和運用。
一、靈活設計新型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
教師教學方式的靈活使用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學生更喜歡靈活多變、幽默風趣的教師,這樣的課堂才能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初中教育階段,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課程相比,比較特殊,需要理論知識和上機操作有機結合,如果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不當,極易導致課堂氛圍沉悶,枯燥單調,缺失人文氣息,使學生厭煩初中信息技術課。優化課堂氛圍,讓他們扮演故事情境中的角色,以具體角色實現學習目標。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會對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較濃厚,感性認知更豐富,從而增強對信息技術的操作能力。
例如,在進行《建立個人資料庫》教學時,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信息資源的組織方式和分類方法,并根據需求恰當分類組織信息資源,這節課需要涉及分類和整理等操作。教師可根據本節課的需要創設故事情境——百貨商店營業員,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組建一個百貨商店,讓學生扮演營業員,將商品的分類、整理、存放等活動與建立個人資料庫活動相對應,可以分類為:學習資料、娛樂資料和擴展資料,整理是將各個類型的資料按照類別進行,存放則是在電腦中建立文件夾,根據資料分類在電腦上建立個人資料庫,讓學生通過自主操作掌握知識。
二、信息技術教學需關注學生心理特征
關注學生的心理特征能夠促進教師的教學,讓教師了解學生真正需要什么,學生喜歡什么,學生想做什么等。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巧借故事情境推動教學,必須著重關注學生的心理特征。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創設故事情境時,如果出現與學生固有知識認識產生內部沖突矛盾或不和諧、不平衡現象時,僅靠個人知識能力、技術水平難以解決,形成認知沖突。當學生產生解決問題探究欲望和擺脫困境時,在教師的幫助與引導下,將會自主想象、思考和探索,并提出方案。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時會產生特殊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發展能力和掌握知識的學習目的。
例如,在學習《WPS的輔助功能》時,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在掌握WPS的基本操作之后,進行深層次的操作,主要包括在WPS中進行頁面設置、插入圖像、插入表格的操作。教師可創設故事情境:當學生能夠基本熟練掌握以上三個操作之后,為深化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與操作技巧的訓練,以“我是公司的HR”為主題,講述自己在招聘過程中遇到面試的故事。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WPS工具進行簡歷制作,充分運用個人掌握的知識與操作技巧。在這樣的故事情境中,他們的學習目標比較明確,敢于挑戰和克服困難,豐富知識。
三、運用故事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問題意識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更深層的理解和把握。初中信息技術知識的操作性較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通過不斷地上機操作,才能逐步鞏固所學內容,掌握計算機操作技巧。為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可根據具體教材內容,通過圖表、模型、實踐等直觀素材,以及專家知識講座視頻、網絡視頻等資料,創設故事情境,從多個感官上刺激學生,包括大腦、雙手、耳朵和眼睛等,培養其問題意識,充分發揮其思維能力與觀察能力。運用這樣的故事情境創設方式,能夠給學生帶來身臨其境般的感覺,使其親身體會到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樂趣。
例如,在《圖像的簡單處理》教學過程中,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圖像的選取和裁剪;復制圖像;圖像大小變化及旋轉;調整圖像色彩等基本操作步驟和操作技巧,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熟悉、練習使用PS軟件。教師可創設故事情境——平面設計大賽,引導學生從個人對PS軟件的操作水平著手,激發設計靈感,為參加平面設計大賽,獲得更好的成績,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例,自主選擇主題進行平面作品的設計,在設計過程中運用PS對圖形進行選取和裁剪、復制、大小變化及旋轉、調整色彩等處理,提升操作水平。
四、巧用故事情節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信息技術課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科目之一。因為現在家庭大多有電腦,學生已經熟悉電腦的基本操作程序,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顧及學生的感受,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著手,讓他們真正體會到信息技術課對自己生活的實際意義。學生有了興趣之后就會努力學習信息技術課的內容,也為學生將來的信息技術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尤其是在當今互聯網+的形勢下,學生通過互聯網可以了解很多知識,但教師要做好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分析互聯網帶來的利弊得失。
如在講授互聯網應用時,教師可以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模擬做教師。教師可以先讓學習好的學生給其他學生進行展示,展示他們在網上是如何搜索、如何利用網絡完成自己的作業的;如何利用網絡下載應用軟件,并利用這些軟件學習和工作。學生對這些興趣較濃厚,這樣的課堂可以交給學生,讓學生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巧借故事情境,是對課堂教學的一個大膽嘗試。在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巧借故事情境,讓教學思路比較清晰,還可以通過具體的故事情境豐富學生的知識,提升學生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初中信息技術的處理就在我們身邊,學了信息技術課后,可以運用知識對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實際操作。所以,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創設故事情境時,一定要精心預設,設計的內容要做到詳略得當、有針對性、有實用性,從而讓所借用的故事情境真正推動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讓學生在故事情境中自覺地學習和提高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林松峰.故事情境創設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5,14:229.
[2]張輝.信息技術教學中故事情境創設策略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5,10:51.
[3]董琳雪.數字故事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