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敏
【摘要】 高中生物實驗課程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散思維。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我們要創新實驗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利用科學理論指導實驗設計,開展探究教學,開展開放式實驗教學,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
【關鍵詞】 高中 生物實驗 教學有效性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和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生物實驗課堂教學也處于不斷推陳出新的狀態,要求我們的高中生物老師必須堅持創新原則和實踐操作,認真審視生物實驗教學的現狀,體會高中生物實驗在實施過程中的教育價值,結合學生的學習特征和生活實踐,運用認知理論分析,在高中生物實驗課堂開展有效教學策略行動。
一、當前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現狀
縱觀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現狀,它在整個教學環節很難發揮實驗的教育價值,不能切實體現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能充分體現新大綱的要求,其主要原因包含教學、教師與學生等幾方面因素,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現狀如下所示:
1、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內容落后陳舊。我們高中生物老師很多年都是沿襲著一套教學課件,在高中生物教學內容上都是照搬的課本課外習題的內容,或者是從科研雜志上照搬的實驗課件,它們已經落后于時代發展,很多實驗得出的結論早已經被學生所熟知,而很多實驗結果都是學生憑著主觀印象拼湊出的數據,實驗教學的影響力微乎其微,沒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模式乏善可陳。高中生物老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時,往往忽略了高中生物的教學特征,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感受,將實驗課程當成了課堂教學的延生,教師在實驗過程中沒有引導和交流,只是將實驗原理、步驟和要求詳細成列在黑板上,學生缺乏新鮮感和探索欲望,自然對于高中生物實驗課程興趣索然。
3、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目標缺乏猜想。科學的最大魅力就是探索精神和實驗論證,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就是詮釋自然生命的最好舞臺,而我們的高中生物老師在開展實驗教學時,卻缺乏有效的實驗情景設定,對于實驗內容沒有認真規劃,教學目標中缺少猜想和假設,造成探索實驗成為了走過程,而沒有猜想和假說就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散思維。
二、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生物實驗課堂開展有效的策略,需要根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仔細研究高中生物的教學特征,選取有針對性的策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創新實驗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人類開展行動的目的來源于自身興趣的驅動,而它也同樣適用于高中生物實驗課堂教學,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才能在高中生物實驗課堂開展有效的教學策略。在高中階段的生物實驗,它們大多是對于成熟的生物結論的論證,要想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必須創新實驗教學內容,組織新的實驗課堂,探求新的實驗素材,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實驗動手操作課程,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2、利用科學理論指導實驗設計,開展探究教學。高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自然現象,從而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認知和生活體驗,為我們認識自然、利用自然和保護自然提高科學理論指導。因此,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必須充分利用科學理論指導實驗設計,提高實驗教學的探究精神。例如:教師在開設關于DNA的實驗教學時,基于DNA為分子結構,學生無法直觀體驗的狀況,教師就可以利用現代建構主義來設計課堂教學內容,通過模型方法建立有效的DNA直觀體驗,而通過提出研究DNA科學家的實驗構思來引導學生重演發現實驗的過程,體會科學家的研究過程,真正體會到探究精神的魅力。
3、開展開放式實驗教學,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正如我們所知道的科學研究是開放式的,它講究的是兼容并包與求同存異,而高中生物實驗課堂教學也不例外,教師可以將課堂實驗課程轉換為開放式實驗,挖掘實驗興趣,組織學生自發組織實驗內容,提高實驗教學中的創新能力培養,保證實驗目標、實驗過程、實驗材料和實驗結論的開放式、多元化,著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例如:教師在開展植物細胞壁、細胞質的生物實驗時,根據實驗原理、方法、步驟,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從生活中取材,在顯微鏡下認真區分不同的植物細胞結構,對于細胞液的濃度等實驗重點和難點,應該組織學生從教材講解和專業期刊論文中學習和考證,教師在龐斑進行必要的指導和講評,保證學生對于生物實驗的新鮮感,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總結
綜上所述,實驗教學是高中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更好的讓學生通過實驗認識到生物現象,具有良好的價值。因此,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開展創新精神和探究精神的培養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我們的高中生物老師一定要認識到生物實驗教學的現狀,將教學理論和學生的學習特征、生活實踐進行充分的結合,促進學生養成堅持探索實驗和探索生物科學真理的實驗態度,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參 考 文 獻
[1]解其鑌.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與探討[J].新課程(下).2015(09)
[2]沈秀敏.巧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 提高課堂有效性[J].中國教師.2015(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