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鳳,程廣振
(1.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江蘇無錫214000;2.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體育教研室,江蘇南京211101)
高校健美操合作學習對學生成就動機的影響探究
張慶鳳,程廣振
(1.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江蘇無錫214000;2.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體育教研室,江蘇南京211101)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對比實驗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健美操教學中傳統學習模式和合作學習模式中大學生成就動機的區別,并進一步探究合作學習模式對大學生成就動機的影響,通過18周的課堂教學實驗對比,研究結果表明合作學習模式能有效地增強大學生的成就動機水平,是健美操教學有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健美操教學;合作學習;成就動機
隨著新體育課程的實施,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逐漸從運動技能的教學模式轉移到關注學生的興趣和個體需求.在此需求下,合作學習模式被廣泛的運用到體育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并能夠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庫西歐(Cuseo)于1992年提出,有目的地組成小組、明確小組任務和個人責任、促使組內成員相互交往和依靠、注重社會交往技能的發展、發揮指導者的支持作用是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征[1].
成就動機理論是阿特金森(Atkinson)和費若(Feather)于1966年提出的.阿特金森認為,人在競爭時會產生兩種心理傾向:追求成就的動機和回避失敗的動機[2].研究指出學生認為動機水平依賴于3大因素:成就需要、成功的可能性和成功的誘因值.這3個因素發生綜合影響,其結果使個人接近與成就有關的目標傾向.對學生而言,與其學習活動緊密相聯的成就動機,則更多地表現為獲得優異的考試成績、取得令人羨慕的競賽名次等內在推動力.楊國樞、周國韜的研究也發現,成就動機與學業成就有顯著正相關[3].而從動機理論的角度看,合作學習中,學生為實現個人目標,合作的小組成員必須盡力互相幫助,特別是鼓勵他們的同伴做出最大的努力.基于以上理論,筆者主要探究兩個問題:①傳統學習模式和合作學習模式中大學生成就動機的區別;②探究合作學習模式對大學生成就動機的影響.
1.1研究對象
從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14級體育選項班隨機抽取4個班學生為研究對象,4個班共計160人.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查閱了大量合作學習國內外方面的論文,研究當前學術界對合作學習理論的現狀和最新研究成果,對文獻進行歸納整理,以形成理論依據.
(2)實驗研究法.從4個班中選取2個班作為實驗組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另外2個班作為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模式.
(3)問卷調查法.采用葉仁敏譯制的《成就動機量表》(Jesme T G,Nygard R1970年編)進行測量.問卷包括30道題,包括追求成功的動機,避免失敗的動機.評分采用5分制,每個題后設有一個5點量表,從1為根本不同意,5為非常同意.個體對自身完成任務的可能性估計,則導致個體成功和避免失敗的心理,這些心理因素影響個體去完成任務的情況.問卷的分半系數是0.77,可信度0.58,內部一致性系數0.68.在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問卷調查,并在18周的課堂教學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4)數理統計法.運用SPSS 18.0軟件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數理統計與分析.
2.1實驗內容設計
本學期的授課內容是第三套大眾健美操三級的內容,授課內容具有一定的難度,主要體現在動作方向變化較大.實驗時間為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每班學時為36課時.實驗前,通過各種指標的測試,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實驗前學生身體基本條件的情況(P>0.05)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實驗條件無顯著性差異.18周的有氧健美操教學由1名專業教師來執教,體育教育碩士學位,并有6年的執教經驗.
2.2實驗過程及操作
(1)明確學習目標,集體學習.觀摩健美操視頻,教師向全班同學提出總體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掌握大眾健美操三級的音樂、方向變化和基本操化.每個小組根據教師的總體目標制定小組的集體目標及學生個人目標;教師針對健美操的四個組合,分階段進行集中教學、示范講解.
(2)分組學習,角色扮演.組內練習是合作學習模式的核心環節.把實驗組同學按照健美操基礎、身高等因素進行分組(4~5人為一組),每組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分組,保證各組之間實力相當,同時組內隊員之間存在差異.每組選一位協調性較好,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練習的過程中不斷地更換角色.
(3)反饋和評價.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反饋,指出學生練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針對合作學習的情況,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評價要把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既重視學生健美操技能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進步情況,積極開展學生自評、互評.學生每四個八拍的動作掌握后,教師則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展示,根據展示的情況對小組排名,作為小組學習情況總排名的依據,最后按照排名給各個小組成員加相應的分數,這是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得分,最后結合個人健美操技能得分情況,成為學生的最終得分.
3.1實驗結果
傳統學習模式和合作學習模式在運動員成就動機方面具有顯著的差異(T=-2.00,P=0.000<0.001,見表1).對照組的動機平均分是(M=7.11,SD=8.62),明顯低于實驗組(M=20.89,SD=6.89).合作學習測試前和測試后的成績(T=-2.15,P=0.000<0.001,見表2),亦有顯著的差異.測試后的成績(M=20.89,SD=6.89)明顯高于測試前的成績(M=7.40,SD=9.75).

表1 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獨立樣本T檢驗

表2 實驗組實驗前后成功動機配對T檢驗
3.2結果分析
通過合作學習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對比,證實成就動機方面存在顯著的差別,而實驗組前后的成就動機亦有顯著的差異,以上研究均證明合作學習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成就動機,具體原因有幾個方面.
(1)較高的自我效能可以增強學生健美操學習動機.美國心理學家伯納德·韋納(Weiner’s)的歸因理論認為個體成敗的歸因是影響動機的主要因素[4].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認為,如果個體認為能力是“后天的”,基于可控歸因理論,個體則提高自身水平并保持較高學習的目標,相反,如果個體認為能力是“先天的”,不可控的,則學生容易自我逃避,逃避有挑戰性的任務,害怕面對不滿意的學習效果,而要承認其較低的先天能力[5].相似的,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卡文頓自我價值理論認為低自信的學習者經常不愿努力學習,這樣他們可以把失敗歸因可控因素,即自身較低水平的努力,從而增強自我的控制感和自我價值[6].因此,在健美操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合理的歸因,把成功歸因到能力和努力這些內部穩定、可控因素上方面.把失敗歸因于任務難度和運氣好壞這些外部不穩定、不可控因素上方面.從而讓學生建立學習健美操的信心,相信在課堂中建立只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就能很好的掌握教師所教授內容.
(2)更多的成功經驗可以增強學生健美操學習動機.根據動機理論,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健美操教師需要讓學生認為所學習的健美操技能在其能力范圍之內,并提高其對學習任務的控制感.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讓學生堅信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而這亦是合作學習的最顯著的特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帶操的過程中,可以把三級健美操的基本步伐運用到準備活動中,降低動作的難度,激發學生學習健美操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健美操準備活動中體會到成功的經驗.另外,學生合作學習健美操的過程中亦要經過三個階段,泛化、分化和自動化階段,當小組內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動作逐漸規范的時候,教師要進行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并讓小組進行動作展示,讓學生獲取成功的體驗.為了讓學生相信自己通過努力是可以掌握所學動作,并相信通過努力會有改進,教師要引導學生和自己以前的健美操水平作對比,而不是和班級其他同學比較,培養自我縱向評價意識,從而增強健美操學習動機.
(3)設置小組目標可以增強學生健美操學習動機.美國教授洛克的目標設置理論認為人類的行為和設置的目標有關,而影響個人目標設置的因素有學習目標、角色模式、鼓勵和反饋等因素[7].這些因素和斯萊文的合作學習模式是互通的,小組目標的設置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團隊成員去學習,并去幫助其他隊員學習[8].小組目標的設置,必須考慮本組學生的健美操基礎和身心發展特點,設置力所能及的目標,要使學生體驗到成功,才能夠調動學生學習健美操的積極性.在團隊合作學習中,學生的成就動機往往較高,為了追求小組的目標,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互動較多,學生不但自己在學習運動技能,并對同伴的學習進行評價,學生在其他同學的幫助下,比單獨個人學習更加的積極.
(4)合作學習中,積極的同伴關系可以增強健美操學習動機.在健美操合作的小組中學習,學生和他們的同學間形成積極的相互依賴的關系,這可以增強其學習動機.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學習比較努力、課堂參與度高,課堂學習中自身成為指導者和被指導者,不但能看到其他同學的努力,并能從同伴那里得到幫助,.從以上可以看出,合作學習鼓勵積極的同伴關系,從而讓學習成為有價值的活動.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對比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增多,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指導時,要促進小組內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小組學習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小組長的帶頭作用,同時要兼顧協調性較差和性格較內向的學生,鼓勵其在小組中多與其他同學交流與合作,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此可以看出,在合作學習的課堂中,成功是建立在團隊的努力之上,而非個人的努力,學生把成功歸因于努力學習而非運氣,學生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學習健美操.
參考文獻:
[1]李京誠,孫偉.合作學習理論與體育合作學習實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2(13):1-5.
[2]Atkinson J,Feather N.A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M].New York:Wiley and Sons,1996.
[3]楊勇.體育專業大學生成就動機發展特點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3,5(23):128-132.
[4]Weiner B.Intra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theories of motivation from an attritional perspective.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J]. 2000(12):1-14.
[5]Bandura A.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ing.Educational Psychologist[J].1993(28):117-148.
[6]Yeo L S,Tan K.Attritional Style and Self-Efficacy in Singaporean Adolescent.Australian Journal of Guidance Counselling[J]. 2012,22(1):82-101.
[7]Slavin R E.Cooperative Learning“Theory,Research and Practice”[M].London:Allyn and Bacon,2005.
[8]Syahrir S P.Cooperative Learning on the Achivement motivation and Mathematical Skil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J].Australian Journal of Basic and Applied Science,2011,5(10):980-989.
(責任編輯:歐愷)
中圖分類號:G8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5348(2016)04-0059-04
[收稿日期]2016-03-08
[作者簡介]張慶鳳(1982-),女,江蘇贛榆人,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Achievement Motiv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tudents in Aerobics Classes
ZHANG Qing-feng,CHENG Guang-zhen
(1.DepartmentofPhysical Education,Wuxi CityCollegeofVocational Technology,Wuxi 214000,Jiangsu,China;2.DepartmentofPhysical Education,PLA 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Nanjing211101,Jiangsu,China)
Abstract:Throughmethods of documentary,experiment,and mathematical analysis,this study aims tocomparethe difference in the achievement motivation between the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through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thoselearning through thetraditional learning pattern.Then,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CL)on achievement mo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through 18week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classestoimprovetheachievementmotivationamongthecollegestudents.Thecooperativelearningis quite ideal educationalmodel.
Key words:cooperativelearning;universitiesandcollegesstudents;moti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