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語與日語音韻之間的源遠流長的關系是眾所周知的,而且歷來也被人們重視并研究著。本文擬對漢語拼音聲母zh 和日語音讀的對照進行嘗試研究,通過對日語和漢語古音的發展演變的考察試圖找到其中的規律,從而幫助學生記憶單詞,掌握規律。輔音zh在漢語拼音中占的比例不少,而且它的演變發展也比較復雜,時至今日,在各地方言中還存在著許多古音,從這些古音中我們依稀可以看到它的發展痕跡,它們與現代日語中對應的音讀字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
關鍵詞:漢語拼音聲母zh;歷史變遷;日語吳漢音讀;對照
中圖分類號:H11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120X(2016)17-0037-02收稿日期:2016-05-10
作者簡介:彭麗萍(1975—),女,江西余干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語語言文學。
一、引言
1漢語古音對日語音讀的影響以及兩者進行對比的意義
歷史上,由于漢字的傳播和利用,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漢字的傳播不僅僅給日本文字帶來了契機,而且漢字讀音也對日語發音的影響頗深。現代漢語讀音和日語漢字音讀已經有了較大差異,但是某種程度上日語漢字音讀仍然保存著古漢語的痕跡。因此,在研究古漢語時,借鑒日語音讀不失為一種科學方法。
2漢語語音發展的幾個階段
通常把漢語語音數千年來的歷史劃分為下列三個階段:第一時期,先秦時代及秦統治時期(公元前207年以前);第二時期,漢唐時期(公元4~10世紀);第三時期,宋元以后(公元11世紀以后)。第二時期相當于中古期,大致經過四個階段,即漢魏、晉、南北朝、唐。日語的吳漢音正是這個時期傳入的,因此主要受這個時期的語音影響,其語音形成變化都與此時期古漢語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二、漢語拼音聲母zh的歷史變遷
現代漢語拼音聲母zh是不送氣的清音塞擦音。普通話的zh是翹舌音,國際音標擬作[t 瘙 塂 ]。世間萬物一直在變化發展中,語言也一樣,但是它的變化不是雜亂的,而是有規律可循。我們根據古人流傳下來的研究資料可知,現代漢語的zh是由古音聲部的知組、莊組以及章組演變形成的。下表是我國唐宋間研究漢語音韻的學者對漢語聲母歸納的結果,俗稱36字母,是切韻的代表聲母分類。
zh的發音演變較為復雜,古往今來各學者眾說紛紜,其中主流的觀點有錢大昕的“古無舌上音”學說,由此引出照三歸端、照二歸精等推斷。
現代漢語拼音zh是由中古時期知組的知母、澄母,莊組的莊母、崇母以及章組的章母、禪母發展演變來的。
(1)知母是全清不送氣音,上古時期歸并于端組,為舌尖前塞音[t]。中古受知三介母的影響,變為舌面前塞音[],到了近代中原音韻時期,分化為舌尖后塞擦音[t 瘙 塂 ]及舌葉塞擦音[]。直到明末清初,才終于完成了演化,形成了現代普通話翹舌音的[t 瘙 塂 ]。現代漢語的摘、展、張、長、帳等字的聲母發展都屬于此類。
(2)全濁音的澄母上古擬音[d]、中古擬音[],中古后由于濁音清化運動,全濁音的澄母發生了很大變化。濁音清化中一個很大的規律就是平送仄不送。中古的平聲轉為送氣音,仄聲(即上聲、去聲、入聲)則轉為不送氣。這樣澄母的仄聲就分化為不送氣的t
瘙 塂 ,即現代漢語拼音zh。
(3)莊組的莊母是全清不送氣音。上古時期屬于精組,擬音舌尖前塞擦音,中古進化成舌葉塞擦音的,及至中原音韻時期,和知二及章三部分合流,最終演化為舌尖后塞擦音[t
瘙 塂 ]。
(4)莊組濁音崇母也有少數后來演變成現代拼音zh,其演變過程如同澄母。
(5)章組的章母是全清不送氣音。上古發音近似端組,擬為舌面前塞音[],而后經過中古時代的舌面前塞擦音和中原音韻時代的舌葉塞擦音兩個階段,最終演變成現代漢語拼音[t
瘙 塂 ]。古漢語的章母很大部分變成現代漢語的zh。如振、震、蒸等都屬于此類。
(6)最后是禪母,禪母也是濁音,只有極少數后來演化成zh。它的變化規律如同澄母。
五、小結
漢語和日語自古就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直是學者們的研究熱點。本文另辟角度,著眼于爭議較大、使用率較高的漢語拼音聲母zh,通過研究古漢語音韻的歷史變遷,與日語吳漢音進行逐一對比,力圖找出其中隱藏的規律,從而為日語愛好者學習日語提供一個平臺,并且對于古漢語的研究也不失為一種科學手段。
參考文獻:
[1](日)橋本進吉國語音韻の研究東京:巖波書店,昭和二十五年.
[2](日)沼本克明日本漢字音の歴史東京:東京堂,昭和六十一年.
[3]成春有日語漢字音讀研究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2.
[4]王力漢語語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5]萬久富中日漢字的讀音比較日語學習與研究,1999,(1).
[6]李無未日本學者對日語漢字音與漢語中古音關系的研究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