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薇卉
【摘要】現如今,高中生作文寫作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平輔直敘,毫無新意,面對問題,不會站在多個角度去思考,所以作文寫作毫無創新之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生缺乏思辨能力,不會從不同角度深刻的闡釋自己的觀點。思辨能力是高中學生作文寫作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教師有必要在這方面對學生加強培養。
【關鍵詞】高中生作文 思辨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079-01
高中生對待問題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想法,若加以合理的引導,會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對作文寫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通過對高中生作文思辨能力培養必要性的介紹,探討了具有培養策略,希望能夠為廣大的高中語文教師以及學生提供的借鑒。
1.高中生作文思辨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高中生生理與心理等各個方面都已經邁向成熟,學會用辯證的方法去看待問題對其未來發展至關重要,而思辨能力的培養最佳途徑就是作文教學。我國新課程標準對作文教學已經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教師要能夠教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現實世界,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體驗生活,從而能夠對自然、人生等與所思考。作為現代高中生應該對問題不同看法,可以真實表達自身情感,具備科學理性的精神,這樣在今后的人生中才能夠擁有更多的機會。
若單純的從寫作心理規律來看待高中生寫作過程,實際上可以將這一過程具體的闡釋為兩次轉化過程,第一次為內化過程,即學生依照自己的主觀意愿主動的將現實世界的物質轉化為自己的認知;第二次為外化過程,即學生將自己的觀念以及情感借助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可以用一句非常形象的語言來形容這一過程即:我筆寫我心。這兩個過程都不能離開思辨,思辨能力應該是作文寫作的關鍵所在,因此是教師作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學生思辨能力的形成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在不斷的比較以及判斷中逐步形成。基于上述思辨能力的特點,教師通常將培養思辨能力看作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手段之一。
2.高中生作文思辨能力培養的策略
2.1作文寫作之前需要經過大量的積累
生活中的不斷積累能夠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因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轉瞬即逝,如不記錄總結起來,可能會立即消逝,無法帶給人們任何的感悟,但是若要記錄下來成為素材,會對日后寫作產生非常大的積極作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多寫一些日志,博客,及時的將生活中點滴、感悟記錄下來,同時,教師要在現實條件的基礎上,創造盡可能多的機會以便讓學生有真實的生活體驗。作文本就來源于生活,人們從生活中感悟到什么,自然要表達什么,只是這種表達是借助作文形式,當學生的生活素材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而言會具有思辨能力,就某一作文話題展來辨證性的寫作。
以某省市高考作文《隱形的翅膀》為例,《隱形的翅膀》原屬于一首流行度比較廣的歌曲,而出題人以流行歌曲作為作文題目,可以明顯的看出作文帶有比喻意義。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存在著隱形翅膀,它可以是信念,也可以是勇氣以及感情,因為有這雙隱形的翅膀,人們可以飛向自由的天堂。只是這雙隱形的翅膀,可以是由生命中各個不同的人所給予的,比如父母、師長、朋友等。學生在審題時,要能夠聯系生活實際,這樣才能夠挖掘出作文題目的深刻內涵,由此可見,生活積累對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有著直掛重要的作用。
2.2通過閱讀來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語文學習所要達到的最基本的目標就是要求學生能夠通過字面的意思了解別人的思想感情,同時又能夠讓借助文字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感情,簡言之就是能讀會寫。讀對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閱讀與寫作之間密不可分。高中語文教材中很多經典之作,學生通過閱讀從中可以汲取很多知識營養,特別是對思辨能力的培養意義重大。學生通過文章學習作者的思辨精神,由此使得自身的思辨意識更強,待到一定時期后就會學以致用,將這種思辨性運用到自己創作的文章中。
2.3著重作品賞析
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堂自主、合作、開放,教師在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時,也應該遵循這一原則,在作文課堂上要采取自評、互評以及集體評價的方式,幫助學生真正的提升作文寫作的思辨能力。多方評價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看到其他學生的觀點看法,這對開闊學生寫作思路有著積極的作用。作品評價時,教師務必要做到客觀公正,優勢與缺陷都要給予客觀評價,這樣學生不僅能夠產生成就感,也能夠了解到自己日后寫作努力的方向。總之,教師依靠各種賞析作品的方式,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3.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高中生作文思辨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有方法、有針對性的進行培養,尤其重點對教材中思辨性比較強的文章進行講解,以便能夠讓學生有最直接的體會,學以致用。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思索問題,可以時常舉辦辯論會,這對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黃歸鳳.論高中作文課堂的有效教學[D].廣西師范大學,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