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
摘 要:數學是一門充滿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藝術,但是藝術的本質都是來源于生活。為了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思考和學習能力,降低數學教學的難度,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被運用于數學教學中。本文以小學數學為例,探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的具體途徑,希望通過聯系生活問題,生活化的教學手段以及采用生活化的情境方式開展教學工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生活和數學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小學數學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計算能力,邏輯思考能力,讓小學生能更好的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讓孩子養成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生活化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就尤為重要。
1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必要性
首先,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狀態和特點。復雜繁瑣的語言和講解,純粹的死記硬背并不適合小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小學生會對枯燥的講解和脫離實際的學習產生厭煩的情緒,從而導致對數學學習的厭倦。
其次,將生活與數學結合則培養了小學生從生活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的本質是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最后,生活是學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數學來源與生活,在生活的原型,讓學生知道生活中也是充滿了問題等待探索和發現。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能更加自然,更加順利的將小學生引進都數學的學習,引進對生活的思考中去。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對數學的學習。因此,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才是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方法。
2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措施
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要求從身邊發現數學,從數學引申到生活。
2.1創設生活化情境
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例如:對整數的運算進行復習鞏固。教師可以問學生,“你們和爸爸媽媽去商店的時候最想干什么?”,“買零食。”“那現在我們來模擬商店買零食的情境。”教師負責賣東西,學生負責買,學生說出想要的東西,教師說出價錢。然后讓學生來進行計算,需要花多少錢。假如每個學生手里有一百元,并計算教師應該找零多少。通過這種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對整數的加減乘除進行鞏固復習,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陪父母去超市的時候可以自己算賬,靈活的運用所學知識。
2.2聯合生活化問題
數學問題生活化也是一個將數學教學簡化的方法。讓學生所想的問題來自生活,貼近生活,增加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生活里能自己獲得知識,鞏固知識。例如:學習長寬以及周長。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每個人回到家里用尺子來測量床,桌子的長寬,并記錄下來。正式上課的時候,講解完周長的概念時,教師拿學生的課桌做例子,一起來測量課桌的長和寬,來計算周長,在學生掌握了長,寬和周長的學習后,讓學生對自己測量的家里的物品的周長進行計算。充分使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思考問題。將數學知識能夠延伸到生活中去解決問題。
2.3教學手段生活化
除了創設情境,聯系問題以外,還有一點至關重要,就是教師的教學手段也要生活化。這包括了教學語言的生活化,教學方法的生活化等。教師不應該用專業術語來講解知識,對于能力還比較淺的小學生來說無異于增加了他們學習的負擔和難度。應該采用平時易懂的語言來進行授課,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具體情況,以簡單易懂的話語來講解,拆分復雜的數學內容。教學方法的生活化注重的是教師對知識內容采用的方法是否符合小學生的理解范圍或者說能否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例如:學習速度與時間的運算。教師可以先問一下學生知不知道龜兔賽跑的故事。最后是兔子贏了還是烏龜贏了。那我們現在讓龜兔重新進行比賽。兔子的速度是一分鐘5米,烏龜的速度是一分鐘2米。5分鐘過去了兔子和烏龜跑了多遠。學生進行完計算后,教師可以根據內容增加難度。兔子兩分鐘休息一次。烏龜一直不休息。烏龜會贏兔子嗎,跑多遠才會贏?讓學生先易后難的進行學習,通過生活中聽到的小故事,小寓言,豐富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
通過大量的實踐證明,數學和生活是分不開的,尤其是小學數學。小學數學作為學生數學的基礎存在,目的就是在于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解決到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做準備。盡管現在生活化的教學與數學的結合還存在大量的磨合和探索,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知識是為生活實際所服務。要鼓勵學生對周邊環境的觀察,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并獲得知識。我們要做的是將數學的奇思妙想和生活中的豐富多彩相結合。給學生在學習上開辟路徑,在生活中創造條件。將小學生的好奇,探索,求知充分利用起來,與數學知識巧妙的融合。讓小學生真正的體會到數學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杭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讓數學課堂洋溢著“生活”的氣息[J]. 課程教育研究. 2012(35)
[2]林桂陽.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探微[J]. 學生之友(小學版)(下). 2012(02)
[3]李幽然,李燕.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相聯系之思考[J]. 新課程研究(上旬刊).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