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倩
摘 要:閱讀是一種語言交際形式,也是人們獲取信息知識的重要手段。《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規定:中學英語教學要“側重培養閱讀能力”。培養閱讀能力越來越被廣大中學師生所重視。盡管我國的英語教學歷來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但由于傳統的英語教學過多地承擔了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的教學任務,英語教師常把大量的時間、精力用于知識點的傳授、復習、掌握和操練上,專門的閱讀訓練,尤其是以語篇能力、思維能力和閱讀技巧為核心的閱讀能力訓練不足,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高。本文簡要指出了現行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中學英語;問題;對策
一、分析學生在英語閱讀中的障礙
1.文化障礙
閱讀文化障礙實際上是一種交際障礙.交際障礙包括書面和口頭兩個方面.口頭交際障礙包括語言,非語言,心理,角色等.相比之下,書面障礙的范圍較小,但排除難度較大。
2.語言障礙
學生的詞匯量小,對生詞的歧義容忍度低,且缺乏解決文中生詞的技巧,對各種英語文章文體的認識不深,不懂運用各種不同的閱讀策略.因此,常常是閱讀速度慢,準確率低,閱讀能力難提高,英語閱讀的興趣日益降低。
3.心理障礙
有一定數量的學生,存在著這樣的偏差心理:"我是中國人,我不用學英語,也可以生活的毫無障礙."這種逃避式的消極心理造成了這一部分同學從行動上自然而然地就忽略了英語的學習,英語閱讀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對他們而言就更無處談起。
二、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改變觀念,指導閱讀技能
教師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化腐朽為神奇,做到與時俱進,解放思想。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由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幫助者;由簡單的教書匠轉變為實踐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實踐者;由教學活動的主角,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配合者,從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變成師生之間教學相長,使師生之間建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在學習中,教師一定要充分抓住短暫的45分鐘,將英語課堂轉變成為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平臺,共同促進雙方的進步。而英語閱讀教學也需要師生之間對閱讀材料進行交流,討論閱讀材料的框架、優美句式,進而討論西方人的價值觀念、文學觀念等。
2.語法教學法,閱讀前有效導入
第一、積累詞匯知識。第二語言的研究者認為,詞匯的開發是閱讀理解的關鍵要素。閱讀能力的高低和詞匯量的多少是密不可分的。英語詞匯數量眾多,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采取一些辦法,掌握盡可能多的詞匯。首先,要讓學生經常性使用英語詞典。詞典是克服閱讀中字詞障礙的好幫手。通過查詞典,學生可以知道某個生詞的意思、詞性、用法以及它的同根詞的構成、詞性和用法。運用詞典可以快速高效地理解生詞,有利于擴大詞匯量。英語閱讀中,遇到字詞障礙時,可以借助詞典來解決。其次,指導學生科學的記詞方法。記憶單詞有很多方法,一方面依靠教師傳授,另一方面要學生自己去摸索,做到單詞記憶又多、又快、又牢,為英語閱讀掃清詞匯障礙。 第三,要讓學生大量泛讀 。泛讀是做到學用結合,詞不離句的途徑。大量泛讀,一方面要多讀,還要重復讀,堅持天天讀。通過泛讀,學生的閱讀量越大,在課文中所學的語言現象的復現率越高,就能鞏固和擴大詞匯量,同時也增強理解能力。
3.牢固掌握語法知識
初中生學習英語語法的最好辦法就是對照母語的語法規則來學習。英語語法的難點在于漢語中沒有而英語中特有的項目,如英語中名詞的單復數、主謂語一致關系、定語后置等,都是漢語中所沒有的。運用對比法,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印象,從而突破語言的難點。這樣,學生就可以排除母語的干擾,把握語言的精髓,增強理解文章的能力。此外,只有通過大量的練習,學生才能牢固掌握語法知識,閱讀時才能充分地理解句子意思及其結構。
因為在中學階段,較之于小學英語來說,它不只是一種入門,不只是關注英語的發音和基本的交際用語,它開始關注英語詞匯、英語語法。如果說小學學英語主要是培養興趣,中學學英語則逐漸進入到一種比較深的境界。
在語言的城堡中,語法是研究、描寫、解釋語法結構規律的科學,是對客觀存在著的語法系統的認識和說明。語法學的任務是描寫、解釋組成詞、短語句子的規則和格式。
中學英語閱讀教學就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英語的理性認識,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前,教師一定要先進行語法方面的教學,譬如一些基本的書面語句式、特殊句式、一些詞匯的基本義和特殊義等。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形成一個對英語的理性認識,不僅要有語感的支撐,還要有語法作為基礎。這樣,學生就不會對復雜的句式撓頭、頭痛了。
三、閱讀中采用問題教學模式
對于英語閱讀來說,它本身就是采取問題的形式來展開的。所以,教師在其他閱讀教學中,也要以問題的形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使其學會動腦思考。對于故事性的題材,我們可以先讓學生對材料進行閱讀,之后詢問學生關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主要讓學生先對這些基本的要素,對故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師就要對文章的具體細節進行分析,而這種細節不只是故事情節中的細節,還包括文章中恰當字眼的使用等。
四、閱讀后練習鞏固,課后擴大閱讀量
學生不能只對某一篇文章了解得滾瓜爛熟,因為畢竟一篇文章囊括的知識還是很有限的。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安排適當的閱讀量,而且要追求高質和高量。對于每一篇文章,無論是教材中的指定材料,還是試卷中的閱讀理解材料,學生都要認真對待,無需花錢去購買那些閱讀專題書籍。因為閱讀理解中的材料,都是很標準的范文。學生應該好好把握這些試題,不要讓手中的資料白白浪費掉。同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師需要要求學生將每次講解的語法、閱讀方法,通過課后練習,加以檢驗、鞏固,通過練習鞏固,強化正確的閱讀習慣,使之成為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看一些外國名著,比如《書蟲》《格林童話》等,這些都是學生應該閱讀的巨作。
總之,英語新課程要求我們教師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評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把學校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不放棄任何一個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英語興趣的機會,在閱讀教學和聽力教學中都要打破常規,樹立新的教學觀。教師一定要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適應新的變革,才能切實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真正走進英語新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