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采用文獻資料法、比較法、邏輯分析等方法,對學校體育教學內容的涵義、選擇的依據以及傳統體育教學內容中存在的弊端進行分析,探討新課程標準下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優化,構建新的學校體育教學內容體系。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體育教學內容;選擇
近年來,隨著《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頒布實施, 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學校體育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改革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一個重點課題。盡管學校體育教學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到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不同體育需求, 培養了學生的體育興趣, 活躍了學校體育氣氛。然而,體育教學內容在目的、內容和效果上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還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當今學校體育在推進素質教育改革中,樹立嶄新的教育思想觀念,建立適應新課程要求的教學內容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1 體育教學內容的分析
體育教學內容是以達到體育教學為目標,以身體練習、技能知識學習以及教學比賽為主要形式的能在教學環境下進行并隨時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學條件進行改動的內容的總稱,體育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體育知識技能的媒介,是教師進行體育教學的載體,是直接為體育教學服務的,最終是為了實現體育教學效果,達到體育教學目標。
1.1學校體育教學內容選擇標準
1.2 體育教學內容的確定要以學生為價值主體
學校體育教學內容選擇的價值主體,從教師價值主體向學生價值主體轉化. 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確定,不僅受國家與政府的價值取向、社會的發展水平、學校教育的發展水平所制約,而且受教師與學生的價值觀念所制約. 這在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至于體育與健康教材當中都體現得淋漓盡致.“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理念.
1.3 體育教學內容選擇的側重點要全面化
學校體育教學內容選擇的側重點,從注重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向注重學生的體、心理和社會適應全面發展的方向轉化。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受教育思想、方針政策的影響和制約,也受學校體育的功能和目標的制約。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確定,必須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以及社會適應能力,使之成為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 傳統體育教學內容存在的弊端
2.1體育教學內容的競技性項目過繁
傳統的體育教學內容中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即大學的體育教學內容與中學沒有明顯差別,特點之一便是這兩個不同的學段體育教學內容重復. 以競技為中心的運動項目教學在我國學校體育課程中仍占主導地位,多數學校體育教學內容主要是圍繞競技運動項目展開的. 國家和社會更需要健康型人才,而那種為為奧運的體育教學思想指導下的競技中心論已經不能適應國家對建設人才的需求,也不再適應學生個人對將來提高生活質量的要求。
2.2體育教學內容的評價標準缺乏遠見性
以競技為中心的體育教學內容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為考試而提高”的現象. 它以某學期內學生的運動技術和體能是否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作為體育教學效果明顯與否的衡量標準. 但這種評價標準是短視的.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我們應該放遠眼光、講求長效,使大學生在畢業后能夠繼續參加體育鍛煉,這就需要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將長效、發展作為首要問題,解決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的改革問題.
3 新課程標準下體育教學內容的優化
3.1競技運動項目簡單化
談到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首先要想到的是體育運動項目。一方面,眾多的競技運動項目為學校體育教學內容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同時,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發揮了獨特的教育功能。選擇競技運動項目作為教學內容更容易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培養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另一方面,由于競技運動難度高、負荷大、練習枯燥等特點,常常使學生很難享受到競技運動的快樂,相反卻導致了學生學習和練習的興趣下降。因此,運動競技項目簡單化將是學校體育教學內容改革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校條件等多種因素,使一些高難度技術通過提煉加工成為學生能夠接受的東西。
3.2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的引進
所謂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是以身體活動為表現形式的人類文化,是有形的、外顯的民族文化象征。我國56個民族,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民族特色,蘊藏著豐富的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充分利用各民族傳統運動項目的獨特優勢對學生進行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這既符合我國的歷史傳統,又符合現實的實際,可以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刪除其不科學、具有迷信色彩的東西,弘揚其健康向上的民族傳統文化。并賦予其新時代競爭與進取的理想,使其最終成為現代學校體育教學內容的組成部分。
3.3更加注重趣味性和實效性相結合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學內容要考慮項目的趣味性,體育游戲恰好滿足了這一要求。將運動項目與體育游戲的結合,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身體,增進學生體質,既有趣味性又具實效性,因此,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體育游戲教學內容,增加體育鍛煉的趣味性,提高體育鍛煉的實效性,實現教學的趣味性和實效性統一。在學校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考慮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要求學生在團隊的合作與進取中,學會對自己負責,對別人負責,對社會負責。
4 結論與建議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讓體育教學內容更多的考慮以學生為主題,進行了彈性的設計,讓手段為教學目標服務,鍛煉手段圍繞人,對于體育教學內容來說教師、學生都有較大的選擇余地,教學內容將隨著優化而豐富多彩,而落到每個學生身上又相對集中,新的體育教學內容將隨時替換舊得教學內容,體育教學內容的娛樂性和文化性等將同它的健身性一樣的重要,體育教學內容的優化改革使體育教學擺脫“達標”的困擾,體育教學內容將真正的成為學生樂于接受的、對學生未來的身體素質和終身體育真正有用的東西。
參考文獻:
[1]李祥.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6.
[2]毛振明,毛振剛.體育教學內容改革與體育運動項目[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3.
[3]毛振明、趙立、潘紹偉.學校體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4-45.
[4]蔣益民.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N].上海電力學院學報,2004-12
作者簡介:
姜書慧(1987~ ),女,漢族,河南周口人,助教,體育學碩士,單位:鄭州科技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