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鈺竺
【摘要】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護理行業對高技能型的護理人才需求日漸增多。衛生護理專業中高職貫通職業教育,本著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的理念,主要通過課程教學來實現應用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提高擇業和就業的競爭力,以加強對職業變化的適應力。
【關鍵詞】中高職貫通 課程設置 就業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22-02
如何促進中高職貫通五年制護生全面、健康的發展,將這個年齡小、心理發育不成熟、主觀學習能力較差的特殊群體培養成符合職業標準的高技能型人才成為中高職貫通教育體系面臨的一個難題。
中高職五年貫通想打破原有中、高職兩個階段各成體系的教育形式,實現其課程全面徹底合理的銜接,要依賴很多因素的配合實施,應堅持 “以就業為導向,以教育為宗旨”,逐步構建出合理的課程體系,完善課程教學大綱、教學指導方案及教材,形成新的職業教育課程理念。
一、以就業為導向,明確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教學方向
中高職貫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高素質的高技能型人才,提高擇業和就業的競爭力。其教學的方向要以能力為主線,從學生專業能力、技術能力、實踐能力和社會發展能力出發重新組合課程。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操作技能更符合企業崗位需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良好的工作習慣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中高職聯辦校間應相互協調,中職階段注重基礎素質教育,深刻了解和把握中職的培養目標及其實現途徑,以理論知識和技能訓練為主線;高職教育要以中職為基礎,提升應用水平,加強職業素質教育,重實踐能力培養,強調創新精神,重視全面發展。逐步減少中、高職銜接中的教學消耗,統一規范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建立完善的質量評價體系,并分層要求、分別實施,使課程結構達到最優化設計。
二、以教育為宗旨,確定中、高職教育銜接的課程設置
按職業能力要求正確定位中高職銜接五年貫通培養目標,對教學進行一體化設計,合理銜接中高職“分段”培養。首先按照中職人才培養標準,規定中職生到畢業時應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將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及基本技能的基礎打好。而高職院校應注重綜合素質培養, 把人生觀教育融入教學全過程,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國家素質教育目標整合貫通。
重新梳理原有中高職的課程分類,把中高職階段重復課程及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整合”而非“刪除”。按理論知識學習與職業能力培養要求進行整體設計,突出教學內容對接崗位需求進行模塊化設計,開發專業課程,再針對課程制定教學內容并開發與之匹配的教材,做到辦學體制的真正銜接,使學生提高了“學歷”同時更真正提高了自身從事護理工作的“能力”。
三、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確立中、高職教育銜接的課程內容
在中高職課程設計一體化銜接方案中,課程內容銜接遵從寬基礎、重實用的原則。在中職教育階段進行二年理論學習,按照發展綱要要求,第一年進行醫學基礎課程及文化素質課程的學習,為崗位基本能力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二年進行基礎護理課程及臨床護理課程的學習,突出護理專業特點,增強人文關懷意識,注重職業綜合素質訓練;在高職階段實行“教、學、做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實現醫院與學校的結合,第一階段主要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和職業拓展能力的學習,第二階段主要采取臨床實踐和頂崗實習的模式學習,使學生從職業認知轉變成職業認同,使課程體系向學習和工作過程相結合的方向轉化。同時為更好提高畢業生專項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可鼓勵并培養學生考取相關的認證資格證書,還可對學生進行康復及社區護理等專業方向分化。
四、以職業規劃為首位,強化中、高職教育銜接的技能訓練
中高職五年貫通應讓每個學生都能從入學伊始就循序漸進地了解這個職業,初步形成職業概念。將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有機結合,不斷加強實踐教學,完善校內實訓場所設備,開展技能比賽促進學生的學習,強化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的考核,通過中、高職院校合作制定考試大綱,結合全國技能大賽制定統一的技能操作標準,引導中職學校加強專業基礎能力與技能訓練;實施技能優秀中職畢業生免試升學,保送就讀高職院校的優惠政策,激勵中職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高職院校不斷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對學生進行就業政策教育和面試應聘技巧指導,讓學生學會自己從社會資源中獲取新知識和新技術,實現技能人才與企業“零距離對接”的目標,進行校企合作下辦學模式的變革。
參考文獻:
[1]李曉松.護理專業中高職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9):1075-1077.
[2]安陽.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建設研究—以護理專業為例[D].上海師范大學.2012.
[3]張東放.中高職教育銜接課程體系構建研討[J].廣東教育,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