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素紅
【摘要】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才轉化為創新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實踐活動中,營造環境和“土壤,”實施創新教育。
【關鍵詞】實踐活動 創新教育 創新精神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041-0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一書中提出“教育的任務是毫無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創造才能和創造潛力都能結出豐碩的果實”,并強調“這目標比其他所有目標都重要。”創新是每一個人天生就有的潛質,開發這種潛質應當是教育本來的功能。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創新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征是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才轉化為創新能力。小學語文教材中安排了許多內容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和精心設計,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實施創新教育。下面就結合幾種語文實踐活動,談談筆者是如何實施創新教育的。
一、課本劇場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故事性很強的課文,這樣的文章適合于學生表演,讓學生擔當課文中的角色進行繪聲繪色的表演,這就是課本劇場。
表演課本劇前,先讓學生自己動手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學習的過程是個游戲的過程,有益的游戲能豐富想象,豐富的想象有助于培養創造性思維,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學生是將來知識型人群社會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學生可以把編寫劇本當成一個非常好玩的游戲,在掌握劇本知識和研讀文本的基礎上,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聯想能力,最大限度地對文本進行加工創作,創造性地設計人物對話,添加適當的動作和表情。特別是人物對話,在創作時可以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進行創編,語言表達盡量生動幽默,以便凸顯人物個性,彰顯主題。同時,教師應該認識到,由于每個學生的語文基礎不同,體會各異,創作出的劇本都會明顯地帶上了個性色彩。
開始表演,小演員們通過角色體驗,增強了對文本的理解。雖然一個完美的劇本對每個演員的角色定位有一定的挑選性,但是劇本本身就留有很多的發揮空間,需要小演員們的想象力和聯想力去填補空白,演繹精彩。例如在教學《將相和》“負荊請罪”這部分內容,有這樣一句話“于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藺相如和廉頗見面后說了什么?這部分內容,引導學生大膽想象表演出來,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中心思想的理解。演出結束后,教師及時組織學生進行點評。點評人的范圍廣泛,從導演到演員,從自身到他人;點評的方式可以多樣,有自評、生評、師評、組內點評等,目的是使他們能夠在每次編演后,既對原課文的理解更深一層,又能明確今后編演時的努力方向。
課本劇場從編劇本、演劇本、評演員,每一個環節都讓孩子們的內心情感不斷豐富,創新思維得以加強,創新能力逐漸提高。
二、辯論會
中國人講究謹言慎行,這一點在孩子身上也有所表現。國外的孩子個性張揚,自我表現意識極為強烈,而中國的孩子大多“訥于言”。為了讓孩子們敢于開口說話,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筆者經常開展各種話題的辯論會,辯論會之前根據教材內容確定話題,也可以結合時下社會熱點選擇話題,然后定出正方反方。兩方根據論點各自搜集資料。辯論會上,正反方唇槍舌戰,互不想讓,常常爭得面紅耳赤。通過一次次辯論會,孩子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了,更令我欣喜的是,常常能聽到他們極具個性的想法。
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走進信息世界中,筆者選擇了“小學生上網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這一辯題。辯論會上,正方同學認為現在是學習的最佳時機,網絡可以打開中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上網可以及時了解時事新聞,獲取各種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對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可以在網上認識天南地北的朋友,甚至是外國朋友,極大拓展了我們的交際面,讓我們的朋友遍天下。還有同學認為網絡可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學生可以在各個BBS里張貼自己對各種問題的看法和見解。上網也可以提高自己某項業余愛好的水平,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寫博客,傳照片。反方同學則認為學生身體尚未發育成熟,長時間的上網會影響身體發育,視力下降。而因為上網時常常注意力高度集中,廢寢忘食,導致猝死的消息也時有耳聞。網上還充斥著大量的不良信息,學生心理不夠成熟,自制力不強,容易誤入迷途,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通過搜集論辯材料、寫成發言提綱、模擬練習以至比賽的一系列訓練,使學生在實踐中爆發出一串串創造思維的火花,作出了一次次精彩紛呈的即興發言。小小辯論會給學生提供了放膽表達的機會,拓展了創新思維的空間。
三、小小推銷員
推銷員,這是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行業。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推銷活動因素,指導學生初步學習推銷的方法,在活動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如學完《新型玻璃》一課,可設計這樣一個活動。今天“新型玻璃”科技公司將要舉辦新型玻璃“展銷會”,你的任務就是將“新型玻璃”科技公司生產的一種新型玻璃推銷給客戶。要推銷這五種玻璃,推銷員就必須熟練地知曉五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這實際上也是對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的一個鞏固和反饋。這樣,“以境促思,以思促說” ,很快地啟迪了學生的思路,進入了“推銷員”的角色,躍躍欲試者大有人在,為學生順利進行推銷活動而架橋鋪路。在學生推銷完書中介紹的五種玻璃后,可結合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進一步設計:現在可以幾個同學合作,我們現在召開“新產品發布會”,請你們推薦一位發言人介紹一下你們公司最新研發的新型玻璃,要說清楚新型玻璃的名稱、特點和作用。介紹了你們發明的新型玻璃之后,還要回答記者的提問。如,你們是怎樣想到發明這種新型玻璃的?教師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去想象創造后,學生“發明出”了“自動清洗玻璃”、“音樂玻璃”、“凈化空氣玻璃”……
這里充分運用了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調動全員互動的交流參與,設計一種新型玻璃。這樣不僅使學生在交際態度和即興發言等方面得到有效訓練,而且十分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鞏固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四、手工制作
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應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活動的能力。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應多讓學生在活動中動手動腦,自行探索。鼓勵學生打破常規,勇于實踐,并在活動中創造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學完《紙奶奶的生日》這課后,布置學生搜集各種各樣的紙,根據紙的特點剪成你喜歡的圖形,可以自己剪,也可以和別人合作。比比誰的作品既美觀又有創意。活動課那天,同學們帶來了各式各樣的紙,有色彩艷麗的蠟光紙,花花綠綠的掛歷紙,富有韌性的皺紋紙……一聲令下,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他們有的畫、有的剪、有的貼,還有的撕……最后,兩個女同學合作完成的《鄉村秋色》,三個男同學合作撕成的《我愛吃的水果》被評為最佳作品。當問及他們創作想法,一女孩說:“用紙剪東西大家都會,我們主要想怎么做才會和別人不一樣。后來我想到用舊掛歷紙可能會與眾不同,根據舊掛歷紙的特點,我們剪貼了秋天鄉村的景色。”男孩說:“我們認為大部分同學都會用剪的的形式來創作,我們用撕的,肯定會別具一格。”
可見,通過手工制作這項語文實踐活動,激活了他們創新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得到有機的組合,有效的發展。
當然,小學語文實踐活動還有很多很多,如故事會、讀書報告會、音樂欣賞、演講比賽等。讓我們努力去開墾小學語文實踐活動這塊“肥沃的土地”,讓創新的種子得以生根、發芽……
參考文獻:
[1]教育——財富蘊藏其中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