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大鵬 董惠芳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使得高等院校的教育有了進一步的改善,但是從生態角度來看,我國高等院校的教育形式并不樂觀。本文結合地方理工科高等院校教育生態系統進行了現狀分析和優化策略研究,希望能夠為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等院校 教育生態 策略研究
【基金項目】2015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教育生態優化策略下地方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編號:2015GJJG147)。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7-0254-02
我國高等院校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再加上我國的教育改革不斷的推進,使得高校的招生規模也逐漸擴大。想要使高校能夠持續的發展下去,就必須構建科學合理的高校教育生態系統。
一、地方理工科高等院校教育生態現狀
(一)自然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發展,使得各高校的招生人數和招生規模也不斷擴大,因此,校園規模也面臨著重建和擴建,不管是重建還是擴建各高校都普遍存在著模仿城市建設的誤區,一味的要求面積大、速度快,這就造成了各高校建筑雷同,缺乏個性與特色。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校園中的自然環境以及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人文景觀被破壞。尤其是一些歷史悠久的高等院校,將一些具有文化價值的建筑進行了拆除;二是校園基礎設施生態失衡,例如,校園內的學習區、生活區、娛樂區的建筑雜亂無章,相互干擾,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二)制度生態系統明顯失衡
就目前情況看,我國公辦院校在高校中所占的比重較大,其主要特點就是主體單一、權利較為集中。從社會角度講,政府和教育部門監管較為嚴格,學校的自主權有限。從學校角度講,校領導管理的方面較多,學校的教師都是學校規章制度的執行者。從學生角度講,老師管理的方面較多,學生能夠享有的權利十分有限。在這樣的環境下,高校的各種制度都存在著不同的弊端。例如,人事方面的制度大多采取分級管理制度,這樣的管理方式一味的對教師和學生進行約束,根本不能使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出來,同時還增加了教師的工作壓力,甚至會造成教師產生厭倦心理。
(三)文化生態系統紊亂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文化對大學文化有著非常顯著的影響。第一,現代西方文化以及各種思想觀念逐漸傳播至各個領域,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價值觀念的差異等等,對我國大學生樹立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有著非常大的沖擊。第二,校園中各種不良現象,例如,領導階層利用個人權利謀取私利、教師作風嚴謹、學生相互攀比、不思進取等等,這些都在侵蝕著原本良好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生態系統的紊亂使大學生能以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和思想道德觀念。
二、地方理工科高校教育生態系統的優化策略
(一)建設生態校園
校園的生態建設主要是利用生態學中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對建筑和環境進行規劃和設計,將自然景觀與校園建筑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使學校師生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娛樂環境等進行有機結合的人工生態系統。建設生態校園就必須堅持生態學的原理,然后對校園進行規劃和設計,要注重人們生活與自然的和諧,要對學校的長運發展負責。從校園布局的角度來說,校園內的基本設施要完善,各個區域的功能要換分明確;從建筑設計的角度來說,要注重校園內的人文要素建設,可以將一些歷史悠久的建筑進行原地改造。與此同時,還要提高學校師生的生態意識,建設節約型校園。
(二)改革高校內部制度
教育生態系統要求學校要具有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將原來不合理的規章制度進行改革。從人事制度的方面來說,其管理制度要更具民主性,讓學校師生真正成為學校的主體。鼓勵學校師生積極參與學校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實施。關于學校人員的招聘、選拔、任用以及工作考核方面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可以收集學校師生的意見,使學校師生充分發揮其能動性和創造性,讓教師能夠充分體現作為學校職工的價值,讓學生更具責任感。從培養制度的方面來說,學校要以教育前提,培養制度也要以培養學生核心價值為根本,結合學生實際,培養綜合型人才。
(三)促進高校文化生態平衡
第一,加強校風建設,進一步提高高校師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道德修養。高校還應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使學生能夠在積極進取,在高校中營造出良好的文化氣氛,形成良好的學風。第二,創建校園網絡文化,在校內網站上設置一些正能量的文化主題,讓學生能夠從對網絡文化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進而促進學校的發展。第三,加強社會文化環境建設,給大學文化以良好的影響。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只有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才能給予大學生積極的引導和教育。
參考文獻:
[1]郭秀穎.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生態系統構建的探索與實踐[J].民營科技.2013(09)
[2]王鋒.論高等教育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J].價值工程.2015(20)
作者簡介:
鄧大鵬(1978.10-),男,河北張家口人,本科,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水資源與水處理,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