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張蘭
摘 要: 在網絡信息化時代下,微課程作為創新型的現代教學模式被愈加廣泛地應用于教育教學之中。作為微型學習形式,微課程主要利用短時視頻展現微型教學內容,從而撿拾起碎片化教學時間,使學生隨時隨地地學習,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基于微型學習模式探討微課程設計策略,構建與之相契合的教學應用模型。
關鍵詞: 微型學習 微課程 課程設計 教學應用模型
伴隨各種新媒體的興起與移動終端的普及,微博、微信使用量持續增長,為滿足用戶需求,短小精悍的數字化閱讀充斥于人們的生活之中,這種閱讀形式傳播速度更快,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和互動性。近幾年來,國家大力推廣“微課”教學模式,推動“微時代”教學進程,關于“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熱點研究課題之一。微型學習作為現代數字化學習模式,依托微型視頻資源,通過文字與圖片更直觀形象地展現隱性知識。基于此,文章著重對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進行探究,旨在為微型學習背景下的微課程教學提供意見參考。
1.微課程設計
1.1教學內容微型化處理
1.1.1內容主題鮮明。以微課程微目標為標準,選取短小精悍的內容。并且各小組微視頻可負載完整知識點,可與相鄰知識點相關,但不必完全組合。盡管提倡視頻內容為小結構的、小模塊的,但并意味著這些內容是雜亂無章的碎片,而是以教學主題為依據將教學內容轉變為相關微課程,避免影響原教學內容的有序性與完整性,保證學習者對學習內容有著充分的黏合度。
1.1.2微型化處理教學內容。針對教學內容采用與之相契合的材料,如對于認知負荷較低的良構性知識,可對知識點進行分割處理;對于內部錯綜復雜的非良構性知識可進行逐層分解、由淺入深。在內容分割上,旨在以微小知識點為學習者提供單一的、有針對性的學習主題,為學習者篩精取華,使學習者可利用較短的時間掌握重點學習內容。具體而言,就是將教學內容以“主題—中心議題—學習對象”的方式進行分割,將微視頻內容歸諸學習對象,一個學習對象包含一個知識點。例如以學習地球自轉的內容時,以地球自轉為微內容主題,以自轉方向為議題,對此,以自轉方向和南北極判斷方法為對象進行探究學習。
1.2基于試聽媒體技術進行媒體設計
1.2.1課堂實錄。這種微課程視頻相較于傳統課堂視頻,時間較短,因此,教師在導入教學內容時,需把握好時間,拍攝時應采用中近景景別拍攝方式,將視頻焦點集中于教師和投影屏,以集中學生注意力;字幕言簡意賅、一目了然,凸顯其提示、強調的作用;鏡頭調度上應利用推拉變化指示教學內容的變化。在當前數字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背景下,在微課程的拍攝中,可借助ipad、智能手機進行拍攝,如拍攝實驗操作流程,后期對字幕、聲音做處理。該方法簡單實用,適合一線教師開展微視頻教學。
1.2.2內容演示視頻。這種微課程設計方式,主要針對視聽演示性內容,對此,可利用屏幕錄制軟件結合PPT進行視頻制作。首先,開啟錄屏軟件,按計劃隨之播放PPT,利用耳麥將教師解說內容與PPT內容同步保存,后期編輯時,利用會聲會影軟件編輯處理前期錄制時的不足與缺陷之處,并制作提示字幕。除此之外,還可依據教學內容制作個性化微型教學視頻,不讓教師出現在視頻中,而是展現教師的手寫板書與相關內容解說,更好地引領學習者融入其中,強化學習效果。
1.3突出情境感染力的可用性設計
信息化時代下,教育資源十分豐富,然而其中精華型學習資源較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資源構建時忽略可用性設計要求。對此,在微型學習背景下,微課程設計應注重可用性設計,以學習者為本,注重用戶體驗。例如,在微課程設計中穿插小故事,增強微課程的藝術吸引力與表現力,以最小粒度的知識內容負載更具實效性的學習內容。
2.教學應用模型
微課程利用教學視頻,將學習測試與反思教學相結合,就微視頻而言,在微課程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堂開展教學具有重要意義。翻轉課堂指的是利用教學視頻展現教學內容,使學習者可在課前觀看到需要學習的問題,便于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筆者立足于翻轉課堂教學特點,結合微課程實踐教學經驗,設計微課程教學應用模型,如下圖所示。
“微時代”背景下,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都在發生創新型改革,將微課程學習模式應用到教學之中,將逐漸成為現代教學實踐中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引領教學的深化改革,為學習者提供具有感染力的學習體驗,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另外,微課程設計可充分利用日益普及的移動終端,利用智能手機實現隨時隨地在線學習,將微課程切實融入學習者學習生活之中。
參考文獻:
[1]顧鳳佳. 終身學習視野下的微型學習課程設計原則研究[J]. 遠程教育雜志,2013(04):60-66.
[2]李小剛,王運武,馬德俊,靳素麗. 微型學習視野下的微課程設計及教學應用研究[J]. 現代教育技術,2013(10):31-35.
[3]張武威,曾天山,黃宇星. 微課程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創新應用[J]. 課程.教材.教法,2014(0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