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丹萍
摘 要: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著教育教學的不斷變革,在信息量膨脹的今天,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初中物理在課時量不足的情況下,急于尋找一種可以突破時空界限的方式對課堂教學進行補充,微課程應運而生。本文以《平面鏡》為例,在Camtasia Studio軟件的支撐下進行微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取得一定的實效,相信微課程在教學中的恰當運用一定能讓學生和教師實現雙邊發展。
關鍵詞: 微課程 課程設計 Camtasia Studio軟件 初中物理
一、微課程創建背景
近年來,信息化技術飛速發展,它的影響力讓人驚嘆。不知不覺中一些傳統的生活、學習方式被顛覆,取而代之的是更便捷、快速、高效的新模式。著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對當今經濟發展趨勢進行預測時指出: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極大豐富甚至泛濫的社會,而互聯網的出現加快了這一進程,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資源,相反是過剩的。而相對于過剩的信息,只有一種資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們的注意力。在處處吸引注意力、追求高效的大環境下,傳統教育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微課程應運而生,成為近階段教育改革的熱門詞匯。微課程絕不是對傳統教育理念的否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不會改變,但這種新型的教授方式無疑是對學生實現高效學習的有益補充。
二、初中物理微課程課例設計與實踐教學
Camtasia Studio是美國TechSmith公司出品的屏幕錄像和編輯的軟件套裝。使用本軟件,用戶可以方便地進行屏幕操作的錄制和配音、視頻的剪輯和過場動畫、添加說明字幕和水印、制作視頻封面和菜單、視頻壓縮和播放。基于Camtasia Studio設計軟件的初中物理微課程教學以簡短且相對完整的方式,通過多種途徑,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注意強度相對較高的情況下,強化知識學習。下面以初中物理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四節《平面鏡》為例,展開微課程設計。
(一)根據學情確定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①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并且能根據成像特點作圖。②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
2)過程與方法:①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②通過定位平面鏡的虛像的方法,了解替代法的含義和應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①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象的和諧。②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作風。
2.教學重點和難點
①重點: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探究的方法和合作學習。②難點:平面鏡成像原理、虛像怎樣形成的。
(二)導入環節
常言道: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節微課程的開始就如一幕劇的序曲一樣,好的導入能更有效地吸引更多的“觀眾”。在《平面鏡》這節微課程中,筆者以動畫片《真假加菲貓》中照鏡子的片段開場,在短短一二十秒的時間里吸引學生的注意,并且風趣直觀地直擊教學主題。
(三)教學內容設計
微視頻在教學環節設計時要直觀,循序漸進。拋出一個知識點后,引發學生的思考,進而通過探究得出新的知識點,層層深入。在得出結論后,還要安排相應的問題進行反饋評價。在《平面鏡》微課程設計過程中,緊隨導入的動畫,便給出平面鏡的概念。概念以文字和圖片兩種方式呈現,這有助于學生通過視覺感受,總結出平面鏡的外形特點。接下來,通過發問,引導學生提出關于平面鏡想知道的問題,繼而得出本節微課的教學重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下面圍繞核心問題,以活動的方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下面有具體展開)。通過探究活動,最終得出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位置關系,像的虛實等特點。成像特點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平面鏡成像作圖,整個過程分步驟,動態地進行展示,這樣學生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作圖要點。
由以上內容,進一步延伸出平面鏡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這與物理學科一直倡導的體現學科生活化的教學理念相契合。平面鏡可以成像,可以擴大視覺空間,還可以改變光的傳播方向。最后是練習反饋,學生可以通過習題的正確率判斷本節微課程的學習效率和存在的問題,有重點地進行再學習;教師也可通過反饋情況,有針對性地重新制定教學重難點和調整學習內容,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全面、到位。
(四)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式教學是當今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它按一定的步驟,通過各環節論證探究物理問題,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意義重大。在《平面鏡》這節微課程中,筆者是這樣安排活動的:整個探究活動分六個步驟展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得出結論、交流與合作。
問題提出上面已經提過了,學生便可根據問題,從像與物的大小關系、位置關系、像的虛實等方面進行猜測。接下來是設計實驗,這里將羅列出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措施及特別要注意的細節。設計完畢后,微視頻將通過動態動畫演示的方式展示整個實驗過程,精準有序,學生可以很直觀地感受這個過程,猶如身臨其境。由實驗得到的數據,便可驗證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確,這是得出結論的過程。然后通過互動交流,看看學生得到的結論是否正確。整個活動一氣呵成,細節處理到位,學生在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過反復播放微視頻和觀看實驗過程,掌握實驗探究的各個環節。
(五)總結與反思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學生對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都能理解,說明以微課程的方式進行教學,基本教學目標還是能實現的,但是實驗細節還有待教師進一步講解,盡管有動畫演示過程,但畢竟還是沒有現場實物演示更具體、直觀。另外,在習題反饋過程中,有些題目要求較高,學生無法解決,需要教師更細致地講解。
三、結語
微課程不能替代傳統課堂,更不能替代教師,因為初中物理課程學習不像生活中的一般科普,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有相當高的要求,僅僅依靠微課程實現教學是不可能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應該變得越來越完善,越來越智能。一切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方式都可以也應該被有效利用,微課程的出現無疑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很好的補充,它打破了時空界限,讓學生隨時隨地都學習。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拓展,初中物理微課程教學設計一定會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