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毓平
摘 要: 學習情感是學生學習中的催化劑,是認知活動的好幫手,本文在認真研究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就學習情感在初中地理教學的影響及如何激發學生良好的、積極的學習情感以促進學生的地理學習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 學習情感 初中地理 情感滲透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它不同于情緒,是和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系的一種較復雜而有穩定的態度體驗。學習情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的心理體驗和感受,包括學習興趣、學習自豪感、學習自尊感、學習價值感和學習成就感等。近年來,學生的學習情感問題為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教育科學領域所關注,林格倫在《課堂教育心理學》中指出:“沒有感情上的變化,就沒有認識上的變化。”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學生學習中的催化劑,是認知活動的好幫手,不重視學習情感,必然導致教育教學在多數學生身上失效。學習情感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有何影響?應如何激發學生良好的、積極的學習情感以促進他們的地理學習?本文試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探討。
一、學習情感對初中地理教學的影響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情感極易被激發,且認知活動一旦有情感參與,他們認識世界更生動,更豐富,更深刻。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地理課堂中學生情感活動即學生從事地理學習的動機激發程度,如果把學習活動中的智力因素比作汽車的發動機,那么學習情感就是汽車的燃料。學生的學習情感在地理教學過程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它參與整個學習過程,甚至調控整個學習的狀態。因此初中地理教學應注重學生的學習情感活動,當情感活動是積極的,學習者表現的特征為學習興趣、主動參與、積極思維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堅持性和努力程度,無疑與積極情感活動緊緊相連,同時良好的、積極的學習情感對學生成就持續有積極影響,它的發揮又加強下一輪所產生的積極學習情感,實現良性發展。消極的情感則會如脫韁的野馬,桀驁不馴,使事物發展走向反面。“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就是教師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實現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這是教育者所應實施的真正的教學。
二、激發學生良好的、積極的學習情感以促進學生的地理學習
針對初一480名學生學習情感問卷調查,主要圍繞學習興趣感和學習成就感等調查,其中對地理學習不感興趣居然占13%,學習中無成就感占19%。調查現象從更深層面反映出地理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習能力的外層認知結構,忽視其內層元認知結構,使得學生學習情感的積極功能無法得到有效發揮,從而產生對學習厭惡的現象。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感情決定著對情境的接近或回避傾向,從而影響著人的智能努力朝著什么方向或方面發揮。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習情感是強烈的,如何發揮學習情感的積極功能,讓地理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呢?
1.喚醒學習情感,激發學生地理學習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興趣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是學習的原因,學生對地理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鉆研它,從而強化地理學習效果。學生的學習情感,處于蟄伏狀態時,對學習沒有熱情、興趣,甚至無作為學習。所以喚醒學習情感,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尤為重要。而學生學習情感的投入與教學過程中學生所獲得的體驗密切相關。因此教師應讓學生獲得積極體驗,掀起學生的情感波瀾,使學生不斷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導入《美國》這節課時,緊扣熱點“令人揪心的馬航MH370黑匣子搜索行動,哪個國家提供“拖魚”和“金槍魚”的兩樣搜尋設備?”(美國),用“活生生”事例導入,喚醒學生學習情感,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緊接著設計的環節是交流“我眼中的美國”,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由此拉開美國教學的“序幕”。再如:學習關于南極的自然環境,可借助信息技術設計“小企鵝的故事”,通過動畫視頻,充分了解南極的環境特征,讓學生情因企鵝而發,在感興趣的故事中獲得新知,達到學習最佳效果。
2.激勵學習情感,促進學生積極思維。
當學生的學習情感得以喚醒,學生對學習表現出極大興趣和熱情,從而產生對學習的需要,教師此時要趁熱打鐵,就是激發學習情感,學生在需求和活躍狀態中,積極創設問題情境,促進積極思維。思維活動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在探究的樂趣中持續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為學生鋪設探究問題既巧妙地提出了學習任務又創設出探求的最佳情境,例如學習“美國農業”,設計環節為“發現之旅”,通過在資料“2010年美國主要農產品在世界的位次”中發現什么?引入美國優越的自然環境,為農業生產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進一步通過讀圖引導分析:地形特點、氣候特點及河流湖泊等,農業生產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通過視頻資料“美國現代的農業”又發現什么?引入美國農業生產專業化、機械化等特點;通過觀察圖”美國農業帶的分布“,看看美國主要形成哪些農業帶(區)?并分析其形成原因等。用循序漸進“問題驅動”,牽起勃勃奮發的情感,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楊帆破浪,繼之舒疏,學生在探究與合作中,感受學習的樂趣和需要。
3.鼓舞學習情感,強化學生內在學習品質。
霍姆林斯基這樣說:“成功的歡樂是繼續學習的一種動力。”學生在積極體驗中獲得興奮和快樂,感受知識的力量,這一切建立在學生不斷的成功和進步上。建構主義的教學觀特別強調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每一次成功和進步的評價、鼓舞,對促進學生獲得積極體驗的重要性和引導作用。因此,正確評價、鼓舞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與學習成果等,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就會有持久的學習動力。在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在接納每個學生的同時,要積極鼓舞每個學生,給學生以自信,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的成就感。鼓舞學習情感,讓學生成就感產生積極的影響,養成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習慣,從而強化學生的內在學習品質。例如:在學習“大洲和大洋”時,設計其中一環節是“找一找”:一架飛機從非洲沿赤道向東飛行繞地球一圈,經過的大洲和大洋有哪些?許多學生并不能一下子很正確地找到,教師此時要不斷給各組加油,甚至要注意各組學習情感比較消怠的同學,不留指導痕跡給予成功的暗示,當學生每次進步,借用杜魯門母親的話給予贊賞:我為一直努力的同學感到驕傲,同樣我也為不斷進步的同學感到自豪。通過鼓舞學習情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一步理解新知,增強學生自信心,學以致用,強化學生內在學習品質,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呂世虎,鞏增泰.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變革[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4(5).
[2]李潔新.教學與情感互融[J].教育實踐與科研,2013(3).
[3]歐陽芬.多元智能與建構主義理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6).
[4]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教學藝術與實踐[M].沈陽出版社,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