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俊超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標準理念的貫徹與實施、教育理論的深入研究、教材的改革,高中地理學科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取得成效。但應高考考綱的要求,高中生要掌握的地理知識需十分全面,且縱觀近幾年的高考地理試題,出題范圍廣、涵蓋的知識點多,知識運用的靈活性增強。提升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是當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迫在眉睫的任務。
關鍵詞: 有效提問 能力培養 教學質量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標準理念的貫徹與實施、教育理論的深入研究、教材的改革,高中地理學科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取得成效。但應高考考綱的要求,高中學生要掌握的地理知識需十分全面,且縱觀近幾年的高考地理試題,出題范圍廣,涵蓋知識點多,知識運用的靈活性增強。提升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是當下教師在教學課堂上迫在眉睫的任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如何“授之以漁”是每個教師都應該考慮的問題,而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提問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藝術,提問有利于師生互動,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地理知識的掌握是學生逐步構建和內化的過程,內化于心才能靈活運用。因此,課堂教學提問,直接影響學生的思考方向和課堂的有效進行,進而影響教學效果。對有效提問的研究雖老生常談,但筆者在此有幾點拙見,希望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有一定的幫助。
一、問題的設置要充分考慮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平時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學生,他們對待地理毫無興趣,再簡單的問題對于他們來說都很困難,上課也無精打采、昏昏欲睡。我認為他們的地理素養很差,對待地理毫無興趣。我們可以考慮在課堂提問中增加一些有興趣的問題提高他們對待地理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例如在學習自然地理時可以創設以下的問題:(1)為什么夏天的白晝比冬天長?(2)為什么我們北半球炎炎夏日,南半球卻是隆冬季節?(3)為什么我們這里是白天而西半球卻是黑夜?(4)一天中什么時候氣溫最高、什么時候氣溫最低?(5)赤道附近每天午后都會降水,為什么?又如在教學“天氣系統”時,可以設計以下問題:“為什么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為什么蜀犬吠日?為什么會有梅雨?什么是伏旱?
二、問題的設置可多聯系日常生產生活
課程改革提倡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課堂中講的很多原理和規律,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很枯燥無味的,但如果盡可能多地把這些原理和規律與日常生活、自然現象聯系起來,讓這一部分學生可以體會到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肯定能充分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大氣的熱狀況”時,教師可從生產生活實際出發設計以下問題:交通信號燈為什么紅燈停、綠燈行?為什么?為什么太陽還沒出來,天空已經明亮?為什么十霧九晴?這樣的問題能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同時體會運用地理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性,符合新課程標準中“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的理念。
三、問題的設置要充分考慮到問題的難易
高中地理有的知識比較深奧、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把握,特別是高一自然地理有的知識點知識跨度大,有的知識點要用到物理、化學知識幫助理解,而學生剛從初中升入高中,無論是從學習方法還是從能力上,都很難跟得上。一些很復雜的問題,如果老師在課堂中直接拋出來,學生會無從下手,自信心都會受到打擊,課堂也會死氣沉沉。這個時候我認為老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妨把這些復雜的問題進行分解,分解成學生能夠思考的若干個小問題。例如在講授“三圈環流”時,若提問:全球的大氣是怎樣運動的?就顯得難度太大,學生一時難以作答,我將其分解成幾個小問題:(1)高低緯間的大氣是怎樣運動的?(2)假設地表均勻,不考慮地轉偏向力全球大氣是怎樣運動的?(3)考慮地轉偏向力后全球大氣是怎樣運動的?這樣一步一步地設問,一步一步的講解,容易抓住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四、要注意課堂提問不宜過多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的老師很喜歡提問,認為提問多,課堂氣氛活躍,搞得一堂課下來,學生就在不斷的回答問題。一堂課下來沒有完整的知識體系,也沒有重難點,這種教學不僅沒有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浪費寶貴的時間,有時可能正常的教學任務還不能完成,我認為這是得不償失的。一節課的提問不宜過多,一些完整的知識點也不能用提問取代,必須有教師的完整講解。
五、要注意問題的設置要兼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
在實際教學中,有的老師問題設置往往只考慮一些學習優秀的學生,課堂中專門提問這一部分學生。這樣做很容易挫傷后進生的積極性,不利于整體教學成績的提升。所以我們說的課堂有效提問還應注意到面向全體學生,各層次的學生都要有機會站起來回答老師提出來的問題。這樣學生的參與度高,能很好地調動課堂氣氛,從而使提問的有效性得以充分的體現。總而言之,教師的提問是一門藝術,需要老師慢慢摸索,才能很好地了解和掌握他。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真正發揮提問的有效性,真正地以孩子為主體,讓孩子在輕松而愉快的教學過程中學到知識和本領,使孩子的思維和身心健康得到真正的發展。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提問是一門教師要精心雕琢的藝術。從教學問題本身的設計,教師課堂提問的方式到課堂教學的實施,這一系列過程的轉變都應基于學生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在充分掌握學情的基礎上讓提問設計更完整,讓提問方式更高超,讓每個問題都落到實處,達到比預期更好的效果,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終讓學生學有所成。
參考文獻:
[1]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學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