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成 于晶 李文輝
【摘要】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給我國傳統稅收征管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子商務稅收作為《電子商務》課程中重要的教學內容,體現了對電子商務專業知識、實踐操作和適應時代經濟發展的要求。本文針對電子商務稅收教學的發展現狀,探討了完善電子商務教學知識體系、加快人才培養步伐,強化教學改革研究的建議。
【關鍵詞】電子商務 稅收 知識體系 教學改革
電子商務作為改變傳統貿易模式的新興消費模式,給以傳統商務為基礎的稅收領域帶了巨大沖擊[1],如何完善我國的稅收征管機制以便和電子商務的發展要求相適應成為了研究焦點。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13.4萬億元,同比增長31.4%;網購人數達3.12億人[2]。以每家大中型企業每年需要引進一名電子商務稅收人才計算,每年就至少需要10萬名,因此有關專家表示專業性稅收人才的短缺將是相當長時間內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基于電子商務稅收內容的學科交叉性、理論實踐性等特點,設計和完善電子商務稅收教學知識體系為培養電子商務稅收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電子商務稅收的教學現狀分析
作為交叉學科內容的電子商務稅收課程內容面臨著內容覆蓋范圍廣、理論性較強以及缺乏實踐性等特點,需要了解更多的電子商務稅收知識體系和大量的動手實踐訓練。現有的電子商務課程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課程內容不夠新穎,缺乏專業發展和前沿問題的探索;教學模式單一,忽略實踐教學等等。另外,盡管近年來部分高校逐步推出電子商務稅收系統供學生模擬練習,但這些軟件仍與實際商業平臺相脫節,缺乏電子商務稅后問題的拓展實訓,甚至出現軟件落后實際商業環境的現象。
二、完善電子商務稅收的教學知識體系
基于今后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電子商務稅收部門的課程內容則由基本原理和應用內容構成的。基本原理側重電子商務和稅收的理論知識體系,應用內容關注基于基礎原理的應用操作等內容。其中,設計電子商務稅收教學知識體系需要摒棄傳統教學模式,優化精煉教學內容,制定適合本專業學生教學計劃。下面從幾個方面探索電子商務稅收的知識體系,以期拋磚引玉。
(一)讓學生充分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電子商務稅收的發展情況
不同國家和地區對電子商務稅收的態度有所不同,目前對電子商務稅收問題的主要爭議包括:是否對電子商務進行稅收征管,如何對電子商務進行稅后征管,是否要出臺新政策措施,比如增加新稅種等。
發達國家一般堅持對電子商務減免稅務。美國多年來一直堅持網絡貿易免稅政策。1998年開始執行《互聯網免稅法案》,直至2004年美國部分州才開始對電子商務部分征稅,這對促進美國電子商務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歐盟在起初是同美國一樣對電子商務免稅,但為保護政府利益、促進公平稅收,1998年開始對電子商務領域進行征稅,制定了一系列對互聯網法律制度。
發達國家多以所得稅為主體,而發展中國家一般以流轉稅為主體,因此電子商務會使大量稅收流失。其中發展中國家代表印度,于1999年發布相關規定,成為世界上首先對電子商務征稅的國家之一。
1999年,國際經合組織在巴黎會議中提出對電子商務按照現有稅種收稅而不增加新稅種。考慮到各個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狀況的不同,對電子商務進行稅收的發展情況也不同,我國對此也應該根據國情來決定如何發展。
(二)從法律法規和政策環境入手,讓學生高度重視我國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現狀和主要問題
在2015年,國家稅務總局已經開始重視“電子商務稅收”,并將其納入研究的重點領域,由此可以看出我國電子商務稅收征管是大勢所趨,而且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我國現有稅法中都沒有對電子商務領域的稅收做出專門的規定和規范,根據現行的稅收政策,達到電子商務稅收制度的完善和稅收的征管工作還面臨許多困難。
第一,目前國內電子商務迅猛發展,帶動就業,完善了產業經濟結構。政府一方面希望發揮電子商務的優勢,又要防止電子商務稅收流失,就要合理地平衡這兩者之間的關系。
第二,我國電子商務稅收的有關內容仍未明確,也沒有出臺相關的政策,現行稅制要素稅收政策受到沖擊,許多時候納稅義務人、征稅對象、納稅地點都難以確認,這使許多商家產生利用法律盲點,虛報申請,偷稅漏稅等行為。
第三,電子商務的特點就是無紙化和虛擬交易使得交易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而這給國家稅收征管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三)引導學生探討電子商務稅收過程中的一些應對策略
對電子商務征稅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稅法的完善、稅收的監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應加緊研究電子商務稅收的對策,促進電子商務經濟模式的發展。
第一,加快完善電子商務稅收領域的法律和制度,讓有關部門有法可依。明確納稅義務人、征稅對象、納稅地點、免稅的界定范圍,促進稅收公平和電子商務健康發展。
第二,加大互聯網監管力度,完善信息化征稅的體系。建立健全的電子商務的登記制度,建立嚴格的市場推出機制。利用計算機網絡的特點,建立電子發票制度和電子賬簿等,留下電子憑證,便于實現互聯網貿易的有效監管和進行稅收。建立綜合性的網絡稅務中心,規范互聯網貿易。
第三,利用新興高科技術來完善征稅系統,實現智能化稅收征管,緊跟著科技和社會發展的腳步制定相關征稅系統和征稅政策,這也需要電子商務相關專業人才對其逐步進行探索。
三、加快電子商務稅收專業人才培養的步伐
電子商務是一門充分體現學科交叉性的課程,培養的電子商務人才通常都是既精通管理和財務,又精通計算機和網絡知識。在“互聯網+”環境下,面對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技術不斷發展以及電子商務隨帶來的涉稅問題的形勢和壓力,現有的稅收征管體系和手段,面臨著從傳統到信息化、網絡化的轉變,這些都對電子商務專業和稅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電子商務稅收課程內容應該加強實踐教學力度,在限有課時的基礎上結合當前電子商務稅收征管的發展情況,應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力求使專業學生獲得實用的知識、技能,培養學生成為計算機、外語、稅務等“多通”的復合人才,能夠完成在當前時代發展的背景下對電子商務稅收發展的探索,適應電子商務稅收的要求。
四、結論
本文在論述電子商務稅收教學內容現狀的基礎上,設計和完善了具有前瞻性的電子商務稅收教學知識體系,通過調整課程內容和授課方式的教學改革,力求培養新經濟模式下的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唐平舟,劉吉成.電子商務環境下稅收應對策略探討[J].商業現代化,2008,(05):155-156.
[2]曹磊.2014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R].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5.
[3]楊帆.我國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稅收流失問題分析及對策思考[J].當代經濟,2015,06:4-5.
[4]傅曄.大數據時代下的電子商務稅收征管[J].經營與管理,2015,10:16-18.
作者簡介:劉吉成(1963-),男,漢族,寧夏中衛人,任職于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于晶(1993-),女,漢族,吉林樺甸人,就讀于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管理科學與工程;李文輝(1990-),男,漢族,河北廊坊人,就讀于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