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敢 潘海峰
摘 要:小學體育運動技能學習的目標之一是“初步掌握運動基本技術”,就是要讓學生初步掌握一些簡單的組合技術動作。這一學段運動技能的教學要“兒童化”“游戲化”,如何讓學生有興趣地學習體育基本技術,是一個需要我們研究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小學體操仰臥推起成橋技術的游戲設計策略闡述,真正實現體育游戲為技術教學服務的目的,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體操;仰臥推起成橋;游戲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01-0062-02
皮亞杰的游戲認知發展理論認為,游戲的認知功能主要是兒童以同化作用改變現實,滿足自我的情感需要。兒童游戲與認知發展構成了一種雙向互動的協調關系。從兒童的心理特點來看,游戲是兒童生理發展的需要,游戲對兒童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在游戲中,兒童情緒愉快,注意力集中,大腦思維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因此,在游戲中施教,兒童最易于接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小學田徑教材中,蹲踞式起跑是小學階段技術要求比較高的一項技術,在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必學內容教師用書》中,蹲踞式起跑這一技術出現在五年級第二學期。在教小學階段做蹲踞式起跑時,我們認為主要解決身體重心前移,腿用力和擺臂協調配合,方向正直。而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蹲踞式起跑技術無疑是枯燥的,為了讓學生有興趣學會這項技術,我們將體育游戲引入教學之中,用游戲為技術教學服務,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技術而樂此不疲。
一、吊墜過線
1.方法:學生兩人一組,每組一個吊墜,一人喊口令,當喊“預備”時,另一名學生做好蹲踞式起跑預備的姿勢,喊口令的學生用懸掛著吊墜的線,一頭緊貼著另一名學生的肩,并看著吊墜垂直下來是否超過起跑線。如果沒有,那說明重心前移不夠,要求學生重心前移,使吊墜垂直下來超過起跑線才算成功。然后兩名學生互換。
2.目的:解決教學難點,重心前移肩過線。
這個練習首先有實效,讓學生體會靜止時身體重心前移,獲得一個向前的慣性力,同時又能讓學生自己發現動作是否到位,可以提高自我評價能力,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效果。
二、臀碰標志桿
1.方法:學生兩人一組,一個喊口令,當喊“預備”時,另一名學生做好蹲踞式起跑預備的姿勢,喊口令的學生手持標志桿略高于肩,讓學生提起重心使臀碰到標志桿。然后兩名學生互換。
2.目的:解決教學難點,重心提高臀過肩。
此練習省去了很多教師蒼白無力的講解,只讓學生做到相關要求就可以了,很有實效性。在蹲踞式起跑時,此練習使身體獲得一個向前的慣性,為快速起跑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不觸高壓線
1.方法:學生四人一組,兩人手持皮筋于肩上,站于起跑線前約3米處,一人喊口令,一人練習,起跑后要求練習的學生頭不能觸碰“高壓線”,要從“高壓線”下通過,完成后互換。
2.目的:解決教學難點,起跑后重心不能提起過快,要慢慢起來。
這是四人合作配合下完成的一個練習,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解決起跑教學中常見的學生抬體過早的現象。
四、快速抓捧
1.方法:四名學生一組,一名學生發令,一名學生練習,一名學生在距離學生前面2米左右的地方手扶標志桿,還有一名學生觀察做的學生起跑的姿勢是否正確。當發令的學生喊“跑”時,練習的學生就快速向前沖,手扶標志桿的學生在聽到“跑”的同時把標志桿松開,要求練習的學生在標志桿倒下之前把它抓住。完成后換一名學生練習,如果都能完成,可以增加起跑線與標志桿之間的距離。
2.目的:解決教學重點,快速起動。
通過這個游戲,不用給學生講解要如何快速起動,只要讓學生完成老師的任務要求就自然而然達到了教學目標,也可訓練學生快速反應的能力,解決教學中常見的起跑加速不明顯的現象。
五、追球跑
方法:學生分成四列橫隊成體操隊形,老師站在中間,喊口令“各就位”——“預備”——“跑”。當老師喊“跑”時,學生就快速起動,老師同時將球向前滾出,要求學生在規定的距離內把球追上。也可以換成學生來滾球。
目的:解決教學難點:起跑后與加速跑的銜接。起跑后明顯加速,并能快速跑至規定的終點內把球追上。
通過這個游戲,不用給學生講解要如何加速、如何沖刺,只要讓學生完成老師的任務要求就自然而然達到了教學目標,有效提高了學生快速跑練習的積極性,很好地解決了教學中常見學生起跑加速慢等現象。
我們根據小學階段體育基本技術的組成,采用游戲化的手段進行教學,讓游戲成為基本技術教學的輔助練習或手段,很好地解決了新課程與傳統教學之間的矛盾,找到二者的一個中間地帶即“快樂中學習技術”,把基本技術融化在游戲之中,讓學生在游戲玩樂中掌握基本技術,改變傳統技能教學的單一、無味的形式,同時也體現新課程的教學思想,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技術練習演變成一個個小游戲,使機械的模仿變成生動有趣的活動,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技術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愉悅的氛圍中達成學習目標,提高小學體育基本技術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任武國.淺談傳授運動技能與游戲化、情景化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J].體育師友,2007.1.
[2]查明藝.淺談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體育科研,1999.7.
[3]胡依心.淺析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浙江體育科技,1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