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初標
摘 要: 新課程改革在我國教育行業內產生不小的影響,義務教育對整個教育行業的體制、流程及教學方式都注入新鮮的血液。在初中物理授課中在不斷地根據教材進行教學改革,現今有關物理教學改革中所遇到的問題需要解決。本文就針對初中物理教學改革的必要性、重要作用及措施進行了探討,以期為初中物理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 新課改 初中物理 教學改革
我國的教育理念現狀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階段,在新舊觀念交疊的過程中,教育理念的革新成為當下很多學校需要推進的部分。經濟發展的同時,教育不能落后,教育改革就是摒棄傳統的一些方式和觀念,在教學方面不斷地創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針對教學改革,很多老師都做出相應的改變,但還有一些老師對新課改的了解并不透徹。
一、初中物理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提高學習效率的實際要求
在初中生的學習生活中,初中物理教學內容量大且難度高。即便按照相關的規定進行授課與講解,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效率很難把控。現在很多初中學校的班級人數普遍較多,同時存在課時偏少的情況,老師在日常教學任務中很難控制教學質量。
(二)實踐動手能力的要求
初中物理學習能力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實驗學習的,在實踐的檢驗下對理論知識進行鞏固。實際情況卻大相徑庭,初中生的實驗環節安排過少、實驗觀念的不先進、實驗進程的不流暢及實驗室條件、設備的不足,都給初中生培養物理實踐能力帶來一定的阻力。
(三)提高探索能力的要求
物理本身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科學學科,但是在初中教育中,對于學生物理科學的掌握,基本圍繞在如何考取更高的分數上,忽略學生自我探索的能力。傳統的教育理念讓學生死記硬背公式等理論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對物理學習不僅沒有好處,還大大降低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四)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
傳統陳舊的教育方法就是,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這對學生來說極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甚至很多學生因此討厭物理這項學科。學生在被動接受知識的同時,并沒有進行嚴謹的思考,也沒有打下實踐基礎,因此傳統的教育理念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關于初中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建立科學探究小組
初中物理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定律和概念,針對這些科學性強的概念。在教學時,要讓學生不斷地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建立科學探討小組是教學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方法。物理學習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進行科學探究。科學探究可以幫助學生探究知識、對技能的獲得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比如在掌握教材中歐姆定律這一課程時,先組織學生合理分組,回顧電流形成原因及電阻的相關概念。
某一導體,在其兩端,電壓從1伏增加到2伏,那通過導體自身的電流會增加嗎?是否可以得出一些推理結論,導體兩端的電壓有2伏,每個1伏都形成了電流,兩股電流交合在一起,電流就變大。
如果導體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把導體的電阻由6歐減小到3歐,通過它的電流又會怎樣呢?是否可以這樣推測:電阻減小了,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小了,電流就大了。如何進行實驗的檢測,可以根據“控制變量法”。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小組把實驗涉及的相關器材、準備電路、實驗步驟、實驗表格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回顧完成實驗的整個過程,由推理得出歐姆定律。
在物理學習中,除了歐姆定律以外,還有很多其他定律,通過同樣的分組探究式學習都得以驗證出來。在這種充滿探究氛圍的學習環境中得到相關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的高效性。
(二)多開展生活中物理實踐的探討
對于物理學習,很多學生比較側重于概念學習,忽略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使用。在學習生活中多結合生活實踐,對物理進行學習非常高效,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很有必要。舉一個生活中會涉及的初中物理知識,一個舊的充電池,它具備供電的功能,但是由于長時間的磨損,正負極很難分辨。如果把電池放置在電器中進行使用,那么是否可行?有人會說不行,正負極的混淆可能會導致小型電器短路燒壞的故障。也會有人說可以,因為電池里還有電能,就會有可行的方法。針對這種方法,學生需要自己想解決的辦法,先對電池進行測試,通過小燈泡電路板可以完成這種測試,這樣便可以分辨電池的正負極兩端。
辦法總比問題多,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根據日常學習到的知識,將其運用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做到活學活用,才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目標。
(三)一邊學一邊實驗的教學
邊學邊實驗的教學方式指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對于書本內容一邊學習一邊實驗的教學組織形式。多角度地對課本內容進行可行性的實驗性探討,對于提高學生動手能力非常有幫助。
學做結合,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更深刻,比如:在課本中對凸透鏡成鏡的規律的學習中,如學生進行探索,會耗費很長時間。老師需要帶領學生合理制訂實驗計劃和設計步驟,確保在學習過程中順利完成實驗。又如:幫助學生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讓學生在紙上戳個洞,然后在課桌上觀察日光燈成的像。邊學邊實驗的方法,是在思考中動腦,在動腦中鍛煉了動手能力,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能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
(四)增強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種能力,創新的基礎是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不斷積累的經驗延伸。舉一個實驗中的小例子,在電路的知識學習后,可以針對學生普遍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實驗,實驗可以分為幾部分設計。首先,學生通過連接一個電路,電路的要求可以調整燈泡的亮度;其次,通過電流表和電壓表進行實驗的檢驗;最后,對實驗進行假設,如果燈絲燒斷,電壓表還有示數顯示嗎?先猜想的方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通過這個實驗,不僅利用實踐提出問題,更創新地用提出猜想的這一方法,激勵學生對形成原因進行探究。
在物理教學改革中,把傳統側重概念的講解進行創新,增加實踐的機會與手段,在學習中反思,對于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和規律進行立體講解,配合實驗的推進,就變得很容易掌握了。教育的改革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與時俱進的,在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下不斷地發生變化。中學物理教學改革過程中,老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赫.初中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民營科技,2011,11:118.
[2]羅海東.關于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25:209-210.
[3]拉巴次仁.當前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才智,2012,32:89.
[4]吳純輝.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路徑選擇[J].中國校外教育,2015,15:53.